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袁开军课题组:水分子光化学动力学研究取得新进展 [打印本页]

作者: lijie    时间: 2019-8-23 16:29
标题: 袁开军课题组:水分子光化学动力学研究取得新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袁开军和中科院院士杨学明团队在水分子真空紫外波段光解动力学机理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工作发表在《物理化学快报》(The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Letters)上。
  水分子广泛存在于宇宙中,其与真空紫外光相互作用是高反应活性星际物质OH的重要来源。量子态水平研究水分子光化学过程对于建立星际化学模型,以及同位素解离不同动力学研究对于理解星际中H/D分布的不均匀性都具有深刻意义。该团队对H2O分子和D2O分子经由C(010)初始态解离动力学进行了转动量子态分辨的高精度实验研究。观测结果显示,与OD+D光化学过程相比,OH+H产物量子态分布受偶然共振机理影响强烈,可以经由非绝热耦合路径解离。该研究对于涉及多达五个电子态势能面的复杂解离过程,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态-态非绝热耦合多路径竞争解离的例子。
  该团队长期致力于水分子光化学动力学研究,前期相关工作包括:首次实现水分子量子态调控非绝热解离动力学研究(PNAS,2008);发表系列水分子光化学研究工作综述文章(Acc. Chem. Res.,2011);以及研究奇特的OH自由基转动能超过其化学键解离能的“超级转子”现象(Nat. Commun.,2019)等。
  上述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动态化学前沿研究中心项目、中科院先导B项目﹑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的资助。
大连化物所水分子光化学动力学研究取得新进展
袁开军,1981年生,博士,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2003年于中国科技大学化学物理系获得学士学位,2009年于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2009年加入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1102组工作,2010年到美国莱斯大学化学系访问学者研究一年,2011年被聘为副研究员,2017年被聘为研究员。现为大连化物所1116组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气相小分子光解动力学研究和凝聚相飞秒二维红外光谱研究。在高分辨的气相水分子光化学研究中取得系列研究成果。目前的研究集中在利用二维红外光谱研究超高压凝聚相动力学和化学反应的飞秒红外瞬态谱测量。另外负责化物所极紫外自由电子激光的分子光化学实验线站。
杨学明,男,1962年10月生,汉族,无党派民主人士。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分子反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化学动力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化学会化学动力学专业委员会任,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用户专家委员会主任。2012年4月至2017年3月任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副所长。201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1年获美国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博士学位。曾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加州大学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台湾中研院原子与分子科学研究所做博士后、访问和工作。






欢迎光临 (http://www.cailiaoquan.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