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刘岳峰等发表多孔碳化硅材料在催化领域中的应用综述文章 [打印本页]

作者: wumaikaishi    时间: 2021-9-14 08:46
标题: 刘岳峰等发表多孔碳化硅材料在催化领域中的应用综述文章
近日,我所电镜技术研究组(DNL2002)刘岳峰副研究员与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Cuong Pham-Huu主任研究员、意大利科学院ICCOM研究所Giuliano Giambastiani主任研究员、常州大学郭向云教授等团队合作发表综述文章,系统总结了多孔碳化硅材料在多相催化领域中的研究现状和应用前景。
  碳化硅(SiC)是一种常见的工业陶瓷材料和微电子材料,由于其具备较高的机械强度和化学稳定性,同时也具备优异的导电、导热性能,因此近些年来被作为催化剂载体而在催化领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该综述总结了碳化硅材料从低表面积发展成为多孔、高比表面积催化剂载体材料的历史,系统地介绍了多孔碳化硅材料在一些重要的能源催化与环境治理应用中的进展,特别是利用碳化硅材料优异的导热性和化学稳定性,在催化氧化(例如催化燃烧、催化氧化脱硫脱硝等)、催化还原(例如费托合成、甲烷化等),以及在光催化领域中的研究进展,展望了碳化硅材料作为催化剂载体甚至作为催化剂的未来研究机遇与挑战。
  刘岳峰团队长期致力于碳纳米/碳化物催化剂的设计及在CO/CO2能源小分子中的加氢活化应用和微观结构动态变化的研究:成功开发了整体式、富含缺陷的纳米碳、金属-碳(碳化物)复合催化材料,实现碳基能源分子及H2S等小分子的高效转化(ACS Catal.,2016;Nature Commun.,2016;Appl. Catal. B,2017;ACS Catal.,2021);并结合球差电镜(STEM)等具有原子尺度分析能力的表征技术,解析负载型金属催化剂(特别是碳纳米/碳化物为载体)的微观结构及在工况条件下的动态结构变化(Angew Chem. Int. Ed.,2020,ACS Catal.,2020;ACS Catal.,2021)。
  该综述以“Porous Silicon Carbide (SiC): A Chance for Improving Catalysts or Just Another Active-Phase Carrier?”为题,于近日发表在Chemical Reviews上,并被选为该期的封面论文。该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中科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中科院PIFI访问学者计划等项目的支持。(文/图 刘岳峰)
  文章链接: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chemrev.1c00269


       文章来源:大连化物所
      刘岳峰,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洁净能源国家实验室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清洁能源合成、纳米碳催化以及纳米催化材料的微结构研究。目前主持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培育项目和青年基金项目。已在Nature Communictions, ACS Catalysis,Journal of Catalysis,Green Chemistry,Applied Catalysis B,ChemSusChem,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等国际知名期刊发表SCI学术论文30余篇。长期应邀作为审稿人评审ACS Catalysis,Applied Catalysis B,Carbon等杂志论文,并于2015年6月获得Elsevier杂志社杰出贡献审稿人称号。






欢迎光临 (http://www.cailiaoquan.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