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杨朝龙教授课题组报道了一系列紫外刺激响应聚合物基室温磷光发光材料 [打印本页]

作者: aoye    时间: 2021-4-21 15:39
标题: 杨朝龙教授课题组报道了一系列紫外刺激响应聚合物基室温磷光发光材料
4月16日,我校材料学院杨朝龙教授课题组在《Nature》子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在线发表了题为《Ultraviolet irradiation-responsive dynamic ultralong organic phosphorescence in polymeric systems》的研究论文,报道了一系列紫外刺激响应聚合物基室温磷光发光材料。在这之前,北京时间2021年2月16日,课题组在《Science partner》期刊《Research》上在线发表了题为《Simple Vanilla Derivatives for Long-Lived Room-Temperature Polymer Phosphorescence as Invisible Security Inks》的研究论文,报道了一系列超长室温磷光寿命的有机发光材料在高端防伪墨水领域的应用。两篇论文的第一完成单位均为重庆理工大学材料学院,材料学院2018级硕士研究生张永锋作为第一作者,杨朝龙教授与合作单位南洋理工大学YanliZhao 教授为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这是重庆理工大学首次以第一完成单位在《Nature》子刊《Nature Communications》、《Science partner》期刊《Research》上发表论文。以上两个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教委、重庆市科技局、新加坡学术研究基金等项目大力支持。
      《Nature communications》为《Nature》旗下子刊,内容涵盖物理、化学、生物、地球科学等学术领域,旨在发表推进科学发展的具有重要影响力和创新性的前沿工作。《Research》是中国科协和美国科学促进会联手打造的全新综合性期刊,是《Science》自1880年创建以来第一本合作期刊。主要集中在新兴材料研究、能源研究、人工智能与信息科学、生物学与生命科学等交叉学科领域的最新高水平突破性原创科研成果。
      文章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1-22609-y
      文章链接:https://spj.sciencemag.org/journals/research/2021/8096263/


      文章来源:重庆理工大学
      杨朝龙,博士后,重庆理工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校级青年英才,“重庆市高等学校优秀人才”入选者。2013年7月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大学(广州化学研究所)获理学博士学位,同年入职重庆理工大学材料学院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系,进入高分子材料与加工技术校级科研创新团队,从事有机/聚合物光电材料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2014年12月晋升副教授。2016/9-2017/10在南洋理工大学(新加坡)化学与生物化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合作导师为Zhao Yanli教授。杨朝龙博士课题组长期从事有机/聚合物光电功能材料与器件方面的研究工作。ACS和RSC会员,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Polymer, Optical Materials Express等近二十种国际SCI期刊特邀审稿人。近年来主持与主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重庆市科委、重庆市教委、重庆市人社局等项目近20项。在著名期刊发表SCI论文30余篇,2018年以通讯作者先后在Nature子刊和Science子刊发表研究论文各1篇,文章共被SCI论文引用370余次;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0余项,获授权专利18项。






欢迎光临 (http://www.cailiaoquan.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