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0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材料资讯] 李金金团队在锂硫电池正极材料的筛选和发现领域取得新突破

[复制链接]

205

主题

234

帖子

27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7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8 07:00:04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李金金团队在国际顶级能源期刊Energy Storage Materials上(IF=16.28)发表最新研究成果,该研究利用机器学习方法快速准确预测锂多硫化物的吸附效应,助力锂硫电池正极载体材料的筛选和发现。
基于人工智能方法抑制锂硫电池穿梭效应示意图
        锂硫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产生的锂多硫化物,极易通过电解液穿梭到锂金属负极,与其进行反应,造成快速的容量衰减和低的库伦效应,严重制约着锂硫电池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如何通过正极载体材料有效的锚固住锂多硫化物,进而改善锂硫电池的循环性能,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DFT计算和ML预测的吸附能,插图为误差分布直方图(a, c, e, 从头训练方法,误差约为0.24 eV; b, d, f, 迁移学习方法,误差约为0.1 eV )


       李金金团队通过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构建了数千个MoSe2与锂多硫化物的吸附能数据库,通过机器学习对锂多硫化物不同空间构型和不同吸附位点的吸附能做出快速、准确的预测。与DFT相比,吸附能的平均绝对误差仅约为0.1 eV,但预测速度快近百万倍,这样使得考察锂多硫化物在电池循环过程中的迁移和转化成为可能。为了进一步降低DFT带来的计算成本,该团队首次在吸附效应中引入迁移学习算法,仅仅利用较小的WSe2与多硫化物的数据库,即可达到相同的预测精度。该研究成果开拓了迁移学习在复杂材料体系中的应用,证明了迁移学习可以跨越材料性质数据稀缺的障碍。这对于研究不同的二维正极材料与锂多硫化物的吸附作用,提供了一个通用的预测模型,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
a 两种锂多硫化物空间构型 b, c 四种吸附位点
       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为第一通讯单位。微纳电子学系2018级硕士生张海阔和2019级博士生汪志龙为本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微纳电子学系李金金特别研究员和安徽师范大学刘金云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该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交通大学等的支持。
论文链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 ... i/S2405829720304219

作者: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供稿单位: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文章来源:上海交通大学
       李金金,青年人才,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特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其在美国期间主持多个美国国家能源部项目,并参与多项重大科研计划。回国后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国际合作重点专项、教育部联合基金、军委科技委国防科技创新等多项研究。在国际期刊上发表SCI科研论文100余篇,著有英文版个人学术专著四本。其多次受邀在相关领域撰写综述性论文,在新能源材料、微米/纳米材料结构设计领域的研究,得到了国内外同行专家的高度评价,部分成果因其具有重要的创新性和学术价值被美国新闻媒体选为研究亮点和期刊封面论文进行报道并推荐。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文章仅用于材料专业知识和市场资讯的交流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个人或组织若对文章版权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存有疑义,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版权声明|一起进步网 ( 京ICP备14007691号-1

GMT+8, 2024-4-20 00:48 , Processed in 0.089061 second(s), 4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