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裴志超教授团队在智能药物负载体系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打印本页]

作者: zhuimengren    时间: 2020-8-21 09:30
标题: 裴志超教授团队在智能药物负载体系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近日,化学与药学院裴志超教授团队在智能药物负载体系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研究成果以“A supramolecular nanoprodrug based on a boronate ester linked curcumin complexing with water-soluble pillar[5]arene for synergistic chemotherapies”为题发表于《Chemical Communications》上。我院博士研究生晁爽为论文第一作者,裴志超教授为该论文通讯作者。
       在癌症治疗中,癌细胞不断产生耐药性一直是化疗过程中面临的难题之一。一些耐药性癌细胞表面过度表达P-gp蛋白,该蛋白能够介导抗癌药物从细胞内外排,导致化疗失败。姜黄素是一种天然疏水性多酚类化合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包括抗炎、抗肿瘤和抗氧化活性。研究表明,姜黄素是一种核转录因子(NF -κB)的有效抑制剂,同时也被当做P-gp蛋白抑制剂来逆转肿瘤的多药耐药,但强疏水性使得姜黄素在实际的应用受到了限制。该研究首次基于水溶性柱芳烃主体与通过硼酯键连接到客体上的姜黄素,构建了一种姜黄素纳米前药体系,该体系具有以下特点:(1)水溶性柱芳烃能够提升姜黄素的水溶性;(2)酸响应的硼酯键及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响应的二硫键能够促进姜黄素在肿瘤微环境中快速释放;(3)基于姜黄素前药制备的纳米粒子能够负载抗癌药物阿霉素,达到药物协同治疗的目的。总之,该研究所构建的纳米前药智能体系能够逆转癌细胞的耐药性,提高化疗效果,为癌症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策略。
       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项目号:21877088,21572181, 21772157)、学校学科重点建设项目-糖纳米化学生物医药交叉创新研究项目(项目号:2017-C05)和“双一流”建设专项基金等项目的资助。


       文章来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裴志超,博士,教授, 博士生导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后稷学者”特聘教授,陕西省“百人计划”特聘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006年毕业于瑞典皇家工学院化学系有机化学专业,获博士学位。2007年2月至2010年6月任瑞典Attana生物传感器公司高级研究员和生物芯片研发部经理,从事生物芯片(糖体芯片、蛋白及细胞芯片)的研发和生物传感器的应用研究。 2010年7月 至今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后稷学者”特聘教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化学与药学院(原理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糖化学生物学。






欢迎光临 (http://www.cailiaoquan.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