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5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材料资讯] 沈晓冬课题组:二次电池的电极/电解质材料及新体系研究

[复制链接]

2

主题

7

帖子

9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8-31 08:50:25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沈晓冬教授团队在《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上发表题为“Halide-based materials and chemistries for rechargeable batteries”的学术论文。论文链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abs/10.1002/anie.201902842
人类社会对能源消耗“零排放”的迫切需求和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对电池储能技术的高能量密度、低成本及可持续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而推动了锂离子电池、锂硫电池、锂空气电池、钠离子电池、卤素离子电池以及多价离子电池等多种电池体系的广泛研究。相关电池技术的发展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如采用金属负极、开发高压正极和高稳定电解液、设计新型高能电极体系等。而基于卤化物材料和化学的策略有力推动了二次电池研究的理论发展和技术进步。鉴于此,我院赵相玉研究员、沈晓冬教授和德国亥姆霍兹乌尔姆研究所(HIU)的Dr. Zhirong Zhao-Karger、Prof. Dr. Maximilian Fichtner重点总结了卤化物材料和化学在锂离子电池、镁电池、铝电池、卤素离子电池、液态金属电池及金属卤素电池等二次电池中的研究进展,提出了相关研究存在的机遇和挑战。
近年来,赵相玉研究员致力于二次电池的电极/电解质材料及新体系研究,在Angew. Chem. Int. Ed.、Adv. Energy Mater.、Energy Environ. Sci.、ACS Energy Lett.、Adv. Sci.等SCI 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在国际上率先开展氯离子电池研究,授权国际上第一个相关发明专利(欧洲专利,EP2731181)。相关研究得到了日本京都大学、丰田北美研究院、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吉林大学、美国德雷克塞尔大学、以色列理工学院、德国莱布尼兹新材料研究所、北京化工大学等单位在Adv. Funct. Mater.、Energy Environ. Sci.、ACS Energy Lett.、Joule、Energy Storage Mater、J. Mater. Chem. A等期刊上发表的研究工作的正面和积极评价,有效促进了电池新体系、储氯电极及海水淡化等研究的发展。


沈晓冬,男,1964年生,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南京工业大学(宿迁)新材料研究院院长、南京工业大学东海先进硅基材料研究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计划团队负责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才、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江苏省第二届十大杰出专利发明人、 第八届南京市“十大科技之星”、 江苏省人事厅“六大人才高峰”建设优秀人才,兼任南京硅酸盐学会理事长等职务。


赵相玉,博士,副研究员。2005年6月毕业于南京工业大学金属材料工程专业,获学士学位;2010年6月毕业于南京工业大学材料学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博士学位论文关于钛基储氢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研究,荣获“江苏省优秀博士论文”。2010年7月于南京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工作至今;2012.1-2013.12于德国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KIT)的纳米技术研究所(INT)工作(Guest Scientist Fellowship, KIT)。主要研究方向为电化学储能材料(如氯离子电池、锂离子电池、镁电池、储氢等)研究与开发、腐蚀与防护研究。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文章仅用于材料专业知识和市场资讯的交流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个人或组织若对文章版权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存有疑义,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版权声明|一起进步网 ( 京ICP备14007691号-1

GMT+8, 2024-4-26 00:48 , Processed in 0.143785 second(s), 3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