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329|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专家学者]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中科院纳米生物效应与安全性重点实验室陈春英

  [复制链接]

115

主题

136

帖子

189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8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9-13 09:30:19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陈春英,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96年获得华中理工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医学博士学位。1996年11月至2006年5月,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博士后并留所工作;2001年9月-2002年9月,瑞典卡罗林斯卡大学诺贝尔医学生物化学研究所博士后。2006年6月加入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先后主持科技部973项目、国家仪器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欧盟第六、第七框架计划(EU-FP6&FP7 )、国际原子能机构协调研究计划(IAEA)等多项国内与国际合作项目。中国毒理学会及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员,担任《Metallomics》、《Nanotoxicology》、《Particle and Fibre Toxicology》和《Current Drug Metabolism》编委。相关研究成果已在Nat Methods, Nat Commun, Chem Soc Rev, Acc Chem Res, PNAS, Nano Lett, Adv Mater, ACS Nano, Small, Biomaterials等国际著名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中国授权专利14项,国际授权专利1项。2008年获“北京市科学技术二等奖(第二获奖人)”,2011年获“中国标准化杰出人物—创新人物”奖,201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第二获奖人)”,2014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以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并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Thomson Reuters公布的“2014年全球高引用科学家”以及“中科院百人计划”。

姓    名:陈春英        
性    别:女
职    务:无        
职    称:研究员
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一条11号
邮政编码:100190        
电子邮件:chenchy@nanoctr.cn        

   目前主要研究方向:(1)高效低毒抗肿瘤纳米药物的研制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2)典型纳米材料与生物体相互作用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3)核分析与同步辐射技术及组学技术用于生物体系纳米颗粒暴露和效应标志物的研究;(4)易感人群环境污染物长期暴露的分子毒理学研究。
  中文主页:http://www.nanoctr.cas.cn/chenchunying/ketizu
  英文主页:http://english.nanoctr.cas.cn/chenchunying/home  
研究领域:
        纳米生物医学
代表论著:
1. Ying Liu, Chunying Chen, Pengxu Qian, Xuefei Lu, Baoyun Sun, Xiao Zhang, Liming Wang, Xingfa Gao, Han Li, Zhiyun Chen, JinglongTang, Weijie Zhang, Jinquan Dong, Ru Bai, Peter E. Lobie, Qingfa Wu, Suling Liu, Huafeng Zhang, Feng Zhao, Max S. Wicha, Tao Zhu*, Yuliang Zhao*. Gd-metallofullerenol nanomaterial as a non-toxic breast cancer stem cell specific inhibitor.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5, 6, 5988. (pdf)    
2.Liming Wang, Qiang Sun, Xin Wang, Tao Wen, Junjie Yin, Pengyang Wang, Ru Bai, Xiang-Qian Zhang, Lu-Hua Zhang, An-Hui Lu*, Chunying Chen*. Using Hollow Carbon Nanospheres as a Light-induced Free Radical Generator to Overcome Chemotherapy Resistanc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2015, 137(5): 1947-1955. (pdf)
3.Jing Liu, Xiaopeng Zheng, Liang Yan, Liangjun Zhou, Gan Tian, Wenyan Yin, Liming Wang, Ying Liu, Zhongbo Hu, Zhanjun Gu*, Chunying Chen*, Yuliang Zhao*. Bismuth Sulfide Nanorods as a Precision Nanomedicine for in Vivo Multimodal Imaging-Guided Photothermal Therapy of Tumor. ACS Nano, 2015, 9(1): 696-707. (pdf)   
4.Zhenjiang Zhang, Jing Wang, Xin Nie, Tao Wen, Yinglu Ji, Xiaochun Wu, Yuliang Zhao, Chunying Chen*. Near Infrared Laser Induced Targeted Cancer Therapy Using Thermo-Responsive Polymer Encapsulated Gold Nanorod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2014, 136(20): 7317-7326. (pdf)
5.Rui Chen, Lingling Huo, Xiaofei Shi, Ru Bai, Zhenjiang Zhang, Yuliang Zhao, Yanzhong Chang*, Chunying Chen*. 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 Induced by Zinc Oxide Nanoparticles Is an Earlier Biomarker for Nanotoxicological Evaluation. ACS Nano, 2014, 8(3): 2562-2574. (pdf)    
6.Liming Wang, Xiaoying Lin, Jing Wang, Zhijian Hu, Yinglu Ji, Shuai Hou, Yuliang Zhao, Xiaochun Wu*, Chunying Chen*. Novel Insights into Combating Cancer Chemotherapy Resistance Using a Plasmonic Nanocarrier: Enhancing Drug Sensitiveness and Accumulation Simultaneously with Localized Mild Photothermal Stimulus of Femtosecond Pulsed Laser.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2014, 24, 4229-4239.(front cover) (pdf)
7.Teng Zhou, Meifang Yu, Bo Zhang, Liming Wang, Xiaochun Wu, Hejiang Zhou, Yipeng Du, Junfeng Hao, Yaping Tu, Chunying Chen*, Taotao Wei*. Inhibition of Cancer Cell Migration by Gold Nanorods: Molecular Mechanisms and Implications for Cancer Therapy.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2014, 24, 6922-6932. (back cover) (pdf)
8.Chunying Chen, Yu-Feng Li, Ying Qu, Zhifang Chai, Yuliang Zhao*. Advanced nuclear analytical and related techniques for the growing challenges in nanotoxicology. Chemical Society Reviews, 2013, 42(21): 8266-303. (pdf)
9.Ying Liu, Yuliang Zhao, Baoyun Sun*, Chunying Chen*. Understanding the Toxicity of Carbon Nanotubes. Accounts of Chemical Research, 2013, 46 (3): 702–713. (pdf)
10.Liming Wang, Jingyuan Li, Jun Pan, Xiumei Jiang, Yinglu Ji, Yufeng Li, Ying Qu, Yuliang Zhao, Wiaochun Wu*, Chunying Chen*. Revealing the Binding Structure of the Protein Corona on Gold Nanorods Using Synchrotron Radiation-Based Techniques: Understanding the Reduced Damage in Cell Membranes. JACS, 2013, 135, 17359−17368. (pdf)
11. Ligeng Xu, Ye Liu, Zhiyun Chen,Wei Li, Ying Liu, Liming Wang, Liying Ma, Yiming Shao*, Yuliang Zhao*, Chunying Chen*. Morphologically Virus-like Fullerenol Nanoparticles Act as the Dual-functional Nanoadjuvant for HIV-1 Vaccine. Advanced Materials, 2013, 25(41): 5928–5936. (pdf)   
12.Zhenjiang Zhang, Jing Wang, Chunying Chen*. Near-Infrared Light-Mediated Nanoplatforms for Cancer Thermo-Chemotherapy and Optical Imaging. Advanced Materials, 2013, 25(28):3869-3880. (pdf)    
13.Seung-gu Kang, Guoqiang Zhou, Ping Yang, Ying Liu, Baoyun Sun, Tien Huynh, Huan Meng, Lina Zhao, Gengmei Xing, Chunying Chen*, Yuliang Zhao*, Ruhong Zhou*. Molecular mechanism of pancreatic tumor metastasis inhibition by Gd@C82(OH)22 and its implication for de novo design of nanomedicine. PNAS, 2012, 109(38): 15431-15436. (Highlighted in this issue of PNAS, 15073–15528 and EMSL http://www.emsl.pnnl.gov/news/viewArticle.jsp?articleId=416)  (pdf)
14.Zhenjiang Zhang, Liming Wang, Jing Wang, Xiumei Jiang, Xiaohui Li, Zhijian Hu,Yinglu Ji, Xiaochun Wu*, Chunying Chen*,Mesoporous Silica-coated Gold Nanorods as a Light-mediated Multifunctional Theranostic Platform for Cancer Treatment. Advanced Materials, 2012, 24: 1418-1423. 2012年第11期,cover image, 入选Advanced Materials Most Accessed 12/2011–11/2012,排名第16位. (pdf)
15.Ligeng Xu, Ye Liu, Zhiyun Chen, Wei Li, Ying Liu, Liming Wang, Yong Liu, Xiaochun Wu*, Yinglu Ji, Yuliang Zhao, Liying Ma, Yiming Shao, Chunying Chen*.Surface-Engineered Gold Nanorods: Promising DNA Vaccine Adjuvant for HIV-1 Treatment. Nano Letters, 2012, 12(4): 2003-2012. (pdf)    
16.Cuicui Ge, Jiangfeng Du, Lina Zhao, Liming Wang, Ying Liu, Denghua Li, Yanlian Yang, Yuliang Zhao, Ruhong Zhou*, Yuliang Zhao*, Zhifang Chai, Chunying*. Binding of Blood Proteins to Carbon Nanotubes Reduces Cytotoxicity. PNAS, 2011, 108(41): 16968-16973. Highlight by NPG Asia Materials and Small (pdf)    
17.Liming Wang, Ying Liu, Wei Li, Xiumei Jiang, Yinglu Ji, Xiaochun Wu*, Ligeng Xu, Yang Qiu, Kai Zhao, Taotao Wei, Yufeng Li, Yuliang Zhao, Chunying Chen*. Selective Targeting of Gold Nanorods at the Mitochondria of Cancer Cells: Implications for Cancer Therapy. Nano Letters, 2011, 11(2), 772-780. Highlighted by Nanotimes (pdf)
18.Ying Qu, Wei Li, Yunlong Zhou, Xuefeng Liu, Lili Zhang, Liming Wang, Yu-Feng Li, Atsuo Iida, Zhiyong Tang*, Yuliang Zhao, Zhifang Chai, Chunying Chen*. Full Assessment of Fate and Physiological Behavior of Quantum Dots Utilizing Caenorhabditis elegans as a Model Organism. Nano Letters, 2011, 11(8), 3174-3183. (pdf)    
19.Feng Zhao, Ying Zhao, Ying Liu, Xueling Chang, Chunying Chen*, Yuliang Zhao*. Cellular Uptake, Intracellular Trafficking, and Cytotoxicity of Nanomaterials. Small, 2011, 7(10), 1322-1337. 入选Small Most Accessed 12/2011–11/2012,排名第18位. (pdf)
20.Fang Lao; Long Chen; Wei Li; Cuicui Ge; Ying Qu; Quanmei Sun; Yuliang Zhao; Dong Han*; Chunying Chen*. Fullerene nanoparticles selectively enter oxidation-damaged cerebral microvessel endothelial cells and inhibit JNK-related apoptosis. ACS Nano, 2009, 3 (11), 3358–3368. Highlighted by Chemical Research in Toxicology 2010, 23 (1), p5. (pdf)     
21.Cuicui Ge, Fang Lao, Wei Li, Yufeng Li, Chunying Chen*, Yang Qiu, Xueying Mao, Bai Li, Zhifang Chai, Yuliang Zhao*.Quantitative analysis for metal impurities in carbon nanotubes: efficacy of different pretreatment protocols for ICP-MS spectroscopy,, Analytical Chemistry, 2008, 80(24): 9426–9634. (pdf)
22.Jiangxue Wang, Ying Liu, Fang Jiao, Fang Lao, Wei Li, Yiqun Gu, Yufeng Li, Cuicui Ge, Guoqiang Zhou, Bai Li, Yuliang Zhao*, Zhifang Chai, Chunying Chen*, Time-dependent translocation and potential impairment on central nervous system by intranasally instilled TiO2 nanoparticles. Toxicology, 2008, 254, 82-90. 入选Most cited articles Toxicology published since 2008, 排名第8位; Highlighted by Environmental Health News. (pdf) 
23.Jiangxue Wang, Chunying Chen*, Ying Liu, Fang Jiao, Wei Li, Fang Lao, Yufeng Li, Bai Li, Cuicui Ge, Guoqiang Zhou, Yuxi Gao, Yuliang Zhao*, Zhifang Chai. Potential neurological lesion after nasal instillation of TiO2 Nanoparticles in the anatase and rutile crystal phases. Toxicology letters, 2008, 183: 72–80. 入选Most Cited Toxicology Letters Articles published since 2008, 排名第13位. (pdf)
24.Chunying Chen*, Hongwei Yu, Jiujiang Zhao, Bai Li, Liya Qu, Shuiping Liu, Peiqun Zhang, Zhifang Chai. The roles of serum selenium and selenoproteins upon mercury toxicity in environmental and occupational exposure. 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 Mini-monograph, 2006, 114(2):297-301. (pdf)  
25.Chunying Chen, Gengmei Xing, Jiangxue Wang, Yuliang Zhao*, Bai Li, Jun Tang, Guang Jia, Tiancheng Wang, Jin Sun, Li Xing, Hui Yuan,Yuxi Gao, Huan Meng, Zhen Chen, Feng Zhao, Zhifang Chai, and Xiaohong Fang. Multihydroxylated [Gd@C82(OH)22]n Nanoparticles: Antineoplastic Activity of High Efficiency and Low Toxicity. Nano Letters, 2005, 5(10): 2050-2057. (pdf)
26.Linda Johansson, Chunying Chen, Jan-Olov Thorel, Anna Fredriksson, Sharon Stone-Elander, Guro Gafvelin and Elias S. J. Arnér. Exploiting the 21st amino acid-Purifying and labeling recombinant proteins by selenolate targeting. Nature Methods, 2004, 1: 61-66. (pdf)  
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科技部973项目、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欧盟FP7合作项目、丹麦国际合作项目、国际原子能机构合作项目等。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文章仅用于材料专业知识和市场资讯的交流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个人或组织若对文章版权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存有疑义,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1

主题

98

帖子

122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22
沙发
发表于 2018-7-12 09:27:13 | 只看该作者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陈春英研究员当选亚洲毒理学会秘书长



 2018年6月17日,亚洲毒理学会 (Asian Society of toxicology, ASIATOX)举行了理事会换届选举,中国毒理学会副理事长付立杰研究员当选亚洲毒理学会主席 (President),中国毒理学会纳米毒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陈春英研究员当选秘书长。亚洲毒理学会的中国理事增至5名,这是中国毒理学会自1994年加入亚洲毒理学会以来最多的一届。
  亚洲毒理学会成立于1994年6月8日,1995年加入国际毒理联盟(IUTOX),成为IUTOX的正式区域成员之一,是国际毒理学领域里权威的国际学术组织,在国际毒理学研究中代表和反映亚洲毒理学界的声音。该学会的宗旨是:促进对亚洲毒理学研究和发展关注的科学家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以利于研究活动、信息和研究成果的交流;宣传和积极传播在亚洲开展毒理学研究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鼓励和协助亚洲国家和地区建立分会或学会,与各国际组织合作。每3年召开一次的亚洲毒理学大会是国际毒理学领域中规模和影响较大的学术会议,旨在提升亚洲毒理学基础和应用研究水平,为亚洲各国毒理学研究者交流提供平台。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陈春英研究员一直致力于纳米材料生物效应与安全性评价研究,是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国家重点研究计划“纳米科技”专项首席科学家。近5年在Nature Commun,Acc Chem Res, Chem Soc Rev, PNAS, JACS, Adv Mater, ACS Nano等国际重要学术期刊发表研究论文近100余篇。被国际同行誉为纳米毒理学与安全性领域的“引领科学家”。
  中国毒理学家当选亚洲毒理学会主席和秘书长,不仅显示我国毒理学研究的国际地位,更有利于促进我国毒理学与亚洲各地区的交流,扩大中国在亚洲毒理学领域的影响力。
  陈春英研究员担任亚洲毒理学会秘书长,对于巩固和提升我国纳米毒理学领域的国际学术地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13

帖子

18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8
板凳
发表于 2018-10-21 08:23:30 | 只看该作者
国家纳米中心陈春英Nano Lett.:纳米-细胞膜界面的12种配体交换!
纳米颗粒(nano)-细胞膜界面是决定纳米颗粒体内行为的重要相互作用之一。到目前为止,人们对纳米-细胞膜界面的调控机制以及在纳米表面上分子被细胞膜的组成部分取代所导致独特的界面现象,仍然缺乏深入认识。国家纳米科学中心陈春英团队以一组相同大小的金纳米粒子(Au NPs)为研究对象,用12种不同的表面配体对其进行修饰,来研究配体交换对纳米支撑脂质双层(SLBs)和纳米-细胞膜界面的影响。结果发现,NPs表面的物理吸附配体可以与脂质分子交换。在这种以配体交换为主导的界面上,Au NPs会在脂质双层中聚集成有序的单层,进而影响细胞膜的完整性、对NPs吸收的效率和NPs内吞的途径。这些发现有助于对纳米颗粒生物效应的机制进行理解,对于设计新的、安全的、有效的生物医学纳米材料也大有裨益。

Wang X,Wang X, et al. Nanoparticle ligand exchange and its effects at the nanoparticle-cell membrane interface[J]. Nano Letters, 2018.
DOI: 10.1021/acs.nanolett.8b02638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nanolett.8b0263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

主题

36

帖子

4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40
地板
发表于 2019-1-8 14:07:22 | 只看该作者
201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Z-103-2-02  纳米材料蛋白冠的化学生物学特性及其机制


陈春英(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刘 颖(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谷战军(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吴晓春(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赵宇亮(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纳米材料蛋白冠的化学生物学特性及其机制”项目,主要完成人:陈春英(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刘颖(国家纳米科学中心)、谷战军(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吴晓春(国家纳米科学中心)、赵宇亮(国家纳米科学中心)。该项目开拓并发展了纳米尺度物质与蛋白分子相互作用的研究方法,提出了碳纳米材料与金属纳米材料“纳米蛋白冠”的形成机制,被国际同行评价为卓越的研究范例,入选分析化学大百科全书;揭示蛋白冠影响纳米材料生物学特性的重要规律,被国际同行评价为令人振奋的里程碑;建立了降低血液蛋白对纳米材料调理作用的方法,据此提出了增强其诊疗一体化功能的新策略,为药物输运和代谢的可控设计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被国际同行评价为开创性工作;同时创制和发布了不同形貌和表面化学性质的金纳米材料国家标准物质
/
标准样品
14
项以及基本物理化学性质表征方法的国家标准
7
项,为相关纳米材料的工业和医学应用奠定了国际先进的科学和物质基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主题

28

帖子

32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2
5#
发表于 2019-2-27 18:03:42 | 只看该作者
AM综述:石墨炔基纳米材料在生物医学领域中的应用与展望
石墨炔是碳基纳米材料家族中的新成员,属于具有平面结构的二维碳基纳米材料,有均匀分布的纳米孔和较大的共轭结构。自2010年首次被中科院化学所李玉良院士团队实验合成以来,石墨炔在力学、电子学、光等领域表现出许多令人瞩目的性能,已在催化、能源、环境、生物医学等诸多领域得到了成功的应用。有鉴于此,国家纳米科学技术中心赵宇亮院士、陈春英研究员团队综述了石墨炔基纳米材料在生物医学领域中的研究现状,包括生物传感、生物保护、癌症治疗、组织工程等方面;并对比其他碳基材料介绍了石墨炔及其衍生物的优点,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讨论了石墨炔基材料的毒性和生物相容性;最后对石墨炔基材料的未来发展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Liu, J.M., Chen, C.Y. et al. Progress andProspects of Graphdiyne-Based Materials in Biomedical Applications. AdvancedMaterials 2019.
DOI: 10.1002/adma.201804386
https://doi.org/10.1002/adma.20180438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主题

24

帖子

3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0
6#
发表于 2019-4-2 09:05:40 | 只看该作者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陈春英研究员Advanced Materials上发表了题为Tailoring Nanomaterials for Targeting 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s的综述。在该综述中,首先总结了靶向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的效应机制以及新型免疫纳米药物开发的机制。然后讨论了使用不同类型的纳米颗粒靶向TAM进行免疫治疗以及对TAMs进行成像以预测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等进展。最后,强调了靶向TAM纳米材料的重要性以及目前存在的挑战和机遇,指出总体目标是利用纳米材料发展安全高效的肿瘤免疫治疗。留学生Muhammad Ovais和郭梦雨同学为共同第一作者。

在该综述中,作者总结了TAMs相关生物学机制和TAMs的靶向策略(第2节和第3节),重点关注了靶向TAMs生物材料的设计(第4节),最后概述了通过纳米颗粒成像TAMs的研究进展(第5节)。作者着眼于癌症免疫纳米医学领域的未来发展,强调了癌症免疫纳米医学已经成为沟通纳米技术、肿瘤学和免疫学等不同领域的桥梁和纽带。此外,作者还指出:1. 利用高通量方法进行全面的表型分析有望为开发专门针对TAMs的先进材料提供有力数据;2. 跟踪纳米颗粒在细胞内的运输行为对于癌症免疫治疗和成像具有重要意义;3.靶向TAMs的纳米药物在临床转化前,仍需要进一步的机制研究从而提供更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和更有效的靶向治疗。

文献链接:Tailoring Nanomaterials for Targeting 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s (Adv. Mater. 2019, DOI: 10.1002/adma.20180830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0

主题

202

帖子

235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35
7#
发表于 2021-4-23 16:50:26 | 只看该作者
4月19日,为表彰先进、树立榜样,激励广大女职工立足新时代、担当新使命、展现新作为,中华全国总工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全国先进女职工集体和个人表彰大会。国家纳米科学中心陈春英研究员荣获“全国五一巾帼标兵”。
  陈春英研究员立足国内,以研究纳米蛋白冠的结构、性质和功能为导向,带领团队建立纳米材料与生物体系相互作用的创新分析方法、在探索纳米药物新功能、研发传染性病毒疫苗纳米佐剂和医疗防护纳米技术等前沿方向,服务国家需求,做出了创新性贡献,并产生了重要国际影响。先后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TWAS化学奖、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等。
  据悉,中华全国总工会今年共授予10个集体“全国五一巾帼奖状”,授予10名个人“全国五一巾帼奖章”,授予350个集体“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岗”荣誉称号,授予350名个人“全国五一巾帼标兵”荣誉称号。中国科学院共5名个人、2个集体荣获全国五一巾帼奖章、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岗)奖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2

主题

247

帖子

51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510
8#
发表于 2021-6-8 12:20:38 | 只看该作者
英国皇家化学会 (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 RSC) 于 6 月 8 日公布了 2021 年度 RSC 各项奖励的获奖名单。
        Environment, Sustainability & Energy Division open award: Environment Prize 奖项由国家纳米科学中心陈春英研究员获得,奖励其为环境、可持续性和能源领域做出的杰出贡献。在此我们特别向陈春英研究员表示祝贺!
       陈春英研究员因其在纳米生物界面研究方面的开创性贡献摘得这一奖项,她的工作极大地帮助我们认识到纳米材料在生物群和环境中的代谢过程。RSC 将授予陈春英研究员奖牌并发放相应的奖金。
       与块体材料相比,纳米尺度的材料具有独特的理化特性,并且已应用在日常生活使用的数千种产品中。陈春英团队的研究方向是纳米材料在生物群和环境中的宿程以及在纳米生物界面和分子层级上发生的相互作用。
       她的团队发展了一种可靠的定量方法,通过同位素标记的手段和同步加速器辐射的技术来测量蛋白冠(纳米颗粒‐蛋白复合物)的形成以及纳米材料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毒性 (ADME/T) 和迁移。
       陈春英研究员的工作让我们更好地认识了对纳米材料的暴露及其在人体内的毒理学影响,同时也让我们了解到它们的体外和体内行为之间的差异,从而为环境健康和纳米技术的可持续发展贡献了深刻的见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2

主题

255

帖子

52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520
9#
发表于 2022-11-24 13:58:15 | 只看该作者
11月21日,发展中国家科学院(TWAS)第16届学术大会暨第30届院士大会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在中国杭州开幕。在颁奖典礼上,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巴西科学院院士、世界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Luiz Davidovich教授宣布了在农业科学、生物学、化学、地球科学、工程科学、数学、医学、物理学、社会学九大学科领域,全球共有13位科学家获得2022年度发展中国家科学院奖 (TWAS Awards)。国家纳米科学中心陈春英研究员被授予“TWAS 化学奖”,以表彰她在纳米生物界面分析方法及其生物医学应用领域做出的创新性贡献。
        TWAS第16届学术大会暨第30届院士大会主题为“基础科学推动发展中国家循证决策与可持续发展”,由发展中国家科学院主办,浙江大学承办,中国科协和中国科学院协办。TWAS由诺贝尔奖获得者Abdus Salam于1983年发起成立,总部设在意大利的里雅斯特,致力于支持发展中国家开展科研活动,促进科研人员和科研机构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动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的发展。TWAS科学奖颁发给在科学研究方面做出卓越贡献的发展中国家科学家,每两年评选一次。
        TWAS科学奖名单公布链接: (https://twas.org/article/twas-announces-new-slate-award-winners)。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4

主题

152

帖子

216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16
10#
发表于 2023-8-25 08:15:31 | 只看该作者
2023年8月20日,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 (International Union of Pure and Applied Chemistry, 简称IUPAC) 第52届全体大会暨第49届世界化学大会 (IUPAC|CHAINS Congress 2023) 开幕式在荷兰海牙举行,会上颁发了2023年度IUPAC化学化工杰出女性奖 (Distinguished Women in Chemistry or Chemical Engineering),全球12位女性科学家获此殊荣。
        获奖的12位女科学家包括英国、美国各2位,中国、意大利、德国、新加坡、巴西、印度、比利时、日本各1位。国家纳米科学中心陈春英研究员喜获此奖。该奖项表彰她在生命分析化学及其纳米生物医学应用领域做出的创新性贡献。陈春英研究员应邀赴荷兰海牙参加IUPAC大会,在开幕式上接受IUPAC主席Javier García Martínez颁奖。她是第四位获得该奖项的中国大陆女科学家,前三位分别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系谢毅院士 (2013年)、吉林大学化学学院于吉红院士 (2017年)、苏州大学功能纳米与软物质研究院迟力峰院士 (2017年)。
       IUPAC化学化工杰出女性奖是由IUPAC于2011年发起设立的一个国际奖项,旨在表彰世界范围内在化学化工领域中做出杰出贡献的女科学家和工程师。2011年,23名女化学家获得表彰,并在波多黎各圣胡安举行的IUPAC世界化学大会上颁奖。随后,该奖励每两年评选一次,每次产生12名获奖人,分别在当年举办的IUPAC世界化学大会上颁奖。该奖不接受个人申请,需由3位知名学者独立提名并推荐获奖人。评奖委员会根据世界范围内的被提名人在化学基础研究或化工应用研究领域做出的杰出成就、在教育教学领域取得的卓越成果或在化学科学领域展示的突出领导和管理才能,进行最终评选。
        陈春英,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中国科学院纳米生物效应与安全性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先后担任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纳米科技”重点专项、“纳米前沿”重点专项首席科学家。现为中国化学会理事、中国化学会会士、中国化学会女化学工作者委员会副主任。主要从事纳米蛋白冠的分析方法及其化学生物学效应、纳米材料生物体内行为的检测方法与机制、纳米佐剂与药物递送系统研究。在Nature Nanotechnology、Nature Methods、Nature Communications、PNAS、JACS、Angew Chem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390余篇,获中国授权发明专利45 项,主编中英文专著8 部。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TWAS 化学奖、英国皇家化学会Environment Prize等荣誉称号。
        了解更多2023年度IUPAC化学化工杰出女性奖信息,请参阅IUPAC网站:https://iupac.org/iupac-2023-distinguished-women/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3

主题

106

帖子

195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95
11#
发表于 2023-10-31 08:39:25 | 只看该作者
2023年10月30日,腾讯公司“10年100亿元资助基础研究”的“新基石研究员项目”第二期名单发布,来自数学与物质科学、生物与医学科学领域的46位科学家上榜,成为第二批“新基石研究员”。国家纳米科学中心陈春英研究员入选。
      陈春英,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中国科学院纳米生物效应与安全性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先后担任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纳米科技”重点专项、“纳米前沿”重点专项首席科学家。主要从事纳米蛋白冠的分析方法及其化学生物学效应、纳米材料生物体内行为的检测方法与机制、纳米佐剂与药物递送系统研究。在Nature Nanotechnology、Nature Methods、Nature Communications、PNAS、JACS、Angew Chem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300余篇,获中国授权发明专利45 项,主编中英文专著8 部。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TWAS 化学奖、IUPAC化学化工杰出女性奖、英国皇家化学会Environment Prize等荣誉称号。
      据了解“新基石研究员项目”是一项聚焦原始创新、鼓励自由探索、公益属性的新型基础研究资助项目。该项目旨在长期稳定地支持一批杰出科学家潜心基础研究、实现“从0到1”的原始创新,推动科学发展,增进人类福祉。“新基石研究员项目”设置数学与物质科学、生物与医学科学两个领域,并鼓励学科交叉研究。其资助类别分为两类:实验类不超过500万元每人每年,理论类不超过300万元每人每年,并连续资助5年。
     “新基石研究员项目”最鲜明的特色是“选人不选项目”,支持富有创造力的科学家开展探索性与风险性强的基础研究,该项目期待被资助人员提出重要科学问题、开拓学科前沿、推动原创突破。这意味着不对获资助的“新基石研究员”设置明确的研究任务,不考核论文数量,也不限定必须拿出成果的期限。“新基石研究员项目”向研究员提供长期、稳定、灵活的资助,为他们静下心来“十年磨一剑”创造安稳的科研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1

主题

89

帖子

125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25
12#
发表于 2023-11-23 08:38:48 | 只看该作者
11月22日,2023年两院院士增选结果正式揭晓,中国科学院增选院士59人,中国工程院增选院士74人。国家纳米科学中心陈春英研究员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陈春英,中国科学院纳米生物效应与安全性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纳米蛋白冠的分析方法及其化学生物学效应、纳米材料生物体内行为的检测方法与机制、纳米佐剂与药物递送系统研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0

主题

97

帖子

143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43
13#
发表于 2024-2-22 09:31:25 | 只看该作者
除有效性外,如何诱导持久的免疫反应仍然是当代疫苗开发的一大挑战。常用的铝佐剂刺激TH2免疫和激活体液免疫反应,但在刺激TH1和 CD8+T细胞免疫方面受到限制。尽管铝佐剂被广泛使用,但其作用机制目前仍没有统一明确的结论。因此,研发具有长效保护作用的新佐剂疫苗具有重要意义。
       与传统佐剂相比,纳米佐剂具有更多的优势,可以提升抗原的稳定性,实现精准设计调控尺寸、形状和表面性质,来增加淋巴结靶向和抗原递呈细胞(APCs)的摄取,提供抗原主动运输策略,更有效地激活机体的天然免疫和适应性免疫。近年来,国家纳米科学中心陈春英院士团队在疫苗佐剂的精准构筑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研究(Nano Lett. 2012, 12, 2003-2012; Adv. Mater. 2013, 25, 5928-5936; Nano Today, 2021, 38, 101139; Nano Today, 2022, 42, 101353; Natl. Sci. Rev., 2023, nwad161; Nano Research, 2023, 10.1007/s12274-023-6295-5),开发了基于碳材料、多肽水凝胶、纳米铝、纳米锰等佐剂,针对亚单位疫苗、核酸疫苗的抗原特异性,优化配方进行了深入的免疫学评价。
        近日,陈春英院士团队在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发表题目为Durable and enhanced immunity against SARS-CoV-2 elicited by manganese nanoadjuvant formulated subunit vaccine的研究论文。该论文评价了纳米锰佐剂新冠亚单位疫苗的免疫持久力及其相关的机制。
        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研究人员评价了纳米锰佐剂与新冠病毒受体结合域蛋白(RBD)同源二聚体配伍的亚单位疫苗的免疫持久力,其抗原特异性抗体(IgG)水平维持至少360天。在第360天,锰佐剂疫苗的真病毒中和水平仍是传统铝佐剂的3倍。与铝佐剂相比,纳米锰佐剂尤其促进了B细胞对抗原的摄入,促进生发中心的形成以及生发中心B细胞的比例。为了进一步探索免疫记忆现象的背后的生物学机制,研究人员通过质谱流式(CyTOF)技术对免疫锰佐剂后的小鼠肌肉标本和淋巴结标本进行分析。结果发现,锰佐剂免疫后,在肌肉部位迅速招募包括DC、B细胞在内的免疫细胞,促进主要组织兼容性复合体II(MHC II)分子的表达从而促进抗原递呈。在淋巴结内,锰佐剂激活记忆淋巴细胞,包括记忆T细胞、辅助T细胞,并促进B细胞的成熟。
       因此,纳米锰佐剂通过靶向淋巴结,促进抗原递呈细胞对抗原的摄入,从而促进抗原呈递。进一步,纳米锰佐剂激活淋巴结内B细胞,促进记忆细胞及生发中心的产生,从而诱导长期免疫记忆,为免疫持久疫苗的研发提供了新思路。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特别研究助理郭梦雨、曹明晶及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孙九峰教授为该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王亚玲研究员,陈春英院士为该论文共同通讯作者,中国科学院微生物学研究所高福院士和戴连攀研究员在新冠RBD二聚体疫苗方面给予了支持和帮助。本研究工作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 (B类)、中国医学科学院创新工程等项目的资助。
       论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392-023-01718-8#Sec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版权声明|一起进步网 ( 京ICP备14007691号-1

GMT+8, 2024-4-20 13:12 , Processed in 0.102345 second(s), 3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