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669|回复: 19

[专家学者] 复旦大学化学系无机化学赵东元

  [复制链接]

586

主题

589

帖子

61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617
发表于 2018-3-25 09:12: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赵东元,复旦大学教授,1963 年出生于沈阳市。1980年考入吉林大学化学系,1984年获得理学学士学位,1987年获吉林大学化学系理学硕士学位。1990年获吉林大学和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物理化学专业理学博士学位。1993 ~ 1994年在以色列魏兹曼科学院化学物理系做博士后。1995 ~ 1996年在美国休斯顿大学化学系做博士后。1996 ~ 1998年在美国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材料系和化学系做博士后。1998年12月复旦大学教授;2000年入选教育部长江“特聘教授”,2007年被增选为中科院院士。2010年被增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TWAS)院士。

赵东元

赵东元
赵东元,无机化学、物理化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电子邮箱:dyzhao@fudan.edu.cn
办公地点:复旦大学江湾校区先进材料实验室
电话:021- 51630211
传真:021- 51630307
课题组主页:http://www.mesogroup.fudan.edu.cn/
研究兴趣
新型有序介孔材料的界面组装、合成,结构和应用。
纳米材料的合成、结构,以及在电池、超级电容器、太阳能转化等领域的应用。
有序纳米孔材料的合成组装,生长及物化性质研究。
微孔分子筛的结构、合成设计和应用。
纳米结构的多孔材料在光催化、生物医学和水处理方面的应用。
人物经历
1984年,赵东元毕业于吉林大学化学系无机化学专业,获得理学学士学位,之后继续在吉林大学进行研究生学习,1987年,获得吉林大学化学系理学硕士学位。
1990年,获得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和吉林大学化学系理学博士学位 。
1990年,博士毕业后进入沈阳化工学院精细化工系任教,先后担任讲师(1990年-1991年)、副教授(1991年-1993年)。
1992年,前往加拿大里贾纳大学化学系做访问学者(导师:Prof. D.G.Lee)。
1993年,前往以色列魏茨曼科学研究所化学物理系做博士后(导师:Prof. Daniella Goldfarb)。
1995年,进入美国休斯顿大学化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导师:Prof. Larry Kevan)。
1996年,进入美国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材料系和化学系材料研究室从事博士后研究(导师:Prof.GalenD.Stucky)。
1998年12月,回国后进入复旦大学化学系任教,担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1999年,获得上海市“优秀青年科技学者”人才基金。同年获得国家教育部“跨世纪”人才称号。
2000年,被聘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同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2005年,作为学术带头人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创新研究群体基金。
2006年,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2007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2010年10月19日,当选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科研成就
赵东元一直从事沸石分子筛、无机纳米材料的合成研究,致力于由分子自组装、模板导向化学、表面活性剂、超分子组装、溶胶—凝胶化学控制多孔性、纳米材料的结构、排列、形貌,进而建立分子构筑与有序排列、功能组装之间的桥梁,实现功能材料的合成设计和宏观控制。
2000年之后研究方向为新型功能实用性有序多孔性材料的微观组装和宏观控制、介孔分子筛材料的合成组装,生长及物化性质研究;新型微孔分子筛的结构和合成设计;低维纳米材料的功能组装和合成设计;新型多孔材料和低维有序纳米材料的合成及表征,嵌段式高分子界面上新型无机纳米材料的定向生长和组装;纳米催化剂的制备、结构与绿色催化化学。
科研成果奖励&项目承担
截至2017年,赵东元作为学科带头人,主持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重点基金项目,科技部863项目、973项目,上海市科委重大、重点基础研究项目等多项科研项目。并与国内外大型公司、科研单位合作进行科研产品开发、研究。
论文著作&专利发明
截至2016年,赵东元在中国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60余篇,包括Science,Nature,Nature Materials,JACS,Angew.Chem.等,其研究结果曾被Nature,Nature Materials,Chem. Mater.作为封面报道,其论文被同行引用9500余次,第一作者或通讯联系人发表的论文被引用8000余次,单篇最高引用次数 1600余次。2002年他被Adv. Mater.杂志评为15年中48位引用最高的顶级作者(Top Author)之一,国际ISI Web of Science公司将他列为近十年100名引用率最高的化学家之一。美国材料协会、陶瓷学会、美国化学会、德国应用化学作为新闻进行报道,并受邀在国际刊物Chem. Rev.,Acc. Chem. Res.,Chem. Commun.,Curr. Opinion Solid State Chem.,Chem. Mater.,J. Mater.Chem.等发表综述文章10余篇。赵东元主编书籍1部,参加撰写专著4部章节。获得美国专利6 项,中国发明专利 26项。
1.  Radially Oriented Mesoporous TiO2 Microspheres with Single-Crystal–LikeAnatase Walls for High-Efficiency        Optoelectronic  Devices, Yong Liu,Renchao Che, Gang Chen, Jianwei Fan, Zhenkun Sun, Zhangxiong Wu, Minghong Wang,Bin Li, Jing Wei, Yong   Wei, Geng Wang,Guozhen Guan, Ahmed A. Elzatahry, Abdulaziz A. Bagabas, Abdullah M. Al-Enizi,Yonghui Deng, Huisheng Peng, Dongyuan Zhao*, Sci. Adv., 2015, 1, e1500166
2.“Incorporation of well-dispersed sub-5 nmgraphitic pencil nanodots into ordered mesoporous frameworks”. B. Kong, J.Tang, Y. Zhang, T. Jiang, X. Gong, C. Peng, J. Wei, J. Yang, Y. Wang, X.Wang,G. Zheng, C. Selomulya, D. Y. Zhao, Nature Chemistry, 2016, 8, 171.
3.“Two-Dimensional Mesoporous CarbonNanosheets and Their Derived GrapheneNanosheets: Synthesis and EfficientLithium Ion Storage”, Yin Fang, YingyingLv, RenchaoChe, Haoyu Wu, Xuehua Zhang,Dong Gu, GengfengZheng, Dongyuan Zhao, J. Am. Chem. Soc., 2013, 135, 1524-1530.
4.“A Solvent Evaporation InducedAggregating Assembly Approach to Three-Dimensional Ordered Mesoporous Silicawith Ultralarge Accessible Mesopores”, Jing Wei, Hai Wang, Yonghui Deng,Zhenkun Sun, Lin Shi, Bo Tu, Mohammad Luqman, and Dongyuan Zhao, J. Am. Chem.Soc., 2011, 133, 20369-20377.
5.“A Low-Concentration HydrothermalSynthesis of Biocompatible Ordered Mesoporous Carbon Nanospheres with Tunableand Uniform Size”, Yin Fang, Dong Gu, Ying Zou, Zhangxiong Wu, Fuyou Li,RenchaoChe, Yonghui Deng, Bo Tu, Dongyuan Zhao, Angew. Chem. Int. Ed., 2010,49, 7987-7991.
6.“Synthesis of core/shell colloidalmagnetic zeolite microspheres for the immobilization of trypsin”, Yonghui Deng,Chunhui Deng, Dawei Qi, Chong Liu, Jia Liu, Xiangmin Zhang, Dongyuan Zhao, Adv.Mater., 2009, 21, 1377-1382.
7.“Superparamagnetic High-MagnetizationMicrospheres with an Fe3O4@SiO2 Core and Perpendicularly Aligned MesoporousSiO2 Shell for Removal of Microcystins”, Yonghui Deng, Dawei Qi, Chunhui Deng,Xiangmin Zhang, and Dongyuan Zhao, J. Am. Chem. Soc., 2008, 130, 28-29.
8.“Uniform nanostructured arrays of sodiumrare-earth fluorides for highly efficient multicolor upconversionluminescence”, Fan Zhang, Ying Wan, Ting Yu, Fuqiang Zhang, Yifeng Shi, SonghaiXie, Yigang Li, Lei Xu, Bo Tu and Dongyuan Zhao, Angew. Chem. Int. Ed., 2007,46, 7976-7979.
9.“Synthesis of Highly Ordered MesoporousCrystalline WS2 and MoS2 via a High-Temperature Reductive Sulfuration Route”,Yifeng Shi, Ying Wan, Ruili Liu, Bo Tu, and Dongyuan Zhao, J. Am. Chem. Soc.,2007, 129, 9522-9531.
10.“On the Controllable Soft-TemplatingApproach to Mesoporous Silicates”, Ying Wan, Dongyuan Zhao, Chem. Rev., 2007,107, 2821-2860.
11.“A Facile Aqueous Route to SynthesizeHighly Ordered Mesoporous Polymers and Carbon Frameworks with Ia3d BicontinuousCubic Structure”, Fuqiang Zhang, Yan Meng, Dong Gu, Yan Yan, Cengzhong Yu, BoTu, DongYuan Zhao, J. Am. Chem. Soc., 2005, 127, 13508-13509.

12.“Ordered Mesoporous Polymers andHomologous Carbon Frameworks: Amphiphilic Surfactant Templating and DirectTransformation”, Yan Meng, Dong Gu, Fuqiang Zhang, Yifeng Shi, Haifeng Yang,Zheng Li, Chengzhong Yu, Bo Tu, Dongyuan Zhao, Angew. Chem. Int. Ed., 2005, 44,7053-7059.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文章仅用于材料专业知识和市场资讯的交流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个人或组织若对文章版权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存有疑义,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0

主题

125

帖子

163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63
发表于 2018-5-7 08:55:26 | 显示全部楼层
2018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纳米科技”重点专项(第一批)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项目牵头承担单位        项目负责人        中央财政经费 (万元)        项目实施周期 (年)

2018YFA0209400        颠覆性纳米介孔分子筛基渣油加氢裂化催化剂的创制及产业化        复旦大学        赵东元        1454        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2

主题

65

帖子

69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69
发表于 2018-5-11 08:43:09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六届中国化学会-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化学贡献奖正式揭晓,赵东元院士荣膺奖励。专心“造孔”,赵东元院士提出了组装合成新思想,创造出FDU系列介孔分子筛,为石油催化、能源材料等领域发展做出杰出的贡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5

主题

93

帖子

101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01
发表于 2018-5-20 09:07:04 | 显示全部楼层
复旦大学赵东元&同济大学杨金虎iScience: 一种普适的原位碳热还原的策略制备具有高循环稳定性的金属氧化物-碳复合材料



过渡金属氧化物基材料由于其高容量被广泛应用于锂离子电池负极,但过渡金属氧化物存在导电性低的弊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通常将过渡金属氧化物与导电性好的碳材料(石墨烯,碳纳米管,石墨化碳等)复合在一起。但是在充放电过程中,由于金属氧化物与碳的体积膨胀系数不同,导致其接触的界面不稳定。这种不稳定的金属氧化物-碳的界面会造成循环过程中金属氧化物颗粒的长大,同时伴随骨架碳材料的破碎。 目前为止,具有高循环稳定性的金属氧化物-碳复合材料仍鲜有报道。

近日,复旦大学先进材料实验室,化学系赵东元院士与同济大学化学系杨金虎教授领导的团队报道了一种普适的原位碳热还原的策略,精准的在金属氧化物-碳的界面引入金属碳化物的超小纳米晶。高导电性,高硬度的金属碳化物可以在提高整体材料的导电性的同时提高金属氧化物-碳界面的稳定性,最终实现具有超长循环性能复合材料的构建。以此理论为基础合成的氧化钛-碳化钛-有序介孔碳材料具有大的比表面积,均一的孔径和优异的导电性。当用于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时,表现出超长的循环性能(500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为68.4%)和优越的倍率特性。基于此复合材料的薄膜组装的柔性全电池可以在对折的情况下保持稳定的能量输出。有限元模拟的结果表明,在氧化钛-碳界面上原为生成的碳化钛纳米晶可以有效的缓解充放电过程中环向和径向应力,从而提高氧化钛-碳界面的稳定性。相关成果以“Mesoporous TiO2/TiC@C Composite Membranes with Stable TiO2-C Interface for Robust Lithium Storage”为题发表在Cell出版社新姊妹刊iScience 上。复旦大学化学系博士生Zhang Wei和同济大学化学系博士生Zu Lianhai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

材料的合成

材料的合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5

主题

64

帖子

68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68
发表于 2018-6-22 08:43:41 | 显示全部楼层

复旦大学化学系无机化学赵东元-取向组装诱导可控合成多级结构功能介孔材料

取向组装诱导可控合成多级结构功能介孔材料

取向组装诱导可控合成多级结构功能介孔材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

主题

54

帖子

62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62
发表于 2018-6-25 08:24:09 | 显示全部楼层
赵东元教授研究团队实现单胶束组装合成新型二维单层介孔氧化钛纳米片



近日,化学系赵东元教授研究团队(http://www.mesogroup.fudan.edu.cn/)利用单胶束限域自组装,实现了二维介孔氧化钛的可控合成,为低维度介孔材料的合成提供了全新的思路。相关研究论文“Uniform ordered two-dimensional mesoporous TiO2nanosheets from hydrothermal-induced solvent-confined monomicelle assembly” 在线发表于《美国化学会志》(J. Am. Chem. Soc. 2018, 140, 4135-4143)。

       二维材料由于其维度低,带来许多优异性能,引起了极为广泛的关注。将已有的二维材料性质与多孔材料特性结合起来形成二维多孔材料,在材料科学领域更是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研究人员为了在二维材料表面造孔,发展了许多不同的方法。如利用嵌段共聚物印刷法,化学刻蚀剂(酸、碱等),原位氧化,光刻蚀等合成二维多孔材料。然而这些方法对孔道的结构、分布、均一性都不能有效的控制。因此,发展二维多孔材料合成新的方法,实现孔道的可控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新型二维单层介孔氧化钛纳米片

新型二维单层介孔氧化钛纳米片

图1. 二维单层介孔氧化钛片层结构的SEM和TEM表征,及相应的结构模型图。

       复旦大学化学系赵东元教授研究团队发展了新的单胶束组装合成方法,在溶剂限域环境下实现了胶束的二维自组装,成功地制备了具有单层介孔的二维介孔氧化钛片层结构。该片层结构具有均匀的介孔孔道(4.0 nm),高的比表面积(210 m2 g-1)和良好的锐钛矿晶型及超薄的片层厚度(5.5 nm)。另外,通过调控溶剂丙三醇的用量,可调节溶剂限域程度,调节介孔氧化钛片层厚度(1-5层)。由于所得到的二维介孔氧化钛具有独特的单层介孔结构、丰富通透的孔道、高的结晶度,在钠离子电池方面展现出了十分优异的倍率和循环性能。

       该工作得到了复旦大学化学系、复旦大学先进材料实验室、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和上海领先学科项目的大力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18

帖子

19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9
发表于 2018-9-9 16:33:13 | 显示全部楼层
第34个教师节前夕,新一届“上海教育功臣”及2018年上海市“四有”好教师(教书育人楷模)揭晓。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闻玉梅及复旦大学62届物理系校友、中国工程院院士庄松林获“上海市教育功臣”荣誉称号,复旦大学51届教育系校友、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于漪获“教育事业杰出贡献奖”,复旦大学化学系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赵东元获2018年上海市“四有”好教师(教书育人楷模),复旦大学09届数学系校友、上海市控江中学教师王伟叶获上海市“四有”好教师(教书育人楷模)提名。


据悉,2002年,沪上设立“上海市教育功臣”荣誉称号制度,旨在促进教育事业发展,表彰在教育教学、教育科研和教育管理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教育工作者。2003年、2008年、2013年,申城已评选表彰三届近30位“上海市教育功臣”。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谈家桢,复旦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谷超豪,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汤钊猷分获过去三届“上海市教育功臣”荣誉称号。


2018年,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上海市中小学幼儿教师奖励基金会、上海教育报刊总社、上海教育电视台,联合组织开展2018年上海市“四有”好教师(教书育人楷模)推选活动,经基层推荐提名、专家委员会评审、市教卫工作党委和市教委审定,名单最终于教师节前夕出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主题

36

帖子

44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44
发表于 2018-9-23 09:12:30 | 显示全部楼层

复旦大学Chem. Soc. Rev.综述:核壳结构TiO2纳米材料在太阳能领域的应用

复旦大学化学系赵东元院士团队、李伟研究员在核壳结构二氧化钛纳米材料方面进行了深入和系统研究,受到了同行的广泛关注。该研究团队受邀在《化学学会评论》(Chemical Society Reviews)期刊上发表综述论文“Core–shell structured titanium dioxide nanomaterials for solar energy utilization”。

核壳结构TiO2纳米材料

核壳结构TiO2纳米材料




作为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绿色能源,太阳能高效转化和利用是当前最热门的研究领域之一。在过去几十年中,科研工作者投入大量的兴趣到氧化钛纳米材料的研究当中,主要是因为其优异的光电化学性质、高稳定性、低成本、无毒等特性,已广泛应用在光催化、太阳能电池和光解水等领域。核壳结构通过将多个功能组分有机整合到一体,从而使其展现出更优异甚至各独立组分所不具备的物理化学性质,备受研究人员青睐。通过核壳结构纳米材料的设计可以有效地解决氧化钛光吸收、载流子分离等难题。

该综述全面阐述了应用于太阳能高效利用的核壳结构氧化钛纳米材料的研究进展。系统介绍了核壳结构氧化钛纳米材料的合成方法,包括传统的溶胶-凝胶法、水热、层层组装法,以及近年来发展的溶剂热法、原子层沉积法以及热诱导还原法。

深入探讨了核壳结构氧化钛纳米材料在光催化、光解水、光催化CO2还原、太阳能电池以及光热转换等领域的应用研究。

他们还对核壳结氧化钛纳米材料的设计合成以及在太阳能高效转化和利用方面的发展趋势和前景做了展望。

以上研究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委重点基础研究项目、上海市科技启明星计划等资助。
文献信息:
Li W, Elzatahry A, Aldhayan D, et al. Core–shell structured titanium dioxide nanomaterials for solar energy utilization[J]. Chemical Society Reviews, 2018.
论文链接:
http://pubs.rsc.org/en/content/articlelanding/2018/cs/c8cs00443a#!divAbstract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主题

25

帖子

29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9
发表于 2019-3-22 08:58:08 | 显示全部楼层
报告题目:从介孔材料说起-学术与人生
报告人:赵东元院士
报告时间:3月21日上午9:30
报告地点:武汉大学创隆厅


报告人简介:
赵东元教授,1963 年出生于沈阳市。1980年考入吉林大学化学系,1984年获得理学学士学位,1987年获吉林大学化学系理学硕士学位。1990年获吉林大学和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物理化学专业理学博士学位。1993 ~ 1994年在以色列魏兹曼科学院化学物理系做博士后。1995 ~ 1996年在美国休斯顿大学化学系做博士后。1996 ~ 1998年在美国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材料系和化学系做博士后。1998年12月复旦大学教授;2000年入选教育部长江“特聘教授”,2007年被增选为中科院院士。2010年被增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TWAS)院士。


主要从事纳米介孔材料合成、结构和在催化、电池、生物、水处理等能源方向应用的研究工作。在国际重要刊物上发表SCI论文650余篇,获中国专利授权39项。论文被引用超过9万次(h index = 149)。被ISI Web of Science列为近十年100名引用率最高的化学家之一(排名65),被汤森路透社列为全球2011-2018化学、材料两个领域高被引科学家;也被列为最具国际影响力的中国科学家。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04);世界科学院科学奖TWAS-Lenovo科学奖(2016);国际介观结构材料协会IMMA成就奖(2008);何梁何利科学进步奖(2009);印度化学会Rao Award(2013);发展中国家科学院科学奖TWAS化学奖(2008);中国化学会-化学贡献奖(2017);中国分子筛成就奖(2017)国际胶体界面科学DarshWasan Award(2018);32thKhwarizmi国际科学奖(2019)。曾任国际介观结构材料协会IMMA主席,国际沸石协会理事,现任国际刊物ACS Central Science编辑,曾任英国皇家化学会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主编(Editor-in-Chief),任十几种国际重要刊物如: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Joule等国际刊物的编委、顾问编委。http://www.mesogroup.fudan.edu.cn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主题

24

帖子

26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6
发表于 2019-6-12 09:01:08 | 显示全部楼层

近日,复旦大学的赵东元院士课题组首次采用限域界面胶束组装法,在不同材料表面上精准的涂覆了一层锐钛矿TiO2,为有序介孔晶体材料的涂覆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这些介孔来自于胶束的自组装,而不是纳米晶体的堆积。这种简便、可重复的方法依赖于甘油在组装过程中的限域效应和溶剂选择,整体组装过程有着精确的可控性和极大的通用性,甚至可以调控TiO2涂层的厚度、介孔孔径等参数。此外,这种限制组装过程的精确可控性使得能够从单层到多层(最多五层)的介孔形成TiO2壳,并且通过调节溶胀剂的量,介孔尺寸也可以从4.7到18.4nm调控。进一步表明,单层介孔TiO2壳可以在不同的功能纳米材料上生长,表明它们具有优越的多功能性。这种表示为SiO2@SL-mTiO2的新型的单层介孔TiO2涂覆的SiO2核壳结构,在钠离子电池中展现具有优异的钠储存性能,包括大放电容量,优异的倍率性能和出色的循环性能。相关研究成果以“Confined Interfacial Monomicelle Assembly for Precisely Controlled Coating of Single-Layered Titania Mesopores  ”为题发表在Matter 上。

核壳纳米结构

核壳纳米结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13

帖子

17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7
发表于 2019-7-26 09:48:29 | 显示全部楼层
纳米粒子的理化性质在调控纳米-生物相互作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虽然目前关于纳米颗粒的大小、形状和表面电荷对其生物学性能的影响已有广泛的研究,但是人们对纳米颗粒的机械力学性能及其对药物递送性能的影响还不够了解。复旦大学赵东元院士、美国布朗大学高华健院士和昆士兰大学赵春霞教授合作综述了纳米颗粒力学性能对其递送肿瘤药物性能的影响,包括:(1)纳米颗粒力学性能的基本术语和表征这些性能的主要技术;(2)目前制备具有可调力学性能的纳米粒子的方法;(3)不同力学性能的纳米颗粒的体内外生物学行为的研究,例如血液循环、肿瘤或组织靶向、肿瘤渗透性和癌症细胞摄取等,并对在细胞、组织和器官的水平上控制复杂的纳米粒子-生物相互作用的潜在机制进行了介绍。

纳米颗粒

纳米颗粒
Yue Hui, Dongyuan Zhao, Huajian Gao, Chun-Xia Zhao. et al. Role of Nanoparticle Mechanical Properties in Cancer Drug Delivery. ACS Nano. 2019
DOI: 10.1021/acsnano.9b0392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19

帖子

21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1
发表于 2019-8-30 08:15:57 | 显示全部楼层

赵东元

赵东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

主题

74

帖子

104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04
发表于 2019-11-22 08:56:45 | 显示全部楼层
由于高度可调节的金属成分和表面官能团,MXene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兴趣,例如储能,电磁干扰屏蔽,传感器和生物医学等。通过引入多孔结构,它们在调节电导率和介电常数,调节离子/客体甚至电磁波的传输以及指导其他功能材料的负载和分布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复旦大学赵东元团队总结了在设计和合成种多孔MXene技术的进展,然后总结了每种多孔MXene的主要合成方法,并讨论了它们在法拉第准电容器,锂/钠电池,锂硫电池,电磁干扰屏蔽和吸附,压阻传感器以及癌症治疗中的应用。最后对多孔MXene技术的未来机遇和挑战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多孔MXene

多孔MXene
FanxingBu, Moustafa M. Zagho, Yasseen Ibrahim, Bing Ma, Ahmed Elzatahry, DongyuanZhao. Porous MXenes: Synthesis, structures, and applications. Nano Today,2019.
DOI:10.1016/j.nantod.2019.100803
https://doi.org/10.1016/j.nantod.2019.10080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4

主题

122

帖子

168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68
发表于 2020-4-17 16:57:17 | 显示全部楼层
赵东元院士和李伟教授等人总结了分层介孔TiO2材料的可控合成和应用方面的最新进展。首先总结了不同结构的介孔TiO2材料的合成途径和机理。然后,分层介孔TiO2材料在能源和环境相关领域中的应用,例如污染物的光催化降解,光催化燃料的产生,光电化学水分解,化学催化,锂离子电池以及基于结构性能关系,对钠离子电池和钠离子电池进行了详细讨论。然而,在制备介孔TiO2材料中仍然存在一些关键的科学问题。首先,应该在原子水平上进一步深入地研究介孔TiO2材料的合成工艺和机理,为在纳米级甚至亚纳米级实现具有所需纳米结构的介孔TiO2材料的精确合成奠定坚实的基础。其次,仍然需要一种容易且可靠的方法来合成具有良好孔径和结构的分级介孔TiO2材料。第三,分级介孔TiO2材料的晶相控制应引起更多关注。总体而言,分层介孔TiO2材料的开发为克服我们生活中的能源和环境问题提供了新的机会。

多层介孔TiO2材料

多层介孔TiO2材料
文献链接:https://academic.oup.com/nsr/adv ... nsr/nwaa021/573602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0

主题

392

帖子

524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524
发表于 2020-7-11 11:14:06 | 显示全部楼层
为表彰在纳米研究领域做出重大贡献、进而推动纳米学科发展的杰出科学家,《纳米研究(英文版)》(Nano Research)编委会、清华大学出版社以及施普林格出版社于2013年共同设立了国际性的纳米研究奖。此奖项每年评选一次,奖金为1万美元。候选人来自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由《纳米研究(英文版)》编委会成员进行提名,评奖委员会决定最终人选。前六届获奖者分别是:哈佛大学 Charles M. Lieber教授 (2014)、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Paul Alivisatos教授 (2015)、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杨培东教授 (2016)、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谢毅教授 (2017)、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江雷教授(2018)以及美国西北大学Chad A. Mirkin教授(2018)、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包信和教授(2019)以及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Omar M. Yaghi教授(2019)。
第七届纳米研究奖授予两位国际纳米科技领军人物:复旦大学赵东元院士以及美国西北大学John A. Rogers院士。颁奖典礼将于2021年在深圳举行的第十五届中美华人纳米论坛期间举行。赵东元院士和John A. Rogers院士将出席典礼并发表演讲。同时两位教授应邀将在《纳米研究(英文版)》发表专题文章。
《纳米研究(英文版)》是由清华大学和中国化学会主办、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优秀英文学术期刊,主要发表在纳米研究领域具有原创性的世界一流科研论文以及世界顶级科学家撰写的权威性、全面性的综述论文。目前最新的影响因子为8.5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9

主题

240

帖子

311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11
发表于 2020-8-20 10:23:45 | 显示全部楼层
开发高性能电极材料是下一代能量转换和存储器件的迫切需求。由于具有优异的性能,介孔材料显示出巨大的潜力,可用于构建具有高能量/功率密度,长寿命,增加界面反应活性和增强动力学的高性能电极。有鉴于此,复旦大学赵东元院士,李伟教授综述了介孔材料在电化学能量转换和存储器件中的应用。作者介绍了介孔材料的合成、结构、性能及其在可充电电池、超级电容器、燃料电池和电解池中的应用性能,为高性能介孔电极的制备提供了实用的细节和启发性的意见。最后,作者对介孔材料在未来能量转换与储存器件发展中的研究挑战与展望作了总结。

介孔材料

介孔材料
Xian-Wei Lv, Yuping Liu, Yan-Su Wang, Xiao-Lu Liu, and Zhong-Yong Yuan. Encapsulating vanadium nitride nanodots into N,S-codoped graphitized carbon for synergistic electrocatalytic nitrogen reduction andaqueous Zn-N2 battery. Appl. Catal. B Environ. 2020. DOI:10.1016/j.apcatb.2020.119434
文章链接:

https://doi.org/10.1016/j.apcatb.2020.11943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1

主题

151

帖子

197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97
发表于 2020-8-24 20:35:10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了减轻环境污染和能源危机,急需发展高性能电化学存储和转换装置。其中开发与之匹配的高性能电极材料至关重要,是电化学能量存储和转换器件的核心组件,在性能方面发挥决定性的作用。
       介孔材料具有独特的结构,包括高比表面积、大的孔体积、可调节的孔径以及可控的形貌,在诸如吸附、催化以及能量存储等过程中表现出优异的性质,例如,高的比表面积可增加反应活性位点,大的孔径能提高反应物和产物的传输效率,以及纳米孔墙壁呈现出小尺寸效应等。此外,介孔材料为诸多基础电化学能量存储和转换领域提供了良好的研究模型,如微纳尺度的传质动力学、电荷转移和存储机理以及介孔纳米受限空间下界面电化学反应等方面。

介孔材料

介孔材料
       近日,复旦大学赵东元院士、李伟教授总结了介孔材料在电化学能量存储和转换领域的最新的研究进展,在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上发表了题为“Mesoporous Materials for Electrochemical Energy Storage and Conversion”的综述论文(DOI: 10.1002/aenm.202002152),该文第一作者为祖连海博士和张威博士。
       论文从介孔材料的合成、结构、性能及其在电化学存储和转换应用的内在构效关系方面进行了深入讨论和综述。重点介绍了介孔材料的结构特性及其在可充电电池、超级电容器、燃料电池和电解槽中发挥的关键作用,为高性能介孔电极的构造提供了独特的见解和评论。最后,作者针对电化学能源存储和转换领域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从介孔材料的合成策略、界面工程和结构工程角度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和发展前景。
       该篇综述,为未来能量转换与能量储存领域中介孔材料可能发挥的作用进行了阐述,为今后人们在新能源领域了解和运用介孔材料提供思路。作者认为介孔电极在储能和转换器件的开发过程中仍面临诸多挑战,但将持续发挥重要作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8

主题

95

帖子

115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15
发表于 2021-2-22 17:24:05 | 显示全部楼层
介孔碳纳米球由于具有高的热稳定性、良好的导电性及较短的传输路径等优点,因而在催化、吸附和储能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通常在碳骨架中引入杂原子,尤其是氮原子,能够有效提高碳材料自身的物理化学性质。因此,含氮的介孔碳纳米球越来越引起研究人员们的注意。然而,目前所报道的介孔碳纳米球的氮含量较低(10 wt%,800 °C)。而许多研究表明:在一定条件下,碳材料的电化学性能随着氮含量的增加而显著提高。因此,如何制备高含氮介孔碳纳米球仍然具有挑战。

介孔碳纳米球

介孔碳纳米球
       近日,复旦大学的赵东元院士课题组首次利用密胺树脂作为前驱体,通过水相乳液聚合自组装的方法成功合成了超高氮含量(15.6 wt%,800 °C)的单分散介孔碳纳米球。该介孔碳纳米球拥有高的比表面积(791–883 m2 g−1)、大的孔径(6.7–8.1 nm)和可调的粒径(20–80 nm)等,在钠离子存储领域显示出了优异的电化学性能。该工作发表在Small Methods(DOI:10.1002/smtd.202001137)上。
       该高含氮介孔碳纳米球作为钠离子电池阳极材料,显示出了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在循环伏安曲线中,从第五次充放电过程后曲线几乎不变,表明较好的稳定性。同时,该材料在不同电流密度(0.06至3 A g−1)下显示出很好的倍率性能。与之相比,低氮含量(5.5 wt%)的介孔碳球则表现出较差的充放电性能。这表明超高的氮含量进一步增加了介孔碳球与电解液的充分接触,同时增加了钠离子的吸附位点。
       赵东元院士等研究者采用分步的水相乳液聚合自组装的策略,合成了超高氮含量的介孔碳纳米球。该介孔碳纳米球在钠离子存储过程中表现出了优异的电化学性能。该工作充分探究了密胺树脂的聚合自组装行为及其热解行为,为新型介孔碳材料的构筑提供了新的思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2

主题

140

帖子

295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95
发表于 2021-11-5 11:25:48 | 显示全部楼层
11月3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公布。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化学系教授赵东元、教授李伟等完成的《有序介孔高分子和碳材料的创制和应用》项目,原创性提出了有机-有机自组装思想,创制了有序功能介孔高分子和碳材料,揭示了介孔独特的物质输运和界面反应规律,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这也是18年来上海再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3

主题

253

帖子

41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10
发表于 2023-11-20 10:13:08 | 显示全部楼层
近日,复旦/内蒙古大学赵东元院士、李晓民教授联合内蒙古大学的马玉柱研究员、吉林大学吕中元教授等人提出了纳米液滴的次序融合策略,合成了一系列分支介孔纳米树。通过调控纳米液滴的融合次序和级数,能够实现对纳米树分支结构精确调控(从二聚体到多聚体)。相关研究成果以“纳米液滴顺序融合策略合成分支化二氧化硅纳米树(Synthesis of branched silica nanotrees using a nanodroplet sequential fusion strategy)”为题于2023年11月9日发表在《自然-合成》(Nature Synthesis)杂志上。本文第一作者为内蒙古大学的马玉柱研究员,赵东元院士/李晓民教授/吕中元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

纳米液滴

纳米液滴
图(a)具有N个节点的无序根树的Wedderburn-Etherington 数列生长模式。(b-h) 各种含有N个C原子的有根多烯树的类型,叶数为n的分支介孔多聚体异构体的结构模型、TEM和SEM图像,其中 n 与碳原子数量相等,具体为:(b)叶数量为1,(c)叶数量为2,(d)叶数量为3,(e)叶数量为4,(f)叶数量为5,(g)叶数量为6,(h)叶数量为7。叶数量为n的分支结构的异构体的数量和构型可以准确预测和呈现,并遵循Wedderburn–Etherington数模式。
      自然界中蕴含了许多数学奇迹,如向日葵种子、花瓣中的Fibonacci数、雪花中的Koch曲线以及分形树状网络中的Wedderburn–Etherington树模式。理解这些潜在的数学定律不仅对研究宏观物质排列的空间性和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微观材料(如晶体)的组装也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自然宏观树状网络(例如,植物导管、血管系统、河流)中固有的分形分支模式已被广泛模仿并应用于许多人工系统。相比之下,以可控制和可预测的架构、模式(如Wedderburn–Etherington树模式)在微观或纳米尺度上生长分支树状网络仍然具有挑战性。
      针对上述挑战,该团队提出了一种将各向异性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组装成分支超结构的纳米液滴顺序融合策略,在配体的牵引相互作用使两个相邻的单体在纳米液滴的暴露侧逐渐融合和再生,实现了具有明确结构的分支介孔二氧化硅Wedderburn–Etherington纳米树的可控制备。结果表明,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的组装是由配体接枝的钯纳米晶体粘合剂控制的。这种方法可以促进分支数从两个到几十个的新型复杂分支纳米结构的顺序设计。由 Wedderburn-Etherington 数模型得到的可预测的分支生长模式对粒子组装的复杂上层结构的结构优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该研究为分支超结构的预测和精准调控提供了全新研究思路。
       全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4160-023-00434-z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版权声明|一起进步网 ( 京ICP备14007691号-1

GMT+8, 2024-3-29 21:00 , Processed in 0.117579 second(s), 3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