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7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材料资讯] 钮大文课题组:Nature Catalysis实现二级脂肪醇的不对称性炔丙基化反应

[复制链接]

144

主题

176

帖子

261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6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6-4 17:38:44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20年6月1日,四川大学钮大文教授团队在Nature Catalysis上发表了题为“Asymmetric O-propargylation of secondary aliphatic alcohols”的研究论文[1]。该研究主要涉及大位阻醚类化合物的合成。文章作者是2017级博士生李仁哲和2018级硕士生刘达齐,以及通讯联系人钮大文教授。
       醚类化合物是化学里最常见的一类化合物,在药物分子、材料分子中都不可或缺。C–O成键,是合成醚类化合物的最直接的方法,也是合成化学领域最古老、最经典的反应之一。然而,这类反应却存在重要挑战,其中就包括如何实现大位阻醇的不对称C–O成键。造成这一难点的根源之一是大位阻醇的亲核性较弱。如果使用强碱性条件增强醇的亲核性,则容易造成亲电试剂的分解。
       钮大文教授课题组尝试利用Cu催化反应突破以上难题。他们通过对反应机理的深入研究,发现造成亲电试剂分解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碱的使用。以此为突破口,他们尝试从反应条件中移除碱。通过实验研究,最终发现碱的移除果然大大降低了亲电试剂的分解速度。此后,团队进一步通过调整反应的其它要素,首次成功实现了对二级脂肪醇的不对称炔丙基化反应。该反应条件十分温和,并且具有很好的普适性。所得产物也可以快速转化成各种手性醚,可能作为药物化学研究的重要中间体。
       钮大文教授回忆说,“我一直认为这个反应不会成功。从类似反应的发现到现在已经20多年了,二级醇的不对称炔丙基化都没有实现。我曾经数次劝说同学放弃这个课题,然而他们并没有听从我的建议,一直坚持要继续试一试。通过他们刻苦攻关,把反应从0%的产率,逐步提高到约90%的产率。看似简单的条件改变背后,是同学们夜以继日的不断尝试。期间,学生们不断尝试了近100个配体,筛选了近1000个条件,才最终得到了理想的反应效果。在后期验证反应普适性阶段,一共尝试了数十种很有挑战性的例子。”他感慨到,“在这个课题中,川大同学身上不畏艰难坚持不懈的科研精神非常打动我,也给我上了很好的一课。”


      文稿来源:钮大文教授课题组
      文章来源:四川大学
     钮大文,四川大学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特聘教授。获2014年Reaxys PhD Prize (全球每年三名Winners),2013年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2006年毕业于东南大学制药工程系,获工学学士学位。2008年加入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化学系Thomas R. Hoye课题组,从事天然产物全合成及有机合成方法学研究,2013年获博士学位。此后加入麻省理工学院Stephen L. Buchwald课题组从事博士后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铜和钯参与的催化反应。自2015年8月起任职于四川大学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Nature、Nature Chemistry、Nature Protocols、J. Am. Chem. Soc.、Org. Lett.等国际刊物发表学术论文7篇。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文章仅用于材料专业知识和市场资讯的交流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个人或组织若对文章版权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存有疑义,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版权声明|一起进步网 ( 京ICP备14007691号-1

GMT+8, 2024-4-20 08:01 , Processed in 0.138710 second(s), 4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