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57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材料资讯] 2019提名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项目-新型催化法烟气深度脱硫与资源化

[复制链接]

13

主题

18

帖子

22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2-18 10:04: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提名公示材料
项目名称        新型催化法烟气深度脱硫与资源化
提名单位        教育部


提名意见
(不超过600字)        该项目在国家、省、市等科技项目的支持下,历经10余年,形成了适应钢铁、化工、燃煤工业锅炉等非电行业低温低浓度SO2烟气深度治理与资源化的催化法脱硫新技术路线,其主要创新点:
1、发明了针对不同烟气特性的系列非钒系低温高效炭基脱硫催化剂,可在温度低至60℃、SO2浓度低至50mg/Nm3条件下直接将烟气中SO2、O2和H2O连续催化氧化并制取硫酸。
2、发明了以新型多区式催化脱硫与原位再生反应器为基础的新型催化法深度脱硫成套装备,实现了新型催化法连续脱硫与资源化。
3、开创了烟气脱硫与清洁生产的耦合新工艺,SO2排放浓度可低于10mg/Nm3,解决了硫酸与焦化行业SO2的深度治理问题,实现了污染治理与清洁生产有机结合。
该项目授权专利54项,发表论文35篇,国内建成工业化装置35套,在建6套,技术输出国外建成1套,每年消减SO2约5.2万吨;工程装置总投资10.1亿元,间接效益约21亿元。项目鉴定专家一致认为该技术成果 “在低温、低浓度SO2催化氧化和SO2深度净化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该技术成果被生态环境部《国家先进污染防治技术目录》、国家环境保护标准《炼焦化学工业工业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指南》采纳;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化工工程建设科技创新成果特等奖, 取得显著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对照国家科技进步奖授奖条件,我部决定提名该项目为201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项目简介        我国大气环境问题依然严峻,SO2仍是主要污染物之一,也是形成PM2.5的重要前驱体。为了持续改善空气质量,我国必须将SO2排放从目前的千万吨级降至百万吨级,各排放行业均需实行减排。针对非电行业量大面广的低温、低浓度SO2的去除与资源化利用,常规吸收、吸附法技术并不能很好适应。因此,本项目在国家、省、市等科技项目的支持下,历经10余年,发明了系列非钒系低温高效炭基脱硫催化剂,研发了新型催化法脱硫成套装备,开创了烟气脱硫与清洁生产耦合新工艺,形成了适应钢铁、化工、燃煤工业锅炉等非电行业低温低浓度SO2烟气深度治理与资源化的催化法脱硫新技术路线,其主要创新点:
1、发明了针对不同烟气特性的系列非钒系低温高效炭基脱硫催化剂,可在温度低至60℃、SO2浓度低至50mg/Nm3条件下直接将烟气中SO2、O2和H2O连续催化氧化并制取硫酸,突破了传统钒系催化剂SO2催化氧化活性温度高(350-450℃)的瓶颈,解决了低温、低浓度SO2催化氧化并制酸的关键技术难点。
2、发明了以新型多区式催化脱硫与原位再生反应器为基础的新型催化法深度脱硫成套装备,解决了气液固三相反应器多区式分布、气液均匀流动和原位再生问题;研发了液位阀门控制系统和基于工业PLC、DCS等智能监测与自动控制一体化的专用控制系统,提高了阀门开闭、再生操作、温度控制的准确度和及时性,实现了新型催化法连续脱硫与资源化技术的长期稳定、可靠运行。
3、开创了烟气脱硫与清洁生产的耦合新工艺。在硫酸行业,发明了“一转一吸+新型催化法深度脱硫”的硫酸生产新工艺,SO2出口浓度可低于5mg/Nm3,硫酸雾浓度可低于5mg/Nm3,解决了传统脱硫技术较难解决的可溶性硫酸盐所造成的硫酸雾问题;在焦化行业,形成了“新型催化法脱硫+硫铵生产”的新工艺,SO2排放浓度可低于10mg/Nm3,解决了焦化行业SO2的深度治理问题。


本项目授权专利54项,发表论文35篇,国内建成工业化装置35套,在建6套,技术输出国外建成1套,每年消减SO2约5.2万吨;工程装置总投资10.1亿元,间接效益约21亿元。2014年,项目鉴定专家一致认为本技术成果 “在低温、低浓度SO2催化氧化和SO2深度净化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被生态环境部《国家先进污染防治技术目录》、国家环境保护标准《炼焦化学工业工业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指南》采纳;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15年)和化工工程建设科技创新成果特等奖(2014年)。
客观评价        (1) “新型催化法烟气脱硫技术开发与应用”科技成果鉴定
本项目的研究成果已于2014年5月21日通过了四川省科技厅组织的“新型催化法烟气脱硫技术开发与应用”项目鉴定。由郝吉明院士为主任委员的鉴定委员会认为“总体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在低温、低浓度SO2催化氧化和SO2深度净化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该成果采用的非钒系催化剂,集成纳米多孔材料的纳米空间效应、活性组分和助催化剂的功能,在低温(50-200℃)下实现了SO2 催化氧化,并实现了低浓度(≤1%)含硫烟气脱硫制酸;开发了脱硫反应器设计与制造技术和脱硫催化剂规模化工业生产制备技术,形成了适应化工、有色、工业锅炉/炉窑和建材等行业的烟气脱硫工艺技术。四川省科学技术厅出具了科学技术成果鉴定证书(川科鉴字[2014]第335号)。
(2)“新型催化法硫酸尾气处理及资源化利用”科技成果鉴定
本项目的研究成果在2014年5月26日通过了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组织的“新型催化法硫酸尾气处理及资源化利用”科技成果鉴定,以金涌院士为主任委员的鉴定委员会认为该成果“总体水平达到国际先进,开发的脱硫工艺和设备,解决了工程放大的关键技术与设备问题,实现了低成本稳定运行、有效应对气量和浓度的波动,达到了硫资源回收利用”。本成果已在大型硫酸装置成功应用,SO2排放浓度优于国家相关行业标准,具有显著的环境、社会和经济效益。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出具了科学技术成果鉴定证书(中石化联鉴字[2014]第018号)。
(3)生态环境部:《2018国家先进污染防治技术目录》(大气污染防治领域)
烟气经预处理系统除尘、调质,当温度、颗粒物浓度、水分、氧浓度等指标满足要求后进入装填有多孔碳催化剂的脱硫塔。烟气经过催化剂床层时,SO2、O2、水(H2O)被催化剂捕捉并催化氧化生成硫酸,脱硫塔出口烟气达标排放。饱和催化剂可水洗再生,再生淋洗液可用于制备硫酸铵。入口烟气中SO2浓度≤8000mg/m3时,出口SO2浓度≤50mg/m3,出口硫酸雾浓度≤5mg/m3。具有脱硫效率高,可适应烟气量及SO2浓度波动大的情况,适用硫酸、焦化、钢铁、有色等行业烟气脱硫。
(4)生态环境部:《炼焦化学工业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指南》(征求意见稿)
本技术成果被列入2018年8月生态环境部《炼焦化学工业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指南(征求意见稿)》(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函环办标征函[2018]42号)中5.2.2二氧化硫治理技术。d)催化脱硫技术。在脱硫载体上负载活性催化成分,在催化剂作用下烟气中的水、氧气、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低浓度硫酸。入口烟气温度一般不高于150℃,脱硫效率一般可达95%以上,二氧化硫排放浓度一般可达10-20mg/m3。
(5)科技部、环境保护部《大气污染防治先进技术汇编》
本技术成果被列入2014年3月科技部和环保部《大气污染防治先进技术汇编》(国科函社〔2014〕32号)中的工业锅炉及炉窑烟气排放控制关键技术。采用新型低温催化剂,在80-200℃的烟气排放温度条件下,SO2催化氧化并生成H2SO4,实现二氧化硫脱除同时回收硫资源,无二次污染。该技术的脱硫效率可达99%以上,SO2排放浓度可低于50mg/m3以下。
(6)中国硫酸工业协会关于新型催化法硫酸尾气处理技术的情况说明
四川大学与中国化学工程第六建设有限公司共同研发的新型催化法硫酸尾气处理技术,脱硫效果好(二氧化硫排放可低于20mg/m3),且原理上不产生硫酸盐,既能满足企业二氧化硫达标排放的要求,同时还能杜绝尾气处理过程中产生硫酸盐。
(7)重要科技奖励
本项目的研究成果获得了2015年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证书号2015-J-1-20-D01)和2014年度化工工程建设科技创新成果特等奖(批准文号:中化施协发【2015】32号)。
(8)重庆天航检测技术有限公司监测报告
2017年5月24日,重庆天航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对“攀钢集团重庆钛业有限公司30万吨硫酸尾气脱硫项目”脱硫后的尾气进行采样监测,并出具了《重庆天航检测技术有限公司监测报告》(天航(监)字[2017]第THHJWT0087号)。硫酸雾平均排放浓度为3.26mg/m3,低于国家标准《硫酸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6132-2010)中规定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限值(硫酸雾浓度30mg/m3)。
(9)重庆市涪陵环境监测中心监测报告
2014 年4月18日,21日和25日三天,重庆市涪陵环境监测中心对中化重庆涪陵化工有限公司硫磺制酸尾气处理进行监测,并出具了《重庆市涪陵环境监测中心监测报告》(涪环(监)测字(2014)第04-014 号)。SO2平均排放浓度为低于12mg/m3,低于国家标准(GB26132-2010)中规定的排放标准(SO2浓度400mg/m3)。
(10)湖北省黄石环境监测站监测报告
2012年4月17日,湖北黄石环境监测站对“湖北大冶有色98万吨硫酸尾气治理项目”脱硫后的尾气进行24小时监测,并出具了《湖北省黄石环境监测站监测报告》(黄环监测字(2012)第089 号)。SO2平均排放浓度为154mg/m3,低于国家标准(GB25467-2010)中规定的烟气制酸(全部)排放浓度限值(SO2浓度400mg/m3)。2012年7 月4 日,湖北黄石环境监测站第二次对“湖北大冶有色98万吨硫酸尾气治理项目”脱硫后的尾气进行24小时监测,并出具了《湖北省黄石环境监测站监测报告》(黄环监测字(2012)第175号)。SO2平均排放浓度为157mg/m3,低于国家标准(GB25467-2010)中规定的烟气制酸(全部)排放浓度限值(SO2浓度400mg/m3)。两次检测结果表明该技术的可行性和装置的稳定运行,催化剂能达到设计的要求。

应用情况        主要应用单位情况见下表:
序号        单位名称        应用的
技术        应用对象
及规模        应用
起止时间        单位联系人/电话
1        湖北大冶有色金属公司冶炼厂        本成果
技术        98万吨/年硫酸尾气治理项目,规模34×104Nm3/h        2011.7-
至今        刘剑/
1387211071
2        中化重庆涪陵化工有限公司        本成果
技术        120万吨/年硫酸装置尾气脱硫技改工程,规模35×104Nm3/h        2013.10-至今        余立/
023-72143093
3        攀钢集团重庆钛业有限公司        本成果
技术        30万吨/年硫酸尾气脱硫,规模7.6×104Nm3/h        2014.12-至今        喻洪烈/
023-62568892
4        河南金马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本成果
技术        (100+120)万吨/年焦炉烟道气脱硫项目,规模49×104Nm3/h        2016.3-
至今        崔涛/
0514-85609508
5        山西东义煤电铝集团煤化工有限公司        本成果技术        120万吨/年焦炉烟气脱硫,规模20×104Nm3/h        2017.10-至今        张文学/
0514-85609508
6        山西阳光焦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本成果
技术        2×70万吨/年焦炉烟气脱硫,规模20×104Nm3/h        2017.9-
至今        陈鸿/
0514-85609508
7        天津天津天铁冶金有限公司        本成果
技术        2×120万吨/年焦炉烟气脱硫,规模40×104Nm3/h        2018.2-
至今        薛其定/
0514-85609508
8        山西禹王煤气化有限公司        本成果
技术        60+100万吨/年焦炉烟气脱硫,规模31×104Nm3/h        2018.1-
至今        韩长存/
0514-85609508
9        武汉钢铁集团焦化有限责任公司
本成果
技术        2×110万吨/年焦炉烟气脱硫(脱硝),规50.4×104Nm3/h        2018.4-
至今        李佰林/13971297009
10        广东光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本成果
技术        30t/h燃煤锅炉烟气脱硫脱硝,规模4×104Nm3/h        2018.4-
至今        谭泽/
0754-88213888
11        福建三钢闽光股份有限公司        本成果
技术        86万吨/年焦炉烟气脱硫,规模16×104Nm3/h        2018.1-
至今        朱福龙/
0514-85609508
12        徐州沂州煤焦化有限公司        本成果
技术        3×60万吨/年焦炉烟气脱硫,规模36×104Nm3/h        2018.4-
至今        朱超/
0514-85609508
13        江西省丰城新高焦化有限公司        本成果
技术        2×80万吨/年焦炉烟气脱硫(脱硝) ,规模30×104Nm3/h        2018.4-
至今        胡草根/15909433007
14        湖北中平鄂钢联合焦化有限责任公司        本成果
技术        (2×90+2×80)万吨/年焦炉烟气脱硫(脱硝) ,规模66×104Nm3/h        2018.12-至今        沈全志/
0514-85609508
15        方大特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本成果
技术        2×90万吨/年焦炉烟气脱硫(脱硝)        2018.12-至今        柯昌日/18007080018


主要知识产权和标准规范等目录
知识产权(标准)类别        知识产权(标准)具体名称        国家(地区)        授权号(标准编号)        授权(标准发布)日期        证书编号(标准批准发布部门)        权利人(标准起草单位)        发明人(标准起草人)        发明专利(标准)有效状态
发明
专利        低温催化氧化二氧化硫的炭基脱硫催化剂及其制备与应用        中国        ZL201410289691        2016
.03
.02        1972790        四川
大学        刘勇军;尹华强;程琰;李新;王维竹        有效
发明
专利        富氮多孔碳脱硫剂及其制备方法        中国        ZL201310357689.9        2015
.07
.01        1710718        四川
大学        刘勇军,尹华强;程琰;李新;李建军        有效
发明
专利        Mn-Ce双金属掺杂活性炭基脱硫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中国        ZL201510439617.8        2017
.07
.28        2565044        四川
大学        郭家秀;楚英豪;尹华强;李建军;王雪娇;刘勇军;罗德明        有效
发明
专利        一种用于烟气低温脱硫脱硝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中国        ZL201510393799.X        2017
.10
.27        2671632        四川
大学        郭家秀;尹华强;楚英豪;方宁杰;李建军;刘勇军;罗德明        有效
发明
专利        硫酸尾气二氧化硫深度处理方法        中国        ZL200910216327.1        2013
.11
.20        1308207        四川大学;中国化学工程第六建设有限公司
尹华强;李新;郭家秀;楚英豪;梁娟;李进;熊威;张家彩
有效
发明
专利        一种硫酸生产的方法
中国        ZL200910265076.6        2014
.11
.26        1525002        四川大学;中国化学工程第六建设有限公司
尹华强;李新;罗培强;熊威;楚英豪;王蜀闽;郭家秀;胡二甫;张家彩;李柏年;李进;张慧娟;董冬益
有效
发明
专利        一种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填料式催化脱硫塔        中国        ZL201510774724.6
2017
.11
.21        2707305        中国化学工程第六建设有限公司        薛小平;李建明;李新;李立松;麻强;王维江        有效
发明
专利        消除工业排放气白烟污染的方法        中国        ZL201110027901.6        2014
.04
.09        1379316        中国化学工程第六建设有限公司;四川大学
李新;李建军;王维江;尹华强;余永红;王锐;李建明;李月丽
有效
实用新型        一种烟气低温联合脱硫脱硝装置系统        中国        ZL201520753291.1        2016
.02
.10        5001394        四川大学; 成都国化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李建军; 李新; 楚英豪;郭家秀;刘勇军; 岑望来; 尹华强        有效
实用新型        一种脱硫塔喷淋装置        中国        ZL201520041405.X        2015
.07
.15        4452728        成都国化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中国化学工程第六建设有限公司        王维江; 荀鹏; 朱伟; 麻强; 余永红; 李新; 李立松        有效


主要完成人情况        1.尹华强,排名1,教授,工作单位:四川大学,完成单位:四川大学,是该项目主要负责人,对创新点1,2,3均有重要贡献,作为第2发明人参与发明了非钒系低温深度脱硫催化剂,解决了低温(50-200℃)SO2催化氧化的难题,实现了低浓度(<1%)SO2深度净化并制取硫酸的资源化利用。作为第一发明人参与发明了硫酸尾气二氧化硫深度处理方法,将SO2控制在50mg/Nm3以下,甚至可做到SO2零排放,突破了低浓度SO2不易处理的技术难题,有效解决硫酸尾气排放达标和白烟污染问题,同时降低对钒基催化剂的要求。作为第一发明人参与发明了一种将硫酸生产工艺与硫酸尾气处理为一体化的新型硫酸生产工艺方法,进一步提高硫酸生产过程硫资源的利用率,有效解决硫酸尾气达标排放的同时,不增加新的产物,无废水等排放,不产生二次污染,使整个硫酸生产系统突破传统生产模式,实现清洁、高效、低能耗、低排放。
2.李建军,排名2,副主任,教授,工作单位:四川大学,完成单位:四川大学,是该项目主要参与者,对发明点1有重要贡献,作为第五发明人参与发明了非钒系低温深度脱硫催化剂,解决了低温(50-200℃)SO2催化氧化的难题,实现了低浓度(<1%)SO2催化氧化制酸深度净化以及硫资源化利用,解决了工程实施的关键技术难题,使该技术能够在工程上推广应用。
3.李新,排名3,总经理,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工作单位:成都达奇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完成单位:成都达奇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是该项目主要参与者,对创新点1,2,3均有重要贡献,作为第四发明人参与发明了非钒系低温深度脱硫催化剂,解决了低温(50-200℃)SO2催化氧化的难题,实现了低浓度(<1%)SO2深度净化并制取硫酸的资源化利用。作为第二发明人参与发明了硫酸尾气二氧化硫深度处理方法,将SO2控制在50mg/Nm3以下,甚至可做到SO2零排放。作为第二发明人参与发明了一种将硫酸生产工艺与硫酸尾气处理为一体化的新型硫酸生产工艺方法。
4. 刘勇军,排名4,行政职务无,副教授,工作单位,四川大学,完成单位:四川大学,是项目主要参与者,作为第一发明人参与发明了非钒系低温深度脱硫催化剂,解决了低温(50-200℃)SO2催化氧化的难题,实现了低浓度(<1%)SO2深度净化并制取硫酸的资源化利用。
5.郭家秀,排名5,行政职务无,副研究员,工作单位,四川大学,完成单位:四川大学,是项目主要负责人,对创新点2、3均有重要贡献,作为第三发明人参与发明了硫酸尾气二氧化硫深度处理方法,将SO2控制在50mg/Nm3以下,甚至可做到SO2零排放,突破了低浓度SO2不易处理的技术难题,有效解决硫酸尾气排放达标和白烟污染问题,同时降低对钒基催化剂的要求。作为第七发明人参与发明了一种将硫酸生产工艺与硫酸尾气处理为一体化的新型硫酸生产工艺方法,进一步提高硫酸生产过程硫资源的利用率,有效解决硫酸尾气达标排放的同时,不增加新的产物,无废水等排放,不产生二次污染,使整个硫酸生产系统突破传统生产模式,实现清洁、高效、低能耗、低排放。
6. 楚英豪,排名6,行政职务无,教授,工作单位,四川大学,完成单位:四川大学,是项目主要参与者,对发明点2、3均有重要贡献,作为第四发明人参与发明了硫酸尾气二氧化硫深度处理方法,将SO2控制在50mg/Nm3以下,甚至可做到SO2零排放,突破了低浓度SO2不易处理的技术难题,有效解决硫酸尾气排放达标和白烟污染问题,同时降低对钒基催化剂的要求。作为第五发明人参与发明了一种将硫酸生产工艺与硫酸尾气处理为一体化的新型硫酸生产工艺方法,进一步提高硫酸生产过程硫资源的利用率,有效解决硫酸尾气达标排放的同时,不增加新的产物,无废水等排放,不产生二次污染,使整个硫酸生产系统突破传统生产模式,实现清洁、高效、低能耗、低排放。
7.岑望来,排名7,行政职务无,副研究员,工作单位,四川大学,完成单位:四川大学,是项目主要参与者,对发明点1有重要贡献,共同参与了新型催化法烟气脱硫机理研究;新型催化法烟气脱硫中试研究。
8.华坚,排名8,行政职务无,教授,工作单位,四川大学,完成单位:四川大学,是项目主要参与者。共同参与高效低温脱硫剂及其工艺参数实验方案的制定和组织实施;中试化实验方案的制定和组织实施工作;脱硫剂载体材料实验方案的制定和组织实施 。
9.胡二甫,排名9,行政职务董事长、总经理,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工作单位:中国化学工程第六建设有限公司,完成单位:中国化学工程第六建设有限公司,是项目主要参与者。共同参与新型催化法深度脱硫技术推广应用,在硫酸尾气、冶炼烟气、焦化烟气的工程建设方面做出了贡献。
10.朱全山,排名10,行政职务董事长、总经理,工作单位:江苏奥利思特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完成单位:江苏奥利思特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是项目主要参与者。共同参与新型催化法深度脱硫技术推广应用,在焦化烟气的工程建设方面做出了贡献。
主要完成单位及创新推广贡献        第1完成单位四川大学,在本项目的创新、推广的贡献为:1)组织总体方案的制定、实施与应用推广。2)进行脱硫催化剂的脱硫机理研究,织实施新型催化剂的研究开发、中试研究与工业化生产。3)组织实施脱硫工艺研究、设计参数优化。4)参与组织项目推广与示范工程建设。获得授权专利:ZL03234466.X;ZL2005100213884;ZL200520034638.3;ZL201220283248.X;ZL201310357689.9;ZL200910265076.6;ZL200910216327.1;ZL201210166472.5;ZL97107745.2;ZL201120025333.1;ZL201110027901.6;ZL201220483247.5;ZL200910216327.1等。发表文章:RSC Adv.,2015,5,22802-22810等。
第2完成单位中国化学工程第六建设有限公司,在本项目的创新、推广的贡献为:1)参与组织工程设计与工艺优化。2)建设硫酸行业第一套示范工程。3)其它工业化装置建设与推广。获得授权专利:ZL200910265076.6;ZL201120025333.1;ZL201110027901.6;ZL200910216327.1等。
第3完成单位成都达奇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在本项目的创新、推广的贡献为:1)组织新型催化法烟气脱硫专用催化剂质量与检测企业标准的制定与执行。2)组织新型催化法烟气脱硫专用催化剂的生产与供应。3)为解决工程中出现的问题提供技术支持与技术服务。
获得授权专利:ZL201820470357.X。
第4完成单位江苏奥利思特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在本项目的创新、推广的贡献为:1)建设“新型催化法深度脱硫与资源化”技术在焦化行业第一套示范工程。2)其它工业化装置的建设与推广。
获得授权专利:ZL201521098660.4;ZL201620007919.8;ZL201620009536.4;ZL201620006627.2。
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        尹华强为本项目负责人,是ZL201220283248.X;ZL201310357689.9;ZL200910265076.6;ZL200910216327.1等授权专利的主要发明人,是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项目“新型催化法烟气脱硫技术研发与应用”第1完成人。完成人尹华强、李建军、刘勇军、郭家秀、岑望来、华坚均为四川大学教师,是国家烟气脱硫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清洁脱硫脱硝”团队核心成员,进行长期合作。
完成人李建军,共同参与新型催化法烟气脱硫技术项目推广,示范工程推广及设计方案的确定。共同获得授权专利:ZL201120025333.1;ZL201110027901.6;ZL201310357689.9。
完成人李新,在2009-2016年,作为中国化学工程第六建设有限公司与四川大学合作项目的实施负责人,组织新型催化法烟气深度脱硫技术的项目推广与示范工程的建设运行。从2017年至今,组织新型催化法烟气脱硫专用催化剂质量与检测企业标准的制定与执行,组织新型催化法烟气脱硫专业催化剂的生产与供应,组织解决工程中出现的问题提供技术支持与技术服务。共同获得授权专利:ZL200910265076.6;ZL200910216327.1;ZL201120025333.1;ZL201110027901.6;ZL201220283248.X;ZL201220483247.5
完成人刘勇军,共同参与组织实施新型催化法烟气脱硫专用催化剂的研究开发,参与新型催化法烟气脱硫专用催化剂的生产与供应;参与解决工程中出现的问题提供技术支持与技术服务,参与新型催化法烟气脱硫专用催化剂质量与检测企业标准的制定与执行。共同获得授权专利:ZL03234466.X;ZL2005100213884;ZL200520034638.3;ZL201220283248.X;ZL201310357689.9。
完成人郭家秀,共同参与高效低温脱硫剂及其工艺参数实验方案的制定和组织实施;中试化实验方案的制定和组织实施工作;脱硫工艺流程优化设计并组织实施;新型催化法烟气脱硫机理研究。共同获得授权专利:ZL200910265076.6;ZL200910216327.1。
完成人楚英豪,共同参与高效低温脱硫剂及其工艺参数实验方案的制定和组织实施;中试化实验方案的制定和组织实施工作。共同获得授权专利:ZL 200910265076.6;ZL200910216327.1。
完成人岑望来,共同参与了新型催化法烟气脱硫机理研究;新型催化法烟气脱硫中试研究。
完成人华坚,共同参与高效低温脱硫剂及其工艺参数实验方案的制定和组织实施;中试化实验方案的制定和组织实施工作;脱硫剂载体材料实验方案的制定和组织实施 。共同获得授权专利:ZL201210166472.5;ZL03234466.X;ZL2005100213884;ZL200520034638.3。
完成人胡二甫,现任中国化学工程第六建设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在新型催化法深度脱硫技术推广应用过程中,在硫酸尾气、冶炼烟气、焦化烟气的工程建设方面做出了贡献。授权专利:ZL200910265076.6。
完成人朱全山,现任江苏奥利思特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在新型催化法深度脱硫技术推广应用过程中,在焦化烟气的工程建设方面做出了贡献。获得授权专利:ZL201521098660.4;ZL201620007919.8;ZL201620009536.4;ZL201620006627.2。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文章仅用于材料专业知识和市场资讯的交流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个人或组织若对文章版权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存有疑义,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版权声明|一起进步网 ( 京ICP备14007691号-1

GMT+8, 2024-4-20 12:40 , Processed in 0.089722 second(s), 3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