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04|回复: 0

[材料资讯] 肖建平研究员团队通过截顶活性火山型曲线揭示安培级电流下电解水催化剂超稳定性的原理

[复制链接]

253

主题

281

帖子

38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82
发表于 2022-2-17 09:06: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近日,我所理论催化创新特区研究组(05T8组)肖建平研究员团队与日本理化学研究所中村龙平教授团队在电解水材料设计中取得新进展,制备了尖晶石构型的Co2MnO4材料,实现了超高效安培级电流密度电解水活性,并同时实现在酸性环境中超长的电解稳定性。
  制备高活性且在酸性环境中具备超长的电解稳定性非贵金属电解水(oxygen evolution reaction, OER)催化剂是清洁能源利用领域中的研发重点。本工作中,中村龙平团队通过在金属氧化物Co3O4中掺入Mn元素,制备了尖晶石构型的Co2MnO4材料,实现了高效且在酸性环境中高稳定性的电解水过程;肖建平团队通过“反应相图+微观动力学模拟”的研究方法,首次建立了OER过程的反常截顶活性火山型曲线,证明了该材料在各种构型环境下皆可体现高效电解水活性。同时,肖建平团队提出“双通道溶解模型”,进一步解释了其在酸性环境中体现超长的电解稳定性的主要原因。

截顶活性火山

截顶活性火山
  肖建平团队基于第一性原理密度泛函理论计算,从分子/原子的角度理解了OER催化过程,其中,通过建立催化活性趋势来理解不同材料或特定材料的不同构型(表面、活性位点等)的催化活性是理论研究的最新范式。理论催化活性趋势的建立往往基于表面重要中间物种之间的相互线性关联,由此可以将催化活性通过描述符的方式表达,从而建立活性趋势。

截顶活性火山

截顶活性火山
       本工作中,在针对尖晶石金属氧化物表面的OER过程建立的二维“反应相图”中,肖建平团队发现了其活性趋势呈现一种反常截顶的活性火山型曲线,即随着中间物质吸附强度的改变,材料活性保持不变。基于实验中发现的Co2MnO4材料的各种局域构型(包括Co/Mn的流失,缺陷,富集等等),肖建平团队进一步研究发现其所有构型皆处于反常截顶的活性火山型曲线的顶点平台上。因此,这不仅揭示了该材料能够体现超高电催化活性的原因,同时解释了其在部分表面溶解重构的过程中仍能维持高电催化活性的根本原因。不同材料所体现的理论活性与实验的拟合也进一步证明了该观点。此外,在理论活性的研究中,肖建平团队通过电荷外插值法,计算了OER过程中每个电化学过程在不同工作电压下的反应能垒,通过微观动力学模拟得到理论速率,发现其与实验结果拟合,证实了理论计算结果可靠性。
  另外,肖建平团队还通过建立双通道溶解模型进一步理解材料在特定电催化环境下的稳定性,即同时研究金属位点和晶格氧在特定工作电压下的溶解且考虑其先后顺序。研究发现,Co2MnO4材料的溶解过程包括金属(Co/Mn)的溶解,H2O的去质子化并结合晶格O形成OOH*,以及氧空位的形成。该过程整体是一个热力学放热过程,然而,晶格氧溶解的基元过程体现出较大的热力学势垒,是该过程的速控步骤。因此,晶格氧的溶解被用作理论稳定性描述符,用于研究材料的稳定性,其与实验结果的拟合证明了该研究的可靠性。此外,团队通过对bader电荷分析发现,在掺入Mn后,Mn-O中存在更多的电荷转移,由此体现出了更强的Mn-O键能,证明了晶格O稳定性的提升。该发现在今后的理论催化剂设计中,不仅可以预测活性趋势,还能够准确把握催化稳定性。
  相关研究以“Enhancing the Stability of Cobalt Spinel Oxide towards Sustainable Oxygen Evolution in Acid”为题,于近日发表在《自然-催化》(Nature Catalysis)上。该工作的共同第一作者是日本理化学研究所特别研究员李爱龙、孔爽,我所05T8组助理研究员郭辰曦。上述工作得到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中科院洁净能源创新研究院合作基金、国家自然基金委、中科院B类先导专项“功能纳米系统的精准构筑原理与测量”等项目的支持。(文/图 郭辰曦)
  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1038/s41929-021-00732-9


          文章来源:大连化物所
      肖建平博士2009-2013年在德国不来梅大学物理和电子工程系攻读博士学位(指导导师:Thomas Frauenheim教授和Thomas Heine教授),主要从事固体氧化物表面稳定性和反应性的理论研究。2013-2015年在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合作导师:包信和 研究员/院士),主要研究在限域环境下催化反应中的一般性规律和电子结构根源。2015-2017年在美国斯坦福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合作导师:Jens K. Nørskov 教授/院士),主要研究电化学还原二氧化碳得到液体燃料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017年11月回国在浙江西湖高等研究院-理学研究所工作,总共发表学术论文57篇,包括Science, Nature Energy, Nature Communications, PNAS, PRL, JACS, Angew Chem, Chem. Sci.等等。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文章仅用于材料专业知识和市场资讯的交流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个人或组织若对文章版权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存有疑义,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版权声明|一起进步网 ( 京ICP备14007691号-1

GMT+8, 2024-3-29 18:25 , Processed in 0.124401 second(s), 4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