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北京理工大学材料学院庞思平教授 [打印本页]

作者: yingtao    时间: 2017-3-17 16:49
标题: 北京理工大学材料学院庞思平教授
         庞思平,1973年7月出生,安徽人,北京理工大学材料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2年博士毕业后留校任教,主要从事高能量密度化合物合成与应用研究工作。近五年先后主持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9项,包括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1项火炸药重大专项项目,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被sci收录11篇,ei收录11篇;获得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
         2004年8月起担任硕士生导师,
         2007年7月起担任博士生导师,所指导学生论文被评为北京理工大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和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2009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他终日扑在实验室,与试管烧杯为伴,一项实验经常重复百余次却乐此不疲。他以培养人才为己任,乐在其中。让我们一起走近庞思平,了解一名年轻教师的成长轨迹。


          研究方向:1)多氮化合物合成及应用研究;2)生理活性物质合成及应用研究
          教育背景:
          1992.9 – 1996.7 山东轻工业学院轻化工程系,轻化工专业,本科
          1996.9 – 1999.3 合肥工业大学生物工程学院,食品工程专业,硕士
          1999.3 – 2002.3 北京理工大学化工与材料学院,材料学专业,博士
          工作经历:
          2002.9 – 2004.7 北京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讲师
          2004.7 – 今 北京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2005.5 – 今 北京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

          2007.1 – 今 北京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博士生导师
        近五年以第一负责人主持省部级以上纵向科研项目8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近五年来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被SCI、EI收录论文20多篇。近来的研究兴趣主要包括:
(1) 药物合成研究:本课题组致力于使用简洁、高效、实用的合成路线和方法,对一些具有市场价值的药物的合成工艺进行研究和开发。目标分子类型包括新型酮基内酯类红霉素、氮杂环化合物等。
(2) 多氮化合物和多氮杂笼形化合物合成研究:本组侧重于研究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多氮化合物和多氮杂笼形化合物合成方法,并研究这些化合物在材料、医药领域的应用。

(3) 化学生物学研究 设计和合成新的生理活性物质,并研究其生物学效应。







欢迎光临 (http://www.cailiaoquan.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