标题: 郑南峰: ZnO-ZnS级联电子传输层实现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高效率、低回滞和高紫外稳定性 [打印本页]

作者: yingran    时间: 2019-1-1 17:48
标题: 郑南峰: ZnO-ZnS级联电子传输层实现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高效率、低回滞和高紫外稳定性

就在不久前,钙钛矿太阳能电池(PSCs)的认证效率刷新至23.7%,已经超过多种薄膜太阳能电池(CIGS等)的认证效率。其中,电池稳定性是制约PSCs产业化的最大障碍。电子传输层(ETL)作为n-i-p型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中尤为重要的一层,对整个器件的性能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二氧化钛(TiO2)因其带隙合适和透光率高而被广泛研究,前人已开发了多种方法来提高基于TiO2 的PSCs器件性能——不管是TiO2表面修饰钝化,还是TiO2体相掺杂,都可以提高电子提取和转移速率。然而,TiO2的光催化作用会对钙钛矿层产生不利影响,而且TiO2本身的电子迁移率低,这极大地限制了PSCs器件的工作稳定性和性能。综上所述,开发TiO2的替代材料对构筑高性能器件是至关重要的。近年来,ZnO因其高电子迁移率和高透光率而备受关注。但是,在以往的研究中使用ZnO作为ETL时,ZnO表面的路易斯碱性基团(表面羟基)不可避免地导致器件钙钛矿层的严重降解。因此,ZnO的表界面工程仍然面临着很大挑战。

近日,厦门大学郑南峰教授、吴炳辉副教授等报道了一种通过硫化将ZnO表面转化为ZnS的简单有效的策略,并用于钙钛矿太阳电池。并在J. Am. Chem. Soc.上发表了题为“High-Efficiency, Hysteresis-Less, UV-Stable Perovskite Solar Cells with Cascade ZnO−ZnS Electron Transport Layer”的研究论文。ZnO-ZnS表面上的ZnS与钙钛矿中的Pb2+离子具有较强的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新颖的电子传输通道,加快界面电荷转移;而且ZnS作为界面钝化层,能够减少界面电荷复合几率,同时避免了ZnO和钙钛矿直接接触,进而增强器件的稳定性。基于相关发现,组装的器件效率可达20.7 %,且低回滞;在储存放置1000 h后,器件仍保持其初始效率的88 %。并进一步利用石墨烯材料对电池进行封装,相应的电池可同时在70 %的高湿度和紫外光照射的条件下,稳定工作超过500小时。

综上,该研究提出了一种有效钝化ZnO电子传输层的策略:采用硫脲高温处理ZnO表面,在ZnO表面生成 ZnS层,并将ZnO-ZnS级联层作为电子传输层组装PSCs电池。基于ZnO-ZnS的PSCs电池在性能上(光电转化效率、回滞、稳定性)明显优于ZnO未作表界面处理的相应电池。详细的研究发现,ZnO-ZnS表面上的S原子可以与ZnO/钙钛矿界面处的Pb2+离子配位,加快电荷提取和缓解回滞。此外,ZnS钝化了ZnO表面,避免与钙钛矿层直接接触,提高了器件的稳定性。

文献链接: High-Efficiency, Hysteresis-Less, UV-Stable Perovskite Solar Cells with Cascade ZnO−ZnS Electron Transport Layer (J. Am. Chem. Soc., 2018, DOI: 10.1021/jacs.8b11001)







欢迎光临 (http://www.cailiaoquan.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