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2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材料资讯] 马会民课题组在近红外二区光学探针与活体成像分析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复制链接]

86

主题

94

帖子

132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3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9-28 16:44:31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近红外二区(NIR-II, 1000-1700 nm)光学探针由于具有卓越的成像质量而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与近红外一区(NIR-I, 650-900 nm)相比,近红外二区成像具有更低的自发背景荧光、更深的组织穿透性和更高的信背比;特别是基于有机小分子的荧光体还表现出令人满意的安全性,并用于临床多年。其中具有供体-受体-供体特征的荧光体,如苯并双噻二唑衍生物,显示出较大的斯托克斯位移(约200 nm)和良好的活体内成像质量。然而,迄今用于活体成像的苯并双噻二唑衍生物的最大吸收和发射波长通常分别位于约800 nm和1000 nm处,波长仍然较短。因此,如何发展更长波长的新荧光体,仍是光学探针领域的重要前沿课题之一。
图1  近红外二区光学探针FM1210的结构及活体成像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中科院的大力支持下,马会民课题组的史文和方玉等研究人员制备出了发射波长超过1200 nm、且可用于活体成像的新小分子光学探针FM1210。与已有的近红外二区荧光探针CF1065相比,FM1210的波长红移了145 nm,这归因于同时引入Se原子和氨基的协同作用。FM1210的长波长发射使其能在100 fps的帧率下对小鼠进行高速活体成像。而且,纳米化的FM1210具有被动靶向能力和良好的水溶性,适用于肿瘤甚至其微血管的成像。相关工作发表在J. Am. Chem. Soc. (2020, 142, 15271-15275),通讯作者是马会民研究员和史文研究员,第一作者是方玉博士。


   文章来源:化学所
        马会民,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科院活体分析化学重点实验室和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主要从事生物分子的光学探针与传感分析、生物光谱学与选择性探测研究。曾获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一等奖、北京市科学技术二等奖、政府特殊津贴、《科学通报》优秀编委等。在Chem.Re、 Angew. Chem. Int. Ed.,J. Am. Chem. Soc.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并应邀(曾)担任《科学通报》、《Current Chemical Biology》、《分析化学》《分析科学学报》《光谱学与光谐分析》等刊物的编委。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文章仅用于材料专业知识和市场资讯的交流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个人或组织若对文章版权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存有疑义,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版权声明|一起进步网 ( 京ICP备14007691号-1

GMT+8, 2024-4-20 16:16 , Processed in 0.089374 second(s), 4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