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4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材料资讯] 徐林教授课题组在复杂体系精准组装领域取得系列重要研究进展

[复制链接]

94

主题

114

帖子

197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9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5-20 07:30:10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华东师大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徐林教授课题组在复杂体系精准组装领域取得系列重要研究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分别发表于化学学科顶级期刊《美国化学会志》(J. Am. Chem. Soc., 2020, 142, 6285; J. Am. Chem. Soc.2020, DOI: 10.1021/jacs.0c03798)和《德国应用化学》(Angew. Chem. Int. Ed., 2020, 59, 7435)。其中,发表在《德国应用化学》上的论文被选为VIP文章。
  在前期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徐林教授课题组通过合理的分子设计,利用配位键导向自组装策略,成功构筑了两类分立的复杂超分子金属大环,其大环外侧分别含有12个和18个C5长链基元,分子量分别高达10607 Da和15779 Da(图1)。
图1. 通过配位键导向自组装构筑超分子金属大环
  由于大环外侧含有丰富的长链基元,该类超分子金属大环展现出良好的液晶性质。更为重要的是,由于组装体系的精准构筑,大环外侧的长链基元规则且定向排列分布,赋予了这类液晶金属大环具有多色全息图像存储的性质和功能(图2)。这是首例应用于多色全息图像存储的超分子金属组装体,为多色全息图像存储提供了新的物质基础并拓展了超分子金属组装体的新功能(J. Am. Chem. Soc., 2020, 142, 6285)。
图2. 液晶金属大环应用于多色全息图像存储
  最近,徐林教授课题组将研究对象从二维超分子金属大环拓展到三维超分子金属笼。通过模仿生命体系中pH对生理功能的调控,利用配位键导向自组装策略,构筑了一系列具有酸碱刺激响应性的超分子金属笼,该类金属笼的结构均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进行了确证(图3)。
图3. 含二吡啶基酮超分子金属笼的结构及其主客体复合物晶体结构
  与以往报道的通常将吡啶甲醛作为超分子金属笼的核心组装基元不同,该研究首次引入二吡啶基酮作为超分子金属笼的核心组装基元。有趣的是,二吡啶基酮的两个相同吡啶基元在目标超分子金属笼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一个参与组装配位,而另一个则调控目标超分子金属笼的主客体性质、稳定性以及酸碱响应性。基于此,成功实现了酸碱刺激下超分子金属笼之间重要阴离子的可控运输与可控交换(图4)。该类新型超分子金属笼有望实现生命体系中药物分子的靶向递送和可控释放(Angew. Chem. Int. Ed., 2020, 59, 7435)。
图4. 酸碱刺激下超分子金属笼之间阴离子的(a)可控运输与(b)可控交换
  进一步,徐林教授课题组实现了结构更复杂的超分子金属笼网络库的构筑。从含有二吡啶基酮的超分子螺旋体出发,基于组装基元亲核性的差异,通过加入不同的组装基元,实现了八种超分子金属笼的可控转化,包括超分子螺旋体到超分子螺旋体的转化、超分子螺旋体到超分子四面体的转化、超分子四面体到超分子四面体的转化以及超分子四面体到超分子棱柱体的转化(图5)。值得注意的是,在该系列超分子金属笼的可控转化过程中,意外得到了结构特异的超分子螺旋棱柱体。这些超分子螺旋体、超分子四面体以及超分子棱柱体也都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进行了结构验证。
图5. 复杂超分子金属笼间的可控转化及部分代表性超分子金属笼的晶体结构
  利用该类超分子金属笼之间的可控转化,课题组成功实现了有害有机小分子的选择性可控吸附和分离(图6)(J. Am. Chem. Soc., 2020, DOI: 10.1021/jacs.0c03798)。


图6. 超分子金属笼可控转化实现有机小分子的选择性吸附和分离
  上述研究工作分别与华中科技大学彭海炎副教授课题组和英国剑桥大学Jonathan Nitschke教授课题组合作完成,并得到了华东师大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杨海波教授的悉心指导。部分理论计算和质谱表征分别得到了华东师大精密光谱国家重点实验室孙海涛研究员以及美国南佛罗里达大学李霄鹏副教授的支持与帮助。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上海市科委浦江人才计划以及华东师范大学紫江优秀青年学者基金等项目资助。
  徐林教授是我校杨海波教授领衔的超分子化学团队重要研究骨干,长期从事复杂体系精准组装领域的研究。在前期的研究工作中,徐林教授在国际上率先通过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技术实现了配位组装过程和机理的原位监测和研究,解决了超分子配位组装过程和机理难以实时监测的难题(J. Am. Chem. Soc., 2017, 139, 9459);在深入理解配位组装过程和机理的基础上,发展了限域配位自组装新策略(J. Am. Chem. Soc., 2018, 140, 5049);利用所发展的组装新策略,课题组实现了组装体的可控功能化(Nat. Commun., 2018, 9, 3190;Nat. Commun., 2019, 10, 4285)。
       文章来源:华东师范大学
       徐林,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超分子化学及有机功能材料领域的研究,致力于设计、合成功能性荧光分子,并研究它们在与疾病相关的生物信号小分子和生命体系中重要金属离子的检测和成像等方面的应用;其次,通过仿生组装的策略,设计制备功能性超分子组装体,研究它们在模拟生命体系中离子转运和构筑响应型智能软物质材料等方面的应用。先后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经费等各类科研项目8项。在SCI收录的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43篇,其中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在Chem. Soc.Rev.(影响因子38.62),J.Am. Chem. Soc. (影响因子13.86),Chem. Commun.,Chem. Eur. J.等国际知名期刊上发表论文31篇。所发表的论文被引次数超过1000次,其中有5篇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的论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Top1%)”。曾以通讯作者身份入选2015年度英国皇家化学会期刊“Top1%高被引中国作者”榜单。现担任国际SCI期刊“Current Organic Synthesis”编委和“BioMedResearch International”客座编辑。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文章仅用于材料专业知识和市场资讯的交流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个人或组织若对文章版权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存有疑义,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版权声明|一起进步网 ( 京ICP备14007691号-1

GMT+8, 2024-4-20 06:18 , Processed in 0.189658 second(s), 4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