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5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材料资讯] 徐至等:二维限域通道内的水分子超快传输最新进展

[复制链接]

185

主题

221

帖子

389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8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6-25 09:00:03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近日,化工学院分离膜与能源材料课题组,以典型的二维层状材料氧化石墨烯为研究对象,通过设计合成了一种球形聚电解质刷,并将其引入到氧化石墨烯膜的二维限域空间内,以构筑快速的水传输通道用于生物燃料的渗透汽化脱水。该研究工作以“Ultrafast Water Transport in Two-Dimensional Channels Enabled by Spherical Polyelectrolyte Brushes with Controllable Flexibility”为题,在线发表在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上。
        生物质燃料的能源化利用是实现“碳中和”更经济有效的技术路线。基于膜分离过程的生物燃料纯化技术是一种绿色高效的分离手段,有望为进一步提高生物燃料经济性及其大规模利用提供解决策略。二维材料及二维材料膜在能源领域应用广泛,该课题组在前期工作中(Front. Chem. Sci. Eng. 2021, 15, 820-836; Green Energy Environ. 2021, 6, 193-211;)系统总结了二维分离膜在氢气分离,生物燃料纯化及电池隔膜(氢燃料电池、全钒液流电池及锂硫电池)中的应用。然而,构建具有快速水传输能力的高性能二维膜仍然面临着渗透性与选择性之间的Trade-off效应挑战。
        研究发现,在氧化石墨烯二维限域通道内引入功能性聚丙烯酸链接枝的球形聚电解质刷,可以在膜层内形成丰富的具有超快水分子传输位点。二维膜的渗透通量达到5.23 kg m-2 h-1以及丁醇/水的分离因子达到~8000,相比于纯的GO膜有了大幅度提升。
        为了进一步探究二维限域通道内的水传输机理,研究人员将耗散型石英晶体微天平测试和分子模拟相结合,首次发现在膜层内水传输能力不完全取决于聚电解质链的亲水性,深度揭示了二维限域通道中水分子迁移与聚电解质链柔韧性之间的结构-性能关系。该工作为在二维限域空间内构建快速水传输通道提供了一种新策略,有望为设计制备具有更加优异性能的二维膜提供新的思路。
        该研究工作第一作者为我校化工学院2018级博士研究生代立恒和博士后徐放,通讯作者为我校青年教师徐至教授,共同通讯作者为南京工业大学化工学院金万勤教授和黄康副教授。该研究工作得到了郭旭虹教授的大力支持,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


        文章来源:华东理工大学
        徐至,华东理工大学教授。于2008年本科毕业于南京工业大学化工学院,随后在华东理工大学化工学院就读硕士研究生。2009年至2011年期间作为访问学生就读于美国辛辛那提大学,2015年博士毕业于辛辛那提大学化学工程专业,之后以博士后身份在美国辛辛那提大学和英国牛津大学从事分离膜材料、电池与电池隔膜的研究,尝试将化学工程理论与方法用于电池系统设计和膜材料的制备,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化工、新材料、能源方面的理论基础和工作经验。近年来,徐至教授在Science Advances, Chemistry of Materials, Journal of Membrane Science, Macromolecules等国际知名期刊发表论文20篇,并申请多项美国专利。徐至教授于2019年入选第15批次“国家青年##计划”,受聘为华东理工大学化工学院教授。
       金万勤,男,南京工业大学化工学院教授,材料化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973”首席科学家,教育部创新团队负责人。主持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等10余项科研项目,在Nature、Angew. Chem. Int. Ed.、Adv. Mater.、Chem. Soc. Rev.、AIChE J.、J. Membr. Sci.等在化工、材料等领域知名期刊上发表SCI论文250多篇,被引用9000多次;2014年至2017年连续4年入选爱思唯尔(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化学工程”领域榜单;以第一完成人获授权发明专利24件,出版学术专著2部;担任膜邻域权威期刊J. Membr. Sci.的Editor,是Chin. J. Chem. Eng.、Asia-Pacific J. Chem. Eng.、《无机材料学报》、《过程工程学报》、《膜科学与技术》等期刊编委;2014年任膜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国际膜与膜过程会议ICOM2014”大会主席;亚太膜学会(AMS)常务理事。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文章仅用于材料专业知识和市场资讯的交流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个人或组织若对文章版权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存有疑义,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版权声明|一起进步网 ( 京ICP备14007691号-1

GMT+8, 2024-4-20 13:29 , Processed in 0.193192 second(s), 4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