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3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材料资讯] 李清文研究员、张永毅研究员CEJ:3D互穿碳纳米管水凝胶的高效光热水蒸发

[复制链接]

133

主题

182

帖子

26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6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9-9 09:20:39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太阳能界面水蒸发技术具有可持续、低功耗和环境友好等特性,通过该技术生产的淡水有望缓解工业和人口爆炸性增长带来的水资源短缺问题。近年来,研究人员发展的各类光热材料和光热结构,极大地提升了水由液态向气态转变。然而,光热蒸发系统仍面临着低效的热管理、耐盐性较差及高蒸发焓等问题,其应用仍具有较大的挑战。
  近年来,中科院苏州纳米所李清文研究员、张永毅研究员在碳纳米管(CNT)的一维、二维、三维结构的基础研究和产业化应用方面均取得了较大进展。在光热水蒸发领域,利用CNT薄膜和CNT海绵构筑的梯度热效应实现了蒸发系统的高效热管理(Adv. Funct. Mater. 2017, 27, 1606220; 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 2021, 13, 19109-19116);通过设计双通道水传输结构,有效解决了蒸发系统的表面盐结晶问题(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 2022, 14, 13, 15549–15557)。
  图1. 3D互穿CNT凝胶的设计方案
  近期团队提出通过渗透交联的方式,将聚乙烯醇、聚乙烯亚胺和纳米碳黑附着在三维多孔的碳纳米管骨架上,构建了一种3D互穿的拓扑凝胶结构。通过结构分析发现,复合凝胶表面存在较薄的水层,同时内部分布着丰富的毛细水传输通道,实现了快速的毛细水传输。在室温环境中,构筑的CNT复合凝胶表现出快速脱水,通过低场核磁和拉曼光谱信号发现复合凝胶内部存在较多的活化界面水。复合凝胶内水的冷冻和汽化过程中热量分析表明,CNT凝胶内部的界面水比例高达57%,结合水比例降低到6.9%,表明其内部形成了弱的水合状态(包括水-水,水-聚合物相互作用),复合凝胶的等效蒸发焓降低到1078.7J g-1。形成连续光热网络的CNT复合凝胶,在1sun的光强下蒸发速率为3.55kg m-2 h-1,光热转换效率达到92.0%。更重要的是,与目前的研究相比,这种水凝胶在弱太阳光和高湿度条件下表现出优异的蒸发性能,具有较大的实际水处理潜力。同时,该复合凝胶对染料、海水以及重金属污水均能实现高效纯化并达到饮用水标准。在自制的3D打印装置内,CNT复合凝胶在阴天或晴天的产水量达到6.3~8.6 kg m-2。
  相关工作以Boosting solar-powered interfacial water evaporation by architecting 3D interconnected polymetric network in CNT cellular structure为题,发表于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论文第一作者是中科院苏州纳米所博士生赵黎明,通讯作者为张永毅研究员和李清文研究员。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cej.2022.138676
      


      文章来源:苏州纳米所
        张永毅,2008年获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物理化学专业博士。现任中科院苏州纳米所南昌研究院纳米材料研究部主任、博士生导师、南昌大学兼职教授、江西省烯碳材料重点实验室主任、南昌市纳米碳材料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中科院青促会会员,享南昌市政府特殊津贴,江苏省“企业创新岗位”特聘专家。长期从事石墨烯、碳纳米管等纳米碳材料的可控制备、控制组装、性能调控与产业应用技术研究。曾获江苏省科技奖三等奖(2014,排名第二)。近年来编著《碳纳米管纤维》专著1本,发表SCI论文40余篇,申请专利40余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省部级项目多项;骨干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总装、科技委、中科院重点等重大项目10余项。Carbon等国际期刊特邀审稿人。
        李清文,中科院“百人计划”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副所长。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15)、江苏省333工程第二层次培养对象(2016)、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14)、苏州工业园区领军人才(2011)、江苏省创新创业人才(2009)等。国际著名“Carbon”和“Advanced electronic materials”杂志编委。2000年获得清华大学化学系博士学位;2001/3-2007/12间分别在北京大学化学系、英国剑桥大学材料系和美国Los Alamos 国家实验室以博士后和助理研究员身份从事碳纳米管制备与应用研究。2008/1回国致力于纳米碳低成本可控制备、多级结构加工以及纳米碳宏观体在功能复合材料和能源方面应用研究,曾主持和参与多项科技部纳米专项、基金委重点及面上、江苏省成果转化重点项目、总装预研重点项目等,高纯度半导体碳纳米管分离、碳纳米管纤维与薄膜连续制备技术等已成功获得技术转化,相关成果在Nature、Nature materials、Nature nanotechnology, Adv. Mat., JACS, ACS Nano, Small等著名国际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引用次数逾4000次,获得授权发明专利30余项。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文章仅用于材料专业知识和市场资讯的交流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个人或组织若对文章版权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存有疑义,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版权声明|一起进步网 ( 京ICP备14007691号-1

GMT+8, 2024-4-20 01:28 , Processed in 0.142556 second(s), 4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