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725|回复: 12

[专家学者] 南开大学化学学院周其林

  [复制链接]

205

主题

234

帖子

27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70
发表于 2018-3-26 19:39: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周其林,中国科学院院士,南开大学教授,1982年毕业于兰州大学化学系,1987年在中科院上海有机所获博士学位。1988年至1996年先后在华东理工大学、德国Max-Planck研究所、瑞士Basel大学、美国Trinity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1996年至1999年任华东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97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1999年受聘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999年至今任南开大学化学学院教授。2005年获中国化学会有机化学委员会“有机合成创造奖”,2006年获中国化学会“黄耀曾金属有机化学奖”,2006年和2014年两次获天津市“自然科学一等奖”,2009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10年当选中国化学会副理事长,2010年获中国侨界贡献奖(创新人才),2012年获中国化学会“手性化学奖”,2013年当选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2014年获Scripps-Novartis讲座奖。2014年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2015年担任日本科学促进会“催化剂的精准设计”研究计划国际顾问委员会委员,2017年获美国加州理工学院Boehringer-Ingelheim讲座奖。

周其林

周其林
姓  名        周其林        
性  别        男
出生年月        1957-02        
籍  贯        安徽芜湖
学  历        博士        
毕业院校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职  称        教授        
管理职务        院长
工作内容        教学科研        
系所单位        元素有机化学研究所
特殊人才称号        
长江学者
通讯地址        天津市卫津路94号,南开大学元素所
电 话        022-23500011
电子邮件        qlzhou@nankai.edu.cn
课题组网站        http://zhou.nankai.edu.cn/


研究领域        
金属有机化学
有机合成方法学
不对称催化
生物活性化合物合成
手性药物


教育及科研经历        
学习经历
1982:兰州大学化学系,获学士学位
1987: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获博士学位
1988-1990:华东理工大学精细化工研究所,博士后
1990-1992:德国Max-Planck研究所,博士后
1992-1994:瑞士Basel大学化学系,博士后
1994-1996:美国Trinity大学化学系,博士后
工作经历
1996-1999:华东理工大学精细化工研究所,副教授、教授
1999-至今:南开大学化学学院,教授
2004-2013:南开大学元素有机化学研究所,所长
2004-2013:南开大学元素有机化学重点实验室,主任
2013-至今:南开大学化学学院,院长


荣誉和奖励        
2005:中国化学会有机化学委员会“有机合成创造奖”
2006:中国化学会“黄耀曾金属有机化学奖”
2007:天津市自然科学一等奖
2007:日本学术振兴会“Fellowship Award”
2008:北京大学—礼来公司 1st PKU-Lilly Lectureship Award
2009:Asian Core Program Lectureship Award
2009:中国科学院院士
2010:中国侨界(创新人才)贡献奖,中国桥联
2012:中国化学会“手性化学奖”
2013:Fellow of 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
2014:天津市自然科学一等奖
2014:Scripps-Novartis Lecturer (The Scripps Research Institute)
2014:天津市优秀科技工作者(天津市科学技术协会)
2014: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科研成果与代表作        
发表研究论文200余篇
出版著作13篇章
申请发明专利12项
详见:http://zhou.nankai.edu.cn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文章仅用于材料专业知识和市场资讯的交流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个人或组织若对文章版权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存有疑义,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5

主题

73

帖子

77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77
发表于 2018-5-9 08:23:02 | 显示全部楼层
周其林院士获得“第六届中国化学会-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化学贡献奖”


中国化学会第31届学术年会于5月5号开幕,我院周其林院士获得“第六届中国化学会-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化学贡献奖”,获奖理由为:发展了一类全新的手性配体和催化剂,将手性合成的效率和选择性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为合成化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周其林院士

周其林院士


中国化学会学术年会是我国化学及相关领域门类最全、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学术交流平台。中国化学会第31届学术年会设立学术分会48个,学术交流形式包括大会特邀报告(PL)、分会邀请报告(I)、口头报告(O)和墙报(P),参会人数一万三千余人。年会期间举行了丰富多彩的学术论坛、继续教育等系列活动。


中国化学会-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化学贡献奖,由中国化学会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于2008年共同设立,目的是促进国民经济建设和科学事业的发展,并表彰在化学领域取得卓越成就,以及在人才培养方面作出杰出贡献者。奖励每两年组织推荐、评审、颁发一次。授奖对象为在化学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方面取得突破或重要进展,学术上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取得卓越建树,推动了本学科或者相关学科的发展,或者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学者(上述成就和业绩应该在中国境内所取得)。


中国化学会-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化学贡献奖每年不超过2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1

主题

128

帖子

152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52
发表于 2018-7-11 09:53:19 | 显示全部楼层
讲座时间:2018年5月13日
讲座地点:浙江工业大学邵科馆二楼国际会议厅
主  持:佘远斌教授、贾义霞教授
讲座:羧酸衍生物和二氧化碳氢化
主讲人:周其林院士 南开大学化学学院
时  间:14:00-15:00


周其林,中国科学院院士,1982年毕业于兰州大学化学系,1987年在中科院上海有机所获博士学位。1988年至1996年先后在华东理工大学、德国Max-Planck研究所、瑞士Basel大学、美国Trinity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1996年至1999年任华东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97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1999年受聘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999年至今任南开大学化学学院教授。2005年获中国化学会有机化学委员会“有机合成创造奖”,2006年获中国化学会“黄耀曾金属有机化学奖”,2006年和2014年两次获天津市“自然科学一等奖”,2009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10年当选中国化学会副理事长,2010年获中国侨界贡献奖(创新人才),2012年获中国化学会“手性化学奖”,2013年当选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2014年获Scripps-Novartis讲座奖。2014年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2015年担任日本科学促进会“催化剂的精准设计”研究计划国际顾问委员会委员,2017年获美国加州理工学院Boehringer-Ingelheim讲座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6

主题

76

帖子

84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84
发表于 2018-7-18 08:50:54 | 显示全部楼层
7月11日,中国化学会和化学教育委员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举办了朴素温馨的捐赠仪式,中国化学会副理事长、南开大学化学学院周其林院士向“中国化学会化学基础教育奖”捐赠20万元人民币,用作基础化学教育奖奖金,奖励成绩突出的全国优秀中学教师。
捐赠仪式由中国化学会范青华秘书长主持,化学教育委员会主任刘正平教授为周其林院士颁发捐赠证书,并简要介绍了该奖励的相关情况。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100余位师生代表共同见证了捐赠过程。
周其林院士充满感情的讲到,中学化学教师是化学学科最重要的、第一线的工作者,是通往化学的引路人。向“中国化学会化学基础教育奖”捐赠奖励基金,正是向中学化学教师的真诚致敬。希望有更多优秀的化学人投身到化学基础教育领域,培养出更多富有创造性的化学人才,以此不断促进化学科学发展,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
“中国化学会化学基础教育奖”表彰在化学基础教育教学方面做出成就的优秀中学化学教师。该奖项于2013年由程津培院士捐赠首笔奖励基金并于2014年起正式评选,每年评选不超过10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9

主题

113

帖子

145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45
发表于 2018-8-14 08:48:48 | 显示全部楼层
  院士教书匠 ——记中国科学院院士、南开大学教授周其林
1957年,周其林生于江苏南京。1974年,17岁的周其林从南京一所中学毕业后回到农村务农。36年后,他作为南开大学化学学院的教授,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他注重以科研活动为载体,搭建教书育人的平台。简单、随和,是周其林给人的第一感觉。问及何以能在在人才济济的化学领域取得骄人成绩,周其林给出的答案是简单的两个字——勤奋。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1977年,高考制度的恢复让中国学子一片欢腾,当时的周其林是南京农村的一名普通回乡知青,耕田、除草、收割是他每天生活的全部。得知恢复高考的消息后,他重新拾起久已荒废的学业,在高考制度恢复后的第二年,21岁的周其林以高分走进大学,成为兰州大学化学系的一名学生。从农田到课桌,周其林万般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抓紧一切时间读书。由于从小在南方水乡长大,周其林一开始并不适应兰州寒冷干燥的气候环境。特别是在兰州寒冷的冬季,他经常在宿舍熄灯后坐在路灯下面看书,久而久之冻出了风湿性关节炎,不得不住进了医院。大学毕业时,周其林明确了自己的人生方向——从事有机化学的基础研究,至今他已为之奋斗了近40年的时光。
  从1982年至1987年,周其林在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接受了严格的有机化学训练,获得了博士学位。1988年至1996年,周其林又先后赴德国、瑞士、美国从事博士后研究,为日后的科学研究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勇攀化学高峰
  1999年对周其林来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这一年他受聘教育部“长江特聘教授”一职,到南开大学任教。南开大学的有机化学实力很强,学生素质也非常高,加之学风严谨,为周其林静心做学问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周其林所带领的课题组主要从事金属催化的有机合成反应、不对称催化、手性药物合成等研究。创造和发展精准、高效的合成方法与技术是当前合成化学研究的前沿领域。因具有高效、原子经济的特点,不对称催化已成为合成化学关注的焦点,并为社会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手性物质。手性催化剂是不对称催化的关键,它决定了反应的效率和选择性。在过去的研究中,虽然已出现许多手性催化剂,但真正对多种反应都有效的所谓“优势手性催化剂”仍然是凤毛麟角。

周其林院士潜心十余年,针对不对称催化反应的效率和选择性这一核心科学问题,设计发展了一类全新的手性螺环配体骨架结构。从这类骨架结构出发,他们合成了系列手性螺环配体和催化剂,共计数百个。这些催化剂被国内外同行称为“周氏催化剂”,已经成为南开化学的标志性成果。

  手性螺环配体和催化剂在许多不对称催化反应中都表现出优异的催化效率和对映选择性,成为为数不多的一类“优势手性催化剂”。比如在酮化合物的不对称氢化中,手性螺环铱催化剂给出了高达450万的转化数,是目前“最高效的分子催化剂”;在杂原子-氢键插入反应中,手性螺环铜和铁催化剂“打破半个多世纪的沉寂”,实现了这类重要反应的高对映选择性转化。
  在此基础上,周其林还系统地发展了相关手性配体和催化剂的设计方法。这些成果极大地拓展了人们设计手性配体的想象空间,显著推动了不对称合成学科的发展。
  这些原创性的研究成果在国际上产生了广泛影响,该团队三次受邀在Acc. Chem. Res.上发表专论文章,主编专著“Privileged Chiral Ligands and Catalysts” (Wiley-VCH)。手性螺环催化剂已经被国际上40多个小组跟进研究或者应用于他们的研究中。国际知名制药公司,如罗氏制药和九州制药等已经将手性螺环催化剂用于Aleglitazar和Rivastigmine等手性药物的生产。国际著名试剂公司Aldrich、Strem、J&K等已将这些手性螺环配体和催化剂进行商品化生产和销售。
  周其林已经发表研究论文240余篇,这些论文已被他人引用7000余次。申请发明专利13项,其中6项成功转让给制药企业。他目前担任《化学学报》主编和Acc. Chem. Res.、Angew. Chem.、Chem. Sci.等15种重要期刊的编委和顾问编委,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上作大会报告和邀请报告100余次。
最重要的身份是教师
  虽然取得了令人炫目的成绩,周其林还是认为自己更重要的身份是一位教师。他不止一次对课题组的老师和同事们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在高校里做基础研究的最大意义是什么?他给出的答案是:教育和培养学生。通过将学生引领到学科的前沿,帮助他们学会探知未知世界的方法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将他们培养成栋梁之才,才是高校科研的根本。正是基于这样一个理念,周其林发展出了一套很有特色的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
  周其林从到南开之日起,就承担了为本科生和研究生讲授《有机立体化学》《当代化学前沿》等课程的任务,他讲课条理清晰,深入浅出,即使没有有机化学基础的学生也能听得懂。为了让学生们不但学到知识,而且学会勤于思考,学会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周老师在课堂上想了很多办法,除了把知识尽量讲的通俗易懂外,还增加了互动环节,增加学生的兴趣。例如,他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多提问,并且可以随时提问。他还将学生提问的多少和回答问题的水平计入课程的平时成绩,以此来激励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科研素质。渐渐地,周其林的课在学生中大受欢迎,那些真正想学知识的学生多了,而那些想混学分的学生少了。
  周其林非常注重课题组的讨论会(又称组会),有时恰碰出差,即使刚下飞机他也会直奔组会,听取大家的汇报、提问、讨论。他认为组会不是简单的工作汇报,还能帮助学生及时整理数据,梳理思路,解决问题,是研究生重要的课堂。后来他意识到一些学生进入实验室后基础知识学习跟不上,就特意安排学生轮流讲解经典的相关教材,并和当下的工作结合起来加以点评,加深学生对这些专业知识的理解。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更有针对性,所以学生每次听来都收获颇丰。
  周其林还尽量创造条件让学生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开阔学生的眼界。他认为,参加学术会议能加深学生对本领域研究现状的认识,通过和一些知名学者面对面的讨论,可以开拓学生的研究思路。从2007年起,周其林和同事们一道争取万香公司的支持,设立了国内第一个学术会议奖学金,资助大批学生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
  周其林对研究生的学位论文要求很严。他通常先和学生讨论确立论文骨架结构,等学生写出初稿后,再提出具体意见,等基本定稿后,他还通读全文,逐字逐句的进行修改,甚至精细到标点符号。他对学生们说:“毕业论文的修改过程是科研训练的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这个过程将让你们对自己的研究有更系统、更宏观的认识,还会显著提高行文和数据处理能力。”他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每年4—6月是学生毕业的时节,也是周其林最忙的时候,他利用任何可以利用的时间,甚至在搭乘飞机的空隙,修改学生的毕业论文,从不松懈。
  除了在科研方面的教育,周其林还将人文教育融入学生的日常。他会定期安排一些放松的活动,调节大家的生活。在春秋两季和暑假结束时,他都会安排课题组的学生进行短途旅行。通过这些活动大大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让学生在紧张的研究工作间隙接近大自然和各种人文景观,放松身心,丰富阅历。端午节和中秋节周老师还会邀请学生到他家里聚会,十余年来已经形成传统。
  每天早晨8点钟到实验室,晚上9点左右离开,离开前和实验室的同学一一交流,一周6个工作日,周其林的生活如同化学反应一样准确。与科学研究一样,周其林在生活上也非常细心,在他的办公桌里,整齐地摆放着一个个档案袋,封面写着学生的名字,每个学生发的每一篇文章和学术资料他都保留下来。他的工作台永远那么井井有条,所以无论多忙,他都能清楚的知道下一步要做什么。周其林为人非常谦和,没有架子,但又严格自律,具有长者风范。他的这些个人修养,无时无刻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身边的人。
  周其林已经为国家培养了70余名优秀博士和硕士,他们大多在国内外知名大学、研究机构、制药公司任职,其中2人获得国家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资助,2人获得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资助,1人入选国家万人计划、1人入选长江学者奖励计划,3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等。
  在周其林心中,他的课堂不局限于教室和实验室。在南开大学,几乎人人都知道,“大学者”周其林的课题组是面向全校学生开放的,无论本科、硕士或博士,只要对他的研究方向感兴趣,都可以到他的实验室里体验一番。2003级哲学系的宋颂在大三的时候决定转到自己一直感兴趣的化学系。在周其林老师的课题组中,他从最简单的实验操作练起,如今已成长为北京大学的一名优秀教师。
  周其林同样热心中学生的化学教育。他录制的《化学与药物》视频公开课,引起强烈反响;作为导师参加过全国高中英才计划;多次为全国不同地区的中学生做化学科普报告。今年,周其林荣获第六届中国化学会-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化学贡献奖,他第一时间把20万元奖金全部捐赠给中国化学会,用于奖励全国优秀中学化学教师,鼓励他们坚守岗位,为国家的化学科学事业培养更多的接班人。
体制机制创新的推动者
  周其林还曾担任南开大学元素有机化学研究所所长,元素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化学学院院长等职务,为南开化学的学科建设、制度建设、平台建设、人才培养和引进做出了巨大贡献。
  周其林任所长及重点实验室主任期间,将元素有机合成实验室进行了彻底的改造,引进先进的实验室设计理念,把以往脏、乱、味道大的有机合成实验室改造得干净整洁,井井有条,为学生们创造了更优越的学习和科研环境。
  周其林任化学学院院长职务期间,积极推动人才特区建设,通过召开国际青年化学家南开论坛等方式加强海外媒体宣传力度,充分利用人才特区政策成功引进青年学术带头人18人。对教师岗位聘任和绩效考核实施全面改革,打破“职称对应相应岗位”的固有观念,使绩效考核与岗位聘任联动,建立行之有效的岗位间流动机制。主办和承办了多个重要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开办年度“南开化学青年教师论坛”等丰富多彩的学术活动,推动学科交叉融合,提高承担国家重大项目能力和南开化学的知名度。实施化学伯苓班选拔和流动进出机制;开设伯苓讲座并设立基金资助他们出国进行科研训练。他注重引入和派出相结合,拓展本科生教学国际交流。积极组织教师申报各类教学建设、教学改革项目。通过举办魅力化学优秀大学生夏令营、面向本校推免生宣讲、组织外校推免生集中面试等方式提高学院推免研究生接收数量。
  所谓天道酬勤,周其林数十年如一日的勤奋换来的是一连串闪光的记录。他是中国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化学会Fellow,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获天津市自然科学一等奖2项等奖励;被聘为多所著名大学和研究机构的学术委员和兼职教授;被评为“天津市劳动模范”,“天津市优秀科技工作者”和“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面对荣誉,周其林非常平静。他说:“我的生活不会因任何荣誉而改变,以前我为科教事业付出了百分之一百,今后还会是百分之一百”。
周其林课题组:http://zhou.nankai.edu.cn/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主题

39

帖子

48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48
发表于 2018-9-6 09:00:34 | 显示全部楼层
周其林院士获评“2018年度全国教书育人楷模”



8月31日上午,教育部召开第二场教育金秋系列发布会。会上,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王定华介绍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有关情况和2018年教师节主要活动安排,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巡视员刘建同公布了2018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名单。本届共推选出10名2018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涵盖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基础教育、学前教育、特殊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南开大学化学学院教授周其林荣膺此奖。

周其林生于1957年2月。他始终秉承寓教育于科研,寓教育于日常的育人理念,20多年如一日辛勤耕耘于教书育人第一线,取得累累硕果。他设计发展了一类全新的手性螺环催化剂,被国内外同行称为“周氏催化剂”,在国际上产生了重要影响,被国际上40多个小组跟进研究;国际知名制药公司将手性螺环催化剂用于多种手性药物的生产;国际著名试剂公司已将这些手性螺环催化剂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商品化生产和销售。周其林以科研活动为载体,通过言传身教,为国家培养了70余名优秀博士和硕士,他们大多在国内外知名大学、研究机构、制药公司任职,多人获得国家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资助,入选国家“万人计划”、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等。周其林还曾担任中国化学会副理事长,元素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南开大学化学学院院长等职务,为我国和南开大学化学学科发展建设作出了贡献。

据了解,本届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推选活动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推进实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加大优秀教师集中宣传表彰,营造全社会尊师重教浓厚氛围的一项重要举措。活动采取自下而上、逐级推选的方式进行,在各级各类学校广泛动员推选基础上,由省级教育部门按照推荐人选基本条件,优中选优,推荐若干名在教书育人方面作出突出贡献、曾获省部级(含)以上荣誉称号的各级各类学校教师作为楷模候选人,报送至活动组委会。中央媒体公布候选人先进事迹,社会公众通过相关网络媒体、报纸进行投票。根据投票结果和候选人情况,由中央媒体、专家学者、历届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代表等组成推选委员会最终推选10位全国教书育人楷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主题

21

帖子

25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5
发表于 2019-3-27 09:48:56 | 显示全部楼层
周其林院士团队报道了通过Ni(0)-催化的C-C键裂解实现了烯丙胺和烯烃之间的烯基交换,为制备烯丙胺提供了新途径。该成果近期发表在J. Am. Chem. Soc.上(DOI:10.1021/jacs.8b13251)。


官能团交换如酯交换和烯烃复分解反应等可以用于引入或脱除官能团从而制备传统方法难以合成的复杂分子,为有机合成开辟了新的途径。过渡金属催化的选择性裂解和C-C键生成是现代有机合成中的基本转化,其中涉及的催化转移官能化也可视为基团交换反应,但两个交换的官能团彼此不同。烯丙胺是广泛用于合成化学品、药物和农用化学品的多功能结构单元,通常利用烯烃或其等价物与亚胺加成来得到(Scheme 1a)。然而,亚胺稳定性通常较差、且易发生亚胺-烯胺互变异构、分解和自缩合,限制了其用于合成烯丙胺的应用。

烯丙胺的烯基交换

烯丙胺的烯基交换
最近,南开大学周其林院士团队开发了一种通过Ni(0)-催化的亚胺加氢烯化合成烯丙胺的方法,该反应的可逆性表明烯丙胺的链烯基可以与另一种烯烃交换以产生新的烯丙胺。在该烯基交换反应中,烯丙胺底物、烯丙胺产物和两种烯烃均处于平衡状态;如果产生的烯烃可以从反应体系中挥发出去,则平衡将向有利于形成新烯丙胺的方向移动(Scheme 1b)。近日,周其林院士团队报道了通过Ni(0)-催化的C-C键裂解实现了烯丙胺和烯烃之间的烯基交换,为制备烯丙胺提供了新途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18

帖子

2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0
发表于 2019-4-30 09:01:41 | 显示全部楼层
   2019年4月11日下午,中国科学院院士、南开大学周其林教授在复旦大学江湾校区先进材料实验室一楼报告厅做了题为“手性物质化学”的精彩报告。报告会由复旦大学化学系施章杰教授主持,150余位师生到场参加了报告会。
       周其林院士从自然界中的手性现象出发,为大家介绍了什么是手性,什么是手性化合物。小到蜗牛壳,大到星云,手性现象无处不在。接着,周院士着重介绍了手性化学的发展历史,从手性现象的发现到手性药物的快速发展,百余年的积累逐渐形成了一个特色鲜明的学科,周院士的讲解深入浅出,细致入微。最后,周院士介绍了自己课题组的工作,也为在场师生道出了一个课题的提出到最后完成中间所需要经历的过程。周院士讲话风趣幽默,现场气氛十分活跃。在与现场师生的互动交流中,周院士还建议大家要把有限的精力尽可能地集中在创新的内容上,如果是已经研究过的内容,尤其是已经商品化的技术或产品,可以直接采用。学科发展是机遇,要结合自己的兴趣,多关注其它学科,开辟新思路,这样才能实现学科交叉,做出和别人不同的东西来。
       为了表彰周其林院士在手性化学领域做出的杰出贡献,复旦大学化学系主任贺鹤勇教授代表“近思讲坛”组委会向周院士颁发了“吴征铠化学奖”,并介绍了吴征铠先生事迹以及“近思讲坛”的由来,激励与会师生勤奋工作、刻苦科研,为祖国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复旦大学“近思讲坛”简介
       2016年适逢复旦大学化学系建系90周年,为进一步开阔师生的专业视野,提升化学学科科研水平,推动复旦化学学科快速发展,争取早日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化学学科,设立“近思讲坛”。
       讲坛名“近思”,取自复旦大学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也蕴含着每一次的化学探索和发现都离不开化学家们对于自然规律的思考和认识之意。从2016年起,“近思讲坛”组委会每年从全球邀请3-6位化学研究领域的顶级科学家就“化学学科最新进展”、“学科发展战略思考”、“学科重大前沿问题”等做专题报告。为了表彰这些杰出科学家在化学研究领域做出的卓越成果,“近思讲坛”组委会将向报告人颁发复旦大学“吴征铠化学奖”。复旦大学“近思讲坛”和“吴征铠化学奖”的举办和设立得到了雅本化学和化学系1989级系友蔡彤先生的大力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

主题

125

帖子

171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71
发表于 2019-9-20 09:04:05 | 显示全部楼层
主讲人 :周其林
时间:2019-09-23 15:30-17:00
地点: 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图书信息楼 8楼报告厅
邀请人: 丁奎岭
主办单位:研究生院、化学化工学院
联系人:张万斌


周其林,南开大学教授、有机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1982年毕业于兰州大学化学系,同年考入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1987年获博士学位。1988年至1996年先后在华东理工大学、德国Max-Planck研究所、瑞士Basel大学、美国Trinity大学做博士后。1996年至1999年分别任华东理工大学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1997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1999年受聘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任南开大学化学学院教授。2009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10年当选中国化学会副理事长,2013年当选英国皇家化学会Fellow。
周其林教授主要从事有机合成方法学、金属有机化学、不对称催化、生物活性化合物和手性药物合成等研究。他发展了一类全新的手性螺环催化剂。这类催化剂在许多不对称合成反应中都表现出优异的催化效率和对映选择性,被国内外同行称为“周氏催化剂”,在国际上产生了重要影响,并成功用于多种手性药物的生产。他发表研究论文240余篇,出版著作14本(章),申请发明专利13项。2005年获中国化学会有机化学委员会“有机合成创造奖”,2006年获中国化学会“黄耀曾金属有机化学奖”,2007年和2013年两次获天津市“自然科学一等奖”,2010年获中国侨界贡献奖(创新人才),2012年获中国化学会“手性化学奖”,2018年获“未来科学大奖—物质科学奖”和“中国化学会化学贡献奖”,被评为“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目前担任《化学学报》主编,《CCS Chemistry》副主编、《有机化学》、《Acc. Chem. Res.》、《Angew. Chem. Int. Ed.》、《Chem. Sci.》、《J. Org. Chem.》、《Adv. Synth. Catal.》、《J. Mol. Catal. Chem.》、《Asian J. Org. Chem》、《Tetrahedron》、《Tetrahedron Lett》、《Helvetica Chimica Acta》、《Topics in Organometallic Chemistry》等期刊和丛书编委和顾问编委。
手性是自然属性,广泛存在于物质世界的各个层次。研究手性对于认识世界和创造新物质具有重要意义。在过去200年里,化学家对手性分子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尤其是近50年,其探索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扩大。研究的对象从手性小分子扩展到手性大分子、手性超分子甚至手性宏观材料;手性物质创造的效率和精准度也得到了大幅提高,已经出现了超越酶的人工手性催化剂;手性物质在医药、农药、香精香料、信息和材料领域都有广泛应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0

主题

142

帖子

274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74
发表于 2020-5-4 09:55:1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校为奖励在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领域中做出突出贡献的科研工作者,进一步推动我校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事业发展,结合学校实际情况,设立了南开大学科学研究奖,每两年评选一次,其中包括重大成就奖(2人)、 杰出贡献奖(10人)和青年创新奖(10人)三大子类奖项。
经各学院学术委员会提名,南开大学科学研究奖评审委员会评审和学校批准,我院周其林院士荣获“南开大学科学研究重大成就奖”,陈永胜教授获“南开大学科学研究杰出贡献奖”,郭东升教授、程方益研究员、刘遵峰研究员获“南开大学科学研究青年创新奖”。
重大成就奖授予标准:为学校的科研事业做出重大贡献的科研工作者,其在专业领域内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取得国际领先的高水平创新性研究成果,产生重大学术贡献或社会经济效益。
杰出贡献奖授予标准:为学校的科研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科研工作者,其在专业领域内具有一定影响力,取得国际领先水平的高水平创新性研究成果,产生较大学术贡献或社会经济效益。
青年创新奖授予标准:自然科学研究工作者年龄在40周岁以下,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者年龄在45周岁以下,在科学研究工作中取得创新性成果,具有发展潜力的青年科研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9

主题

127

帖子

175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75
发表于 2020-10-28 15:29:47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学科发展战略·手性物质化学》ISBN 978-7-03-064301-8
丛书策划:侯俊琳 牛玲

内容简介:手性物质化学是一门研究手性物质的创造、转化、表征、性能等的新兴化学学科。它与生命科学、环境科学、信息科学、材料科学、空间科学等深度交叉融合,在认识自然、诠释生命起源、呵护人类健康、保护环境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书凝聚了我国数十位化学家的智慧,对手性物质化学的学科地位、对社会的贡献、学科发展水平及趋势等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发展建议和对策。

手性物质化学

手性物质化学
《中国学科发展战略·手性物质化学》适合高层次的战略和管理专家、相关领域的高等院校师生、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阅读,是科技工作者洞悉学科发展规律、把握前沿领域和重点方向的重要指南,也是科技管理部门重要的决策参考,同时也是社会公众了解手性物质化学学科发展现状及趋势的权威读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6

主题

85

帖子

110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10
发表于 2020-11-25 16:29:25 | 显示全部楼层
11月24日,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受到表彰的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示热烈的祝贺,向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突出贡献的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致以诚挚的问候。中国科学院院士、南开大学化学学院教授周其林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周其林院士多年如一日辛勤耕耘在教学科研第一线,取得累累硕果。2019年1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周其林院士实验室,鼓励在场师生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加强基础研究,力争在原始创新和自主创新上出更多成果。如今,周其林院士设计发展的一类全新的手性螺环催化剂被国内外同行称为“周氏催化剂”,成为合成化学中一个不可或缺的工具,被全球40多个研究组借鉴使用,还被多家制药公司用于手性药物生产;他的多项研究成果发表在Scienc、Nature Chem.、Acc. Chem. Res.、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等国际著名期刊。他潜心教书育人,为国家培养了70余名优秀博士和硕士;他热心化学教育,录制视频公开课,多次为全国各地中学生做科普报告。今年1月,2019年度国家科技奖揭晓,全国唯一的自然科学奖一等奖,颁给了周其林院士团队的“高效手性螺环催化剂的发现”。
       据悉,全国劳动模范和全国先进工作者每五年评选一次,是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作出重大贡献者的荣誉称号,是对我国劳动者的最高礼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5

主题

126

帖子

206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06
发表于 2021-11-9 17:09:47 | 显示全部楼层
10月28日,第六届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表彰会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胡春华出席会议并讲话。会上,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宣传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科技部表彰了93名“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和97个“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著名有机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南开大学化学学院教授周其林荣获“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荣誉称号。
  周其林主要从事金属有机化学、有机合成方法学、不对称催化、生物活性化合物和手性药物合成等研究。他发现了一类超高效手性螺环催化剂,将人工合成的极限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被国内外同行称为“周氏催化剂”,成为合成化学中一个不可或缺的工具,被全球许多研究组借鉴使用,还被多家制药公司用于手性药物的生产。
  周其林院士长期投身教学科研一线,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未来科学大奖——物质科学奖,中国化学会化学贡献奖等重要学术奖项;及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全国先进工作者和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等荣誉称号。当选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化学会副理事长,担任《化学学报》主编、CCS Chemistry 期刊副主编, Acc. Chem. Res. 等十余种国际著名学术期刊的编委或顾问编委。在Science、Nature Chemistry、Nature Catalysis、JACS、ACIE等国际权威学术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280余篇,出版著作14本(章),主编《中国学科发展战略·合成化学》丛书,获授权专利13项(其中国际5项)。牵头主持国家基金委重大研究计划、重大项目和创新研究群体项目各1项,担任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
  据了解,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表彰每5年一次,重点表彰在国家重大战略、重大科研项目、重大工程中涌现出来的领军人才;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地方区域发展重点领域、优势产业等涌现出来的杰出人才;长期坚持工作在一线专业技术岗位,潜心本职工作,具有无私奉献和拼搏攀登的精神,有广泛社会影响力的优秀人才。此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南开大学讲席教授逄锦聚和中国APEC研究院曾获评“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和“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版权声明|一起进步网 ( 京ICP备14007691号-1

GMT+8, 2024-4-18 20:09 , Processed in 0.112244 second(s), 4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