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61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材料资讯] 陈鹏与林坚课题组JACS:合作发展铜催化的生物正交断键反应

[复制链接]

30

主题

80

帖子

94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94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10-28 08:44:37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陈鹏与林坚团队合作,在《美国化学会会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上发表题为 “Copper-triggered bioorthogonal cleavage reactions for reversible protein and cell surface modifications” 的论文, 报道了基于铜催化的新型生物正交断键反应。利用该反应,他们实现了抗体偶联药物的可控释放、细胞表面的可逆修饰、以及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的可逆调控。
       利用外源化学手段实现生物大分子的功能调控,一直以来都是化学生物学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陈鹏课题组长期致力于“活细胞上的化学反应”的开发与应用,提出并发展了“生物正交断键反应(Bioorthogonal cleavage reaction)” 这一新反应类型,突破了在活体内研究蛋白质功能的技术瓶颈,实现了一系列原始创新(Nat. Chem. 2014, 6, 352-61; Nat. Chem. Biol. 2016, 12, 129-37; Nature 2019, 569, 509-13)。
       在最新发表的工作中,陈鹏课题组设计并开发出了“双取代炔丙基/铜试剂”这一新的“生物正交反应对”,将生物正交断键反应从“末端脱笼”拓展至“分子内剪切”,显示了诸多潜在的应用价值。例如,他们设计了一种“无痕可切割连接臂”,并与林坚团队合作制备了基于氨基和酚羟基的可控释放型抗体偶联药物(Cleavable ADCs),成功实现了对癌细胞的选择性杀伤。同时,这一切割技术还可用于对细胞表面蛋白的可逆修饰。最后,他们还将双取代的炔丙基拓展到了非天然氨基酸体系,通过定向进化和遗传密码子扩展技术,将侧链保护的赖氨酸和酪氨酸成功引入到目标蛋白质当中,实现了细胞表面受体与配体相互作用的精准调控。
       该进展将铜介导的生物正交反应从常用的化学偶联拓展至“化学剪切”,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同时, 该工作首次将炔丙基官能团拓展为无痕可切割连接臂,在蛋白质化学脱笼的基础上,实现了蛋白质的可控释放,进一步拓宽了生物正交断键反应的应用范围,丰富了人们在活细胞内实时、动态调控蛋白质功能的手段。
       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博士研究生汪欣、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博士研究生刘衍军和樊新元副研究员是该论文的并列第一作者;陈鹏教授和林坚副研究员是共同通讯作者。该项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科技部、北京分子科学国家研究中心、生物有机与分子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的资助。
       原文链接:https://pubs.acs.org/doi/10.1021/jacs.9b05833


      
       陈鹏,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百人计划”研究员。2002年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2007年获得美国芝加哥大学化学博士学位,并随后在Scripps研究所从事博士后工作。2009年回国,现任北京大学化学学院“百人计划”研究员,化学生物学系副主任,合成与功能生物分子中心副主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生命科学联合中心PI。 在独立工作中以“活细胞水平上的蛋白质化学修饰与调控”为主线,发展了蛋白质活体标记和操控的化学方法,并开展了这些新技术手段在生物体系中的应用。近五年共以通讯作者发表论文30余篇,包括Nature Chemistry 1篇、Nature Chemical Biology 2篇、J. Am. Chem. Soc. 5篇、Angew. Chem. Int. Ed. 3篇、Acc. Chem. Res和Chem. Soc. Rev.各1篇等。部分代表性工作受到了国际同行的广泛关注,并被Nature Asia Pacific, 美国化学会Chemical & Engineering News,英国皇家化学会Chemistry World及Faculty 1000等专业学术媒体做了报道或推荐。此外,作为主编之一编写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化学科学前沿丛书》之《 化学生物学学科前沿与展望》一书,并组织了多次化学生物学领域的专题会议。目前担任《自然》出版集团Scientific Reports杂志的编委。曾获Elizabeth Norton研究奖 (2007),药明康德生命化学研究奖(2011),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2012),第十三届中国青年科技奖(2013)等荣誉。2012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的资助,并入选了中组部首批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
       林坚,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化学生物系以及北京大学合成与功能生物分子中心副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目前从事抗肿瘤靶向抗体及多肽偶联药物一类新药研发以及发展新的针对不同肿瘤的精准诊断技术。获批国家自然基金以及多个国家科技部项目、重大新药创制项目,近五年内,发表论文数十篇,在Jam Chem Soc、Autophagy、Advanced Materials、ACS Nano等国际一流杂志上发表。获得国家自然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文章仅用于材料专业知识和市场资讯的交流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个人或组织若对文章版权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存有疑义,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版权声明|一起进步网 ( 京ICP备14007691号-1

GMT+8, 2024-4-25 15:02 , Processed in 0.090383 second(s), 4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