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0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材料资讯] 蔡克峰教授课题组在柔性热电薄膜研究方向取得系列进展

[复制链接]

58

主题

87

帖子

144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44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11-16 09:00:01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柔性热电薄膜可直接利用人体与周围环境之间的温差发电,为可穿戴电子器件提供电源,因而近年来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最近,同济大学蔡克峰教授课题组发展了一种制备热电性能和柔性都优异的导电聚合物聚吡咯(PPy)与Ag2Se/Se复合薄膜的方法:首先采用简单温和的湿化学法合成PPy包覆的Ag2Se纳米线,结合真空抽滤到多孔尼龙滤膜上接着热压处理。性能最优的复合薄膜其室温功率因子高达2240 μW m-1 K-2,是目前报道的有机/无机复合柔性热电薄膜的最高值。
少量PPy的添加产生了四重效应:1)提高Ag2Se晶粒的结晶性从而提升电导率,2)引入能量过滤效应,提高薄膜的塞贝克系数,3)降低热导率,4)提高柔性。
        将复合膜组装成6个热电单臂柔性热电器件,在温差34.1 K时的最大功率密度高达37.6 W m-2。归一化的最大功率密度PDmax·l/ΔT2也高于已报道的柔性热电器件的值。将该6单臂器件放置于刚运行过游戏软件的手机下,手机温度与室温间9.4 K的温差下,该柔性热电器件产生了5.3 mV的电压。表明这种超高性能柔性热电薄膜在可穿戴设备中有潜在的应用。上述工作以 “Exceptionally high power factor Ag2Se/Se/polypyrrole composite films for flexible thermoelectric generators”为题发表于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上。论文第一作者为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硕士生李雅婷,通讯作者为蔡克峰教授,共同通讯作者为南方科技大学何佳清教授。
       该课题组还用类似工艺制备了热电性能和柔性都优异的绝缘聚合物-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与 Ag2Se复合薄膜,室温功率因子高达1910 μW m-1 K-2。PVP的添加产生了三重效应:1)使相邻的Ag2Se晶粒共格提升电导率,2)PVP本身极低的热导率及引入异质界面增加了对声子散射,从而降低热导率,3)提高柔性。该工作以 “Ultrahigh Performance Polyvinylpyrrolidone/Ag2Se Thermoelectric Composite Film for Flexible Energy Harvesting”为题发表于Nano Energy 80 (2021) 105488。论文第一作者为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硕士生蒋聪,通讯作者为蔡克峰教授,共同通讯作者为武汉理工大学赵文俞教授。
        另外,他们对柔性热电材料及器件的最新研究进展做了详细的综述,对该方向的研究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可能的思路和发展方向。相关综述以“Recent advances in flexible thermoelectric films and devices”为题发表在Nano Energy 89 (2021) 106309,联合培养硕士生李响为该论文第一作者,通讯作者为蔡克峰教授,共同通讯作者为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杜永教授。
       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972234和51632010)和国家重点科研项目(2018YFE0111500)的资助。


       相关链接:
       https://doi.org/10.1002/adfm.202106902
       https://doi.org/10.1016/j.nanoen.2020.105488
       https://doi.org/10.1016/j.nanoen.2021.1063


       文章来源:同济大学
       蔡克峰,1964年生,籍贯浙江,同济大学教授。材料学博士,洪堡学者。1987.7-2001.7武汉工业大学(现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作(1995.12-副教授);1999.1-2001.1南非Witwatersrand大学物理系博士后(NRF postdoctoral fellowship);2001.8-2002.12德国宇航中心材料研究所洪堡学者(Alexander von Humboldt fellowship);2003.1至今同济大学(2003.1-2014.5功能材料研究所,后并入材料学院)教授,博导;2012.7-2012.8澳洲联邦工科院高级访问学者。        曾担任国家科学技术奖评审专家(2006)及美国能源部能源前沿研究中心项目评审专家(2014)。国际热电材料学会会员,美国纳米学会高级会员,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热电分会理事。先后获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上海市引进海外高层次留学人员专项资金及浦江人才计划的资助。参加和承担了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教育部及上海市的科研项目多项。发表SCI论文100余篇,被Chem Rev, Prog. Polymer Sci., Environ. Energy Sci., ACS Nano, Adv. Energy Mater.,Adv. Funct. Mater, Mater Chem等SCI刊物引用千余篇次;获中国发明专利十余项。1998年,2001年和2014年 分别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三项。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文章仅用于材料专业知识和市场资讯的交流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个人或组织若对文章版权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存有疑义,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版权声明|一起进步网 ( 京ICP备14007691号-1

GMT+8, 2024-4-19 16:35 , Processed in 0.108070 second(s), 4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