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丁劲松-周文虎教授团队:揭示了DNA与氧化铜(CuO)纳米酶的吸附机制及基本规律 [打印本页]

作者: leime    时间: 2020-12-16 06:30
标题: 丁劲松-周文虎教授团队:揭示了DNA与氧化铜(CuO)纳米酶的吸附机制及基本规律
近期,湘雅药学院丁劲松-周文虎教授团队在材料领域权威期刊《Materials Horizons》上发表题为“Polarity Control of DNA Adsorption Enabling Surface Functionalization of CuO Nanozyme for Targeted Tumor Therapy”的最新研究成果。该研究揭示了DNA与氧化铜(CuO)纳米酶的吸附机制及基本规律,据此合理设计DNA序列,实现DNA在CuO纳米酶表面的方向可控功能化,用于肿瘤靶向治疗。
DNA在氧化铜纳米酶表面的方向可控功能化,实现肿瘤靶向治疗
       纳米酶是一种具有酶活性的纳米材料,其中具有过氧化物酶活性的纳米酶可催化H2O2产生高毒性的羟基自由基(ŸOH),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因此在肿瘤治疗领域受到极大的关注。在体内应用中,需对纳米酶进行改性以增强其高效低毒递送,实现肿瘤靶向治疗。然而,在不影响酶活性的前提下快速对纳米酶表面进行靶向配体修饰,仍然存在巨大的挑战。课题组长期从事DNA及其与纳米材料相互作用研究,基于前期基础,本研究系统探索了DNA在CuO纳米酶表面的界面吸附机制及吸附稳定性,发现以TC碱基组成的DNA片段可高稳定吸附于CuO纳米酶表面,抵抗生物基质的解吸附作用。为此,理性设计双嵌段DNA,通过TC端将DNA稳定吸附于CuO表面,而游离DNA端可特异性识别肿瘤细胞膜表面的腺苷受体,实现CuO纳米酶的体内稳定转运及肿瘤靶向识别,以及高选择性肿瘤治疗。该研究系首次阐明DNA与CuO纳米酶界面作用规律,以及CuO纳米酶基于过氧化物酶活性的抗肿瘤机制,也为纳米酶的功能化修饰提供新思路。
        据悉,以上成果由该课题组成员独立完成,湘雅药学院孟英才博士为论文第一作者,周文虎教授为论文通讯作者,中南大学为论文的第一通讯单位。上述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


      文章来源:中南大学
      丁劲松,中南大学湘雅药学院药剂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南大学药学院药剂学系主任,主持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市科技计划重点项目等科研课题8项,完成新药药学研究(CMC)和临床研究(BE/PK)项目60余项,申请专利7项,发表论文120余篇,参编专著2部、主编(副)/参编教材7部。
      周文虎,中南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院团委副书记,以第一/通讯作者身份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Chemical Reviews, ACS Nano, Nucleic Acids Research, Theranostics, 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等累计发表SCI学术论文30余篇。担任中国药学会专委会青年委员,湖南省药学会委员,《Asian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s》(IF=4.016,  JCR Q1区)青年委员。






欢迎光临 (http://www.cailiaoquan.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