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0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材料资讯] 吴成铁、常江Adv. Mater:研制出多功能黑色生物活性陶瓷材料

[复制链接]

109

主题

127

帖子

175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7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10-29 16:08:38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生物陶瓷材料用于修复人体硬组织历史悠久,从生物惰性材料(如氧化铝和氧化锆等)发展到既具有生物活性又可降解的生物材料(如磷酸盐和硅酸盐生物陶瓷、硅基生物玻璃等),其生理功能要求不再是简单的组织填充替代物,而是能诱导组织再生、调节细胞生长和功能分化的组织工程材料。越来越多证据表明,特定生物活性陶瓷材料具有促进软/硬组织特异性细胞再生活性的作用,被广泛应用于骨骼、牙齿和皮肤的组织缺损修复。然而,实际临床上存在许多特殊的组织损伤,如骨肿瘤或皮肤癌组织手术切除后的组织缺损,需要在修复组织缺损之前先清除残留的肿瘤细胞以免肿瘤复发。为实现肿瘤治疗和组织再生的双重功能,前期研究通过将生物活性陶瓷与具有肿瘤治疗功能的光热试剂复合,制备出光热功能化生物活性陶瓷材料。尽管这是一种有效的策略,但光热纳米试剂在体内的长期安全性尚待考察。因此,如何在不引入外来添加剂的条件下,实现生物活性陶瓷材料本身的组织再生和肿瘤等疾病治疗功能一体化尤为重要。

黑色生物活性陶瓷材料的制备及其在骨/皮肤组织再生和肿瘤治疗等领域的应用
(a)外观颜色可调控的黑色生物活性陶瓷粉体;白色硅酸钙(b,WCS)和黑色硅酸钙陶瓷粉体(c,BMCS)高分辨透射电镜照片及几何相位分析表明,BMCS晶体内部晶格畸变严重,存在大量的结构缺陷;(d)近红外光热照射下,黑色生物陶瓷材料具有显著的升温效果;与白色硅酸钙陶瓷组相比,黑色硅酸钙陶瓷材料组的慢性皮肤创面愈合速度和质量明显提高(e-f),在体内兔子股骨缺损修复中表现出更佳的诱导骨组织再生活性(h)。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吴成铁研究员与常江研究员带领的研究团队在多功能黑色生物活性陶瓷材料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该研究团队通过对传统的白色生物活性陶瓷材料(硅酸盐和磷酸盐等)进行热还原处理,研制出新一代“黑色生物活性陶瓷”,将传统生物活性陶瓷材料的应用领域从组织再生拓展到肿瘤等疾病治疗。该研究成果以“Black Bioceramics: Combining Regeneration with Therapy”为题发表在著名材料期刊Advanced Materials上(Adv. Mater., 2020, 2005140),并申请专利一项。论文第一作者为上海硅酸盐所已毕业的博士王小成,指导教师为吴成铁研究员。
  该团队采用镁热还原法,将传统的白色生物活性陶瓷粉进行热还原处理,制备出一系列黑色生物活性陶瓷材料,包括硅酸盐(即CaSiO3,MgSiO3)和磷酸盐(即Ca3(PO4)2、Ca5(PO4)3(OH))两种体系的生物活性陶瓷。与传统白色生物陶瓷相比,黑色生物陶瓷材料的晶体内部存在大量的氧空位和结构缺陷,其降解性能得到明显改善,对于成骨细胞和皮肤细胞的粘附、铺展、增殖、迁移和分化等细胞生物活性有更好的促进作用。在慢性皮肤创伤及大块骨缺损修复动物实验中,黑色生物陶瓷对于皮肤和骨组织修复效果明显优于白色陶瓷,表现出显著的促进软/硬组织多功能再生活性。此外,在低功率的近红外光照射下,黑色生物活性陶瓷材料表现出明显的光热升温效果,可导致材料周围的肿瘤细胞死亡,在体内实验中成功抑制皮肤癌和骨肿瘤的增长,具有优异的光热抗肿瘤效果。综上所述,黑色生物活性陶瓷材料兼具促进多种组织再生活性及肿瘤治疗等多功能特性,该研究成功将生物活性陶瓷的应用范围由组织再生拓展到肿瘤治疗,有力推动了生物陶瓷的学科发展和临床应用。
  相关研究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委等基金支持。
  原文链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dma.202005140


       文章来源:上海硅酸盐所
      吴成铁,博士生导师、中科院百人计划、德国洪堡学者、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和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获得者,科技部863重点项目负责人。澳大利亚生物材料与组织工程协会会员、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再生医学工作组副主席、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分会委员、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协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生物材料协会会员、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协会会员。学术期刊“Applied Materials Today” 与 “Biomedical Glasses”副主编,“Acta Biomaterialia” “Progress in Natural Science: Materials International”, “Bioactive Materials”等杂志编委;澳大利亚国立健康医学研究司(NHMRC)项目评审专家。2006年初博士毕业于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后,先后在澳大利亚悉尼大学、昆士兰科技大学及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从事研究工作6年。主要从事介孔生物活性材料与硅基生物活性陶瓷用于硬组织修复材料的研究。2011年底获得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海外杰出人才(中科院百人计划)引进,应聘回国从事科研工作。在国外先后主持并完成了瑞士“International Team for Implantology (ITI) Foundation”、德国洪堡委员会、澳大利亚ARC、悉尼大学及昆士兰科技大学等资助的科研项目。并获得德国洪堡研究员、澳大利亚ARC研究员(APDI)、悉尼大学研究员及昆士兰科技大学研究员等四个荣誉研究员(Fellowship)。主编CRC英文专著《Advanced bioactive inorganic materials for bone regeneration and drug delivery》一部,并参与撰写6本英文专著的章节。在生物材料相关领域发表SCI 期刊论文150多篇(第一作者60多篇, 通讯作者70多篇),主要包括Mater Today, Adv Funct Mater (2篇), Biomaterials(17篇),J Control Release, Nanoscale(3篇)J Mater Chem (共19篇),Acta Biomater (共26篇), Adv Mater Interface, Small, ACS Appl Mater& Interface, Bone, Tissue Eng, J R Soc Interface, Chem Asian J, J Biomed Mater Res A,Biomater Sci等。论文共被SCI引用3800余次,h指数37。共申请专利16项,获5项中国专利及2项美国专利(PCT)授权,其中2项中国专利与1项美国专利已经转让公司。
       常江,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生物材料与组织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国际生物材料学会联合会Fellow(FBSE),国际可注射骨与关节材料学会副主席,美国生物材料学会会员,国际组织工程学会会员,中国生物材料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生物材料专委会委员,全国外科植入物和矫形器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骨科植入物分技委委员,上海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理事。国际学术期刊Ceramics International编委。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文章仅用于材料专业知识和市场资讯的交流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个人或组织若对文章版权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存有疑义,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版权声明|一起进步网 ( 京ICP备14007691号-1

GMT+8, 2024-4-20 03:14 , Processed in 0.176241 second(s), 4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