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57|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专家学者] 北京化工大学化学学院卫敏

[复制链接]

73

主题

100

帖子

114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14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4-12 15:21:27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卫敏教授2001年于北京大学获理学博士学位,同年加入北京化工大学工作。2008年佐治亚理工学院访问学者。课题组长期从事二维插层化学与功能材料研究,已发展成为北京化工大学的特色研究方向,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卫敏教授领导的研究团队,历经17年的建设,已发展成为凝聚力强、开拓进取、活跃在国际二维插层化学前沿领域的一支生力军。近五年课题组在Nature Commun.、Chem、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Adv. Mater.等刊物发表SCI收录研究论文150余篇。发表论文他引8200余次。多次受邀为国际知名期刊撰写综述文章,作为共同卷主编为Struct. Bond.编辑第166卷。课题组在二维插层化学和功能材料领域的研究工作,引起了国际同行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评价。课题组提出了“有机-无机杂化量子阱”、“二维限域荧光增强”、“层状前体拓扑转变”等概念,研究工作多次被NatureChina、RSC Chemistry Today、Wiley Materials Views China (MVC)、Advanced Science News、RSC Blog、X-MOL及材料人等学术媒介选“Research Highlight”和“Hot Article”进行报道和评述。课题组申请国家发明专利50余件(已获授权30余件),构筑了自主知识产权体系。
卫敏
女,研究员。中共党员。
电话:  010-64412131
在读研究生:9人
导师寄语: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教育经历:
1991.9-1995.7    北京化工大学   大学本科        获工学学士学位
1995.9-1998.7    北京化工大学   硕士研究生     获工学硕士学位
1998.9-2001.7    北京大学          博士研究生     获理学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1995.9-1998.7:在北京化工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师从段雪教授。研究方向:层状及插层结构催化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1998.9-2001.7:在北京大学攻读博士研究生,师从李南强教授。研究方向:富勒烯与环糊精超分子包合物的制备及电催化研究。
2001.7-2003.12:北京化工大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讲师。研究方向: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研究。
2003.12-2005.5:北京化工大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教授。研究方向:超分子层状结构材料的微容器及微反应器性能研究。
2005.5-2008.2:北京化工大学化工资源有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研究方向:超分子插层结构功能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2008.2-2008.9:佐治亚理工学院,访问学者,合作导师为王中林教授。研究方向:多级结构无机材料的制备及催化性能研究。
2008.9至今:   北京化工大学化工资源有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研究方向:无机功能薄膜材料;新型催化材料。
学术兼职:
Chem. Commun., J.Phys. Chem., J. Mater. Chem., Chem. Eng. Sci., Chem. Eng. J., Ind. Eng. Chem.Res.,Biosens. Bioelectron., Electrochem. Commun., Appl.Clay Sci.,无机化学学报,化学学报等刊物审稿人。
主要研究领域:
无机功能材料;新型催化材料
代表性论文:
1)  Dongpeng Yan, Jun Lu,* JingMa, Min Wei,* David G. Evans, Xue Duan, Reversiblythermochromic, fluorescent ultrathin films with a supramoleculararchitecture, Angew. Chem. Int. Ed., 2011, 50, 720–723.
2) Jingbin Han, Yibo Dou, Min Wei,*David G. Evans, Xue Duan, Erasable nanoporous antireflection coatingsbased on the reconstruction effect of layered double hydroxides, Angew.Chem. Int. Ed., 2010, 49, 2171–2174.
3) Dongpeng Yan, Jun Lu,* Min Wei,*Jingbin Han, Jing Ma, Feng Li, David G. Evans, Xue Duan, Poly(p-phenylene)anionic derivative/layered double hydroxides ultra thin films with blueluminescence by layer-by-layer assembly, Angew. Chem. Int. Ed.,2009, 48, 3073–3076.
4) Wenying Shi, Shan He, MinWei,* David G. Evans, Xue Duan, Optical pH sensor with rapidresponse based on a fluorescein-intercalated layered doublehydroxide, Adv. Funct. Mater.,2010, 20,3856–3863.
5) Jingbin Han, Xiangyu Xu, XiuyingRao, Min Wei,* David G. Evans, Xue Duan, Layer-by-layer assembly oflayered double hydroxide/cobalt phthalocyanine ultrathin film and itsapplication for sensors, J. Mater. Chem., 2011, 21, 2126–2130.
6)  Jingbin Han, Dongpeng Yan,Wenying Shi, Jing Ma, Hong Yan, Min Wei,* David G. Evans, XueDuan, Layer-by-layer ultrathin films of azobenzene-containing polymer/layereddouble hydroxides with reversible photoresponsive behavior, J.Phys. Chem. B,2010, 114, 5678–5685.
7) Wenying Shi, Zhiyong Sun, MinWei,* David G. Evans, Xue Duan, Tunable photoluminescence propertiesof fluorescein in a layered double hydroxide matrix by changing the interlayermicroenvironment, J. Phys. Chem. C,2010, 114, 21070–21076.
8) Yufei Zhao, Shan He, MinWei,* David G. Evans, Xue Duan, Hierarchical films of layered doublehydroxides by using a sol–gel process and their high adaptability in watertreatment, Chem. Commun., 2010, 46, 3031–3033.
9) Xinrui Wang, Jun Lu, Wenying Shi,Feng Li, Min Wei,* David G. Evans, Xue Duan, Athermochromic thin film based on host-guest interactions in alayered double hydroxide, Langmuir, 2010, 26,1247–1253.
10) Yufei Zhao, Min Wei,* JunLu, Zhong Lin Wang,* Xue Duan, Biotemplated hierarchical nanostructure oflayered double hydroxides with improved photocatalysis performance, ACSNano, 2009, 3, 4009–4016.
获奖成果:
作为主要参与者获2004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
招生专业:
    化学,应用化学
招生要求:
     脚踏实地,勤学好问,善于思考,勇于进取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文章仅用于材料专业知识和市场资讯的交流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个人或组织若对文章版权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存有疑义,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17

帖子

21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1
沙发
发表于 2018-10-17 08:42:59 | 只看该作者
2018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水滑石超薄二维材料的可控制备及其电催化分解水性能研究
批准号        21871021        学科分类        ( )
负责人        卫敏        职称                单位名称        北京化工大学
资助金额        65万元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起止年月        2019年01月01日 至 2022年12月31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

主题

82

帖子

112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12
板凳
发表于 2019-12-7 18:20:05 | 只看该作者
2019年6月29日,第十五届中国青年科技奖颁奖大会在哈尔滨举行,来自全国100位科技工作者获此殊荣。我校化学学院卫敏教授荣获本届中国青年科技奖。
       中国青年科技奖在钱学森、朱光亚等老一辈科学家提议下于1987年设立,由中共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科协、共青团中央四家共同主办。该奖项每两年评选一届,每届表彰不超过100个名额,三十年来为促进青年人才脱颖而出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次获奖者由评审委员会从1167名有效候选人中经初评、复评和终评程序评审产生,他们是我国青年科技工作者的杰出代表,在各自的研究领域都作出了重大贡献,将人生抱负融入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之中,力求提升我国经济、科技等各项实力
      卫敏,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012),曾入选2017年度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同年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被授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
      她所教授领导的研究团队,长期从事于二维插层化学和功能材料领域,在Nature Commun.、Chem、J.Am.Chem.Soc、Angew.Chem.Int.Ed、Adv.Mater.等刊物发表SCI收录研究论文150余篇,发表论文他引8200余次,申请国家发明专项50余件(已获得授权30余件)。
卫敏教授爱岗敬业,恪守科学道德、学风严谨,长期扎根教学科研一线,是我校化学学科带头人,其长期从事的二维化学与功能材料研究,已发展成为北京化工大学的特色研究方向,为我校化学学科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她潜心教书育人,高度重视研究生培养质量和水平,在长期工作中形成了系统的教学和育人方法。在我校工作18年以来,协助段雪院士培养研究生一百余人。
       其中1人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3人获北京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人获 “北京市高校成才表率”奖;1人获 “北京高校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1人获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资助;2人入选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1人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获得唐敖庆奖学金9人,北京化工大学校长奖学金5人,国家奖学金35人次。毕业研究生晋升教授5人,副教授12人,大多数成为单位科研和技术的骨干力量,为国家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7

主题

117

帖子

149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49
地板
发表于 2020-5-20 20:14:06 | 只看该作者
化学学院卫敏教授(通讯作者)研究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题为“Platinum–copper single atom alloy catalysts with high performance towards glycerol hydrogenolysis” (Nat. Commun. 2019, 10, 5812)的研究论文。该团队提出了以层状水滑石CuMgAl-LDHs为前体,通过LDHs结构拓扑转变和化学刻蚀两步法,制备了PtCu单原子合金催化剂(简称PtCu-SAA)。其中Pt是以单原子状态分布于Cu纳米颗粒表面,实现了贵金属Pt的最高利用率及构筑Pt-Cu界面位点的最大化,显著提升了甘油氢解制备1,2-丙二醇的催化性能。采用多种原位表征手段,并结合DFT理论计算,揭示了PtCu-SAA的 Pt-Cu界面位点是甘油氢解反应的本征活性位点,Pt-Cu界面位点协同催化改变了反应路径、降低了反应能垒。该PtCu单原子合金催化剂对甘油氢解制备1,2-丙二醇反应表现出优异的催化性能,其TOF值高达2.6×103 h-1,是目前报道的最高值。该工作建立的方法可拓展到制备其他单原子合金催化剂,在贵金属高效利用及生物质平台分子转化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左图:PtCu-SAA催化剂制备及表征;中图:催化活性位点确定;右图:不同位点反应中间产物和路径比较。
本文第一作者是我校化学学院博士生张茜和崔国庆(共同一作),卫敏教授、张欣副教授、郑黎荣副研究员和洪崧副研究员为本文的通讯作者,北京化工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为合作单位。本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的资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版权声明|一起进步网 ( 京ICP备14007691号-1

GMT+8, 2024-4-20 18:52 , Processed in 0.093843 second(s), 4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