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吕志果教授团队在光电催化制氢气领域取得新进展 [打印本页]

作者: laohuaishu    时间: 2021-4-23 08:41
标题: 吕志果教授团队在光电催化制氢气领域取得新进展
近日,我校化工学院吕志果教授团队在光电催化制氢气领域取得新进展,并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影响因子11.301,中科院大类一区)和《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影响因子10.652,中科院大类一区)上分别发表题目为“Well-designed honeycomb Co3O4@CdS photocatalyst derived from cobalt foam for high-efficiency visible-light H2evolution”和“A CdS@NiS 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 derived from nickel foam for efficient visible-light H2production”的论文。
        我校为第一单位和唯一通讯单位,以上工作主要由导师张超、硕士生刘宝全(2018级、厦门大学读博)完成。此外,课题组前期相关成果(如:Inorganic Chemistry Frontiers (DOI:10.1039/c9qi00511k)、Applied Surface Science (DOI:10.1016/j.apsusc.2021.149758)主要由导师及硕士生程曦(2017级、卡尔加里大学读博)完成。
      在可见光光照条件下,通过合理调控半导体微观结构可以实现水分子的高效裂解。课题组以泡沫钴为前驱体,合成了一种蜂窝状Co3O4@CdS光催化剂用于可见光水裂解制氢气。此外,以泡沫镍为前驱体,通过一步油浴法成功制备了类“钢筋混凝土”结构的CdS@NiS光催化剂。采用DFT计算,研究发现当水吸附在Co3O4@CdS光催化剂表面时,水分子的轨道能级出现了能量杂化和电子迁移,这一现象有利于实现O-H键的断裂。此外,Co原子的d轨道中心从-5.83提升至-2.58 eV,说明蜂窝状氧化钴可以诱导更多的电子穿越费米能级,加速可见光水裂解制氢气速率。
       以上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和我校高层次人才启动基金的资助。


      文章来源:青岛科技大学
      吕志果,青岛科技大学教授。主要从事精细化学品催化合成、催化剂工程、催化新材料等领域的研究。作为项目负责人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及山东省高校科技攻关项目1项,青岛市科技攻关项目1项;承担大中型企业科研开发项目30余项,10余项产学研项目实现工业化;获得中国石油与化学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山东高校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1项。在国内外刊物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被SCI和EI收录论文30余篇,授权国家技术发明专利10件。






欢迎光临 (http://www.cailiaoquan.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