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6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材料资讯] 方明助理教授、柳文军副教授在《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发表研究论文

[复制链接]

87

主题

118

帖子

172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7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6-12 15:43:23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材料学院方明助理教授、柳文军副教授研究团队在能源催化方面取得重要进展,成果以“Surface-Guided Formation of Amorphous Mixed-Metal Oxyhydroxides on Ultrathin MnO2 Nanosheet Arrays for Efficient Electrocatalytic Oxygen Evolution”为题发表在材料领域顶级杂志《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JCR一区,影响因子为21.875)上。材料学院院方明助理教授为论文第一作者,柳文军副教授及香港城市大学Johnny C. Ho教授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
       近年来非晶纳米材料在电催化中的应用引起了广泛关注。相比于晶体材料,非晶材料由于其内部原子的无序排列及表面悬挂键的存在往往现出更高的催化活性,但其较差的导电性及合成过程中难以控制形貌的问题限制了其催化活性的充分发挥。有鉴于此,研究团队提出了一种“表面引导形成非晶催化剂”的材料设计思路,通过简单的电偶置换反应,在镍掺杂二氧化锰(Ni-MnO2)纳米片阵列表面形成镍-铁-氧非晶态混合物覆盖层。
       所得材料在电解水析氧反应中表现出优异的催化活性,在1 M KOH电解液中,仅需要232 mV的过电势就可达到10 mA cm−2的电流密度,远低于Ni-MnO2对照催化剂达到同样电流密度所需的307 mV。同时,该催化剂也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在100 mA cm−2的高电流密度下工作至少 40 h未见性能衰减。详细的结构和电化学表征表明,独特的Ni-MnO2超薄纳米片阵列不仅提供了较大的比表面积来形成活性非晶态催化层,而且由于其较高的导电性,确保了有效的电荷传输,这种协同作用有助于大大提高催化剂的活性。
        这种“表面引导”合成策略为功能化非晶材料的在三维尺度上的集成及应用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
        文章来源:深圳大学
        方明,博士,深圳大学材料学院助理教授。主要从事微纳加工、半导体器件光电器件、光/电催化等方面的研究,已在ACS Nano、 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Advanced Optical Materials 、Nano Energy等国际主流期刊今发表论文20余篇,个人指数(H-index) 13,其中有数篇论文被选为期刊封面。
        柳文军,男,1971年生,山西太谷人。现为深圳大学材料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1999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物理化学专业,获博士学位。1999年7月进入深圳大学工作,先后在理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和材料学院承担教学和科研工作,主要讲授《材料化学》、《表面科学》、《材料专业实验》、《有机化学与聚合物》、《电化学原理与技术》和《文献检索与利用》等课程。科研方面,主要从事电化学和功能材料方面的研究工作,承担了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和深圳大学科研基金项目,作为主要参加者参与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和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先后在《科学通报》,Sensors and Actuators B,Electrochimica Acta,Journal of Electroanalytical Chemistry,Chinese Physics Letters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0多篇,研究内容主要涉及电极过程动力学、电化学传感器和巨磁电阻材料等。目前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功能材料的电化学制备方法和薄膜材料方面  。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文章仅用于材料专业知识和市场资讯的交流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个人或组织若对文章版权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存有疑义,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 · 催化|主题: 1066, 订阅: 2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版权声明|一起进步网 ( 京ICP备14007691号-1

GMT+8, 2024-4-19 17:27 , Processed in 0.097026 second(s), 4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