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4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材料资讯] 洪文晶教授:单分子水平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应变表征

[复制链接]

200

主题

233

帖子

358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5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5-16 09:00:01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院洪文晶教授在单个超分子相互作用的应变分布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Strain of supramolecular interactions in single-stacking junctions”为题发表于《德国应用化学》(Angew. Chem. Int. Ed. DOI: 10.1002/anie.202200191)。
       超分子化学是化学与物理学、生物学、材料科学等多学科交叉的前沿,也为通过超分子组装来构造分子器件乃至电路提供了可能。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学性质的实验表征对构筑高稳定性和抗扰性的分子电子器件以及理解分子结构和构型对于超分子组装过程的影响都至关重要。然而,由于分子间相互作用力通常较弱,并且通常被掩盖在复杂的聚集态中,目前对于超分子相互作用的实验表征仍然存在巨大的挑战。
        近日,洪文晶教授课题组通过发展新的单分子电学表征仪器方法,在单分子尺度对基于p-p堆叠的二聚体超分子结施加亚埃级(0.2 Å)的高频机械振荡,以此表征了一系列寡聚噻吩二聚体中超分子相互作用的力学应变分布,并结合理论计算揭示了这一应变分布出现奇偶效应的根源是由于奇数和偶数个噻吩环所具有的不同构象变化自由度的差异。该工作通过建立对超分子相互作用应变的表征方法和仪器技术,提供了从单分子尺度研究分子间相互作用的独特视角,也为从单个分子乃至单个结构单元层次理解、设计和调控超分子相互作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该工作由我院洪文晶教授与兰州大学刘子桐教授共同指导完成,我院博士生李瑞豪与周彧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博士后白杰、李晓慧、林禄春,博士生郑珏婷、朱奕轩,硕士生葛文慧、段慧聪共同参与了该工作。该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871877、21933012、22175081、61901402、22173075)、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7YFA0204902)、厦门大学校长基金(20720200068、20720190002)、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2018J06004)等相关项目的资助。
        论文链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abs/10.1002/anie.202200191


        文章来源:厦门大学
       洪文晶,优青,福建省闽江学者特聘教授,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院长助理、化学工程研究所所长。2007年和2009年分别于厦门大学和清华大学取得本科及硕士学位,2013年于瑞士伯尔尼大学获得荣誉等级博士学位,2014年至2015年在瑞士伯尔尼大学担任研究组长,2015年11月起在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全职工作。主要致力于单分子器件和单分子尺度的催化和组装研究,以及精密科学仪器、先进控制系统和人工智能的应用研发。自2008年以来,在Nat. Commun.、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等国际顶级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并应邀作为通讯作者在Chem. Soc. Rev. 等期刊上发表综述4篇。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文章仅用于材料专业知识和市场资讯的交流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个人或组织若对文章版权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存有疑义,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版权声明|一起进步网 ( 京ICP备14007691号-1

GMT+8, 2024-4-19 16:42 , Processed in 0.270649 second(s), 4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