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57|回复: 0

[材料资讯] 姚宏斌课题组仿硅藻土多级结构研制高性能固态锂电池复合负极

[复制链接]

14

主题

24

帖子

26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6
发表于 2019-6-12 17:24: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锂金属由于其高比容量和低的氧化还原电位是未来新型高比能电池的理想负极材料。然而,锂金属电池的商业化一直受限于安全问题和有限的循环寿命。使用新型不易燃的固态电解质替换传统易燃的有机电解液可以显著降低锂金属电池起火和爆炸的风险。但由于固态电解质和电极材料之间有限的固固界面接触,使得固态锂金属电池的电化学性能受限,满足不了实际应用的需求。从固态锂金属电池的负极方面考虑,固态多级结构锂金属复合负极的构筑需采用一种理想的框架材料。该框架材料应具有以下特点:1)来源丰富且成本低廉;2)对锂金属有很强的亲和性;3)丰富的孔道结构以容纳锂金属。因此,在电极内部采用多级结构设计增强界面接触是提升固态锂金属电池性能的有效途径。
  最近,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姚宏斌课题组和俞书宏团队受硅藻土具有的多级结构特征的启发,以天然硅藻土为模板成功制备了结构稳固、无枝晶生长的多级结构锂金属固态复合负极,基于该锂金属复合负极构筑的固态锂金属电池表现出优异的电化学性能。该工作于6月6日以《硅藻土衍生的多级复合负极用于高性能全固态锂金属电池》为题发表于《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ations 2019, 10, 2482)。论文的第一作者是博士后周飞。
  研究人员首先通过镁热还原法将天然的硅藻土转化为具有多级孔道结构的硅框架。随后,将该多级结构硅框架与熔融态的锂金属混合并充分搅拌反应制得锂-硅复合粉体。然后,采用聚环氧乙烷基聚合物固态电解质(PEO-SPE)对锂-硅粉体进行表面修饰。最后,通过冷压工艺将上述粉体在模具中压制成具有多级结构的复合锂金属负极(PEO-DLSL)(图1a)。在PEO-DLSL中,锂金属是嵌在PEO-SPE修饰的Li4.4Si框架的孔道结构之中,从而提升了其与电解质的接触面积,有利于得到更均匀的锂离子流,保持了电极结构的完整性。从而使得在较高电流密度下(>0.5 mA cm-2),多级结构锂金属复合负极能够实现锂金属的均匀沉积和脱出,有效抑制了锂枝晶的生长(图1b)。而对于传统的平板锂箔而言,在同样的条件下,锂枝晶很容易生长并引起电池短路(图1c)。
  以PEO-SPE作为固态电解质,PEO-DLSL对称电池在锂脱出/沉积测试中可稳定性循环超过1000小时不短路,同时极化电压可以保持在100毫伏以下。而传统的锂箔负极表现出很高的极化电压(200毫伏以上)并且在循环50圈后就发生了短路。研究人员进一步考察了PEO-DLSL在全固态锂金属电池(PEO-SPE为固态电解质,磷酸铁锂为正极)中的性能,如图2b所示,基于PEO-DLSL的固态锂金属电池表现出非常好的循环稳定性(0.5C倍率下可循环500圈,容量衰减速率为0.04%/每圈),而采用平板锂箔的固态锂金属电池在循环75圈后即发生了短路。
  综上,基于硅藻土多级孔道结构模板,研究人员成功构筑了多级结构锂金属复合负极,在全固态锂金属电池应用中表现了突出的电化学性能。这项研究是天然多级结构模板在制备高性能固态锂金属复合负极方面新的尝试,将为高比能/高安全储能器件的研制提供新的结构设计思路。
  该项研究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科院前沿科学重点研究项目、中科院纳米科学卓越创新中心、苏州纳米科技协同创新中心等的资助。

硅藻土

硅藻土
  图1:(a)硅藻土模板衍生的多级结构固态锂金属复合负极的制备过程示意图。(b)多级结构固态锂金属复合负极的锂沉积/脱出示意图。(c)平板锂箔负极的锂沉积/脱出示意图。
俞书宏,安徽庐江人,1967年8月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长江特聘教授(2006年-)、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003年-)、中国科学院“引进国外杰出人才”(2002年)、中央七部委“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06-)、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2010-)。 1988年7月获合肥工业大学无机专业学士学位,1991年5月获上海化学工业研究院硕士学位, 1998年10月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系无机化学专业博士学位,1999年-2001年获在日本东京工业大学材料与结构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2001年?2002年获德国洪堡基金会(AvH)资助(任洪堡外国科学家研究员),在德国马普学会胶体与界面研究所工作。2002年入选中国科学院“引进国外杰出人才”,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任教,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系教授,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筹)责任研究员,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首批特聘研究员,上海交通大学客座教授,合肥工业大学兼职教授。
姚宏斌博士于2011年在中科大微尺度国家实验室取得博士学位,师从俞书宏教授。2012年-2015年,在美国斯坦福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从事博士后研究,合作导师崔屹教授。2015年入选中组部第六批青年##,入职中科大,组建仿生与能源存储课题组。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文章仅用于材料专业知识和市场资讯的交流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个人或组织若对文章版权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存有疑义,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版权声明|一起进步网 ( 京ICP备14007691号-1

GMT+8, 2024-4-19 10:28 , Processed in 0.103148 second(s), 4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