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598|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专家学者] 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杨清正

[复制链接]

59

主题

62

帖子

68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6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4-13 18:57:52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杨清正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理学博士(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博士后(路易斯巴斯德大学、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多年来主要从事超分子光化学的研究,在光捕获体系的构筑、基于光顺反异构化反应的分子力学探针的开发以及光致发光络合物的合成等研究中取得了创新性的研究成果。在国际核心期刊如Nature Nanotechnology, J. Am. Chem. Soc.和Angew. Chem. In. Ed.等上发表文章80余篇,研究结果曾被多家杂志如Nature等正面报道评述。

杨清正  ,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理学博士(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博士后(路易斯巴斯德大学、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
通信地址:北京市新街口外大街19号 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
邮编:100875
电话:010 5880 6828
电子邮箱: qzyang@bnu.edu.cn
获奖及荣誉
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2015)
获牛顿高级学者基金 (2015)
获2013年度亚洲及大洋洲光化学会青年科学家奖 (2014)
获基金委优秀青年科学基金 (2012)
获中科院“百人计划”资助 (2010)
研究兴趣
1.        光响应分子组装体系
2.        基于组装的新型发光材料
3.        检测生物分子的荧光探针
代表性论文
1.        Qing-Zheng Yang, Zhen Huang, Timothy J. Kucharski, Daria Khvostichenko, Joseph Chen and Roman Boulatov*, A Molecular Force Probe, Nat. Nanotechnol. 2009, 4, 302-306.
2.        Hui-Qing Peng, Yu-Zhe Chen, Yan Zhao, Qing-Zheng Yang*, Li-Zhu Wu, Chen-Ho Tung, Li-Ping Zhang, Qing-Xiao Tong*, Artificial Light-Harvesting System Based on Multifunctional Surface-Cross-Linked Micelles, Angew. Chem. Int. Ed. 2012, 51, 2088-2092.
3.        Li-Ya Niu, Ying-Shi Guan,Yu-Zhe Chen, Li-Zhu Wu, Chen-Ho Tung and Qing-Zheng Yang* BODIPY-Based Ratiometric Fluorescent Sensor for Highly Selective Detection of Glutathione over Cysteine and Homocysteine J. Am. Chem. Soc. 2012, 134, 18928−18931.
4.        Jiang-Fei Xu, Yu-Zhe Chen, Dayong Wu, Li-Zhu Wu, Chen-Ho Tung, Qing-Zheng Yang*, Photoresponsive Hydrogen-Bonded Supramolecular Polymers Based on a Stiff Stilbene Unit. Angew. Chem. Int. Ed. 2013, 52, 9738-9742.
5.        Xuzhou Yan, Jiang-Fei Xu, Timothy R. Cook, Feihe Huang*, Qing-Zheng Yang*, Chen-Ho Tung and Peter J. Stang*, Photoinduced transformations of stiff-stilbene-based discrete metallacycles to metallosupramolecular polymers, Proc. Natl. Acad. Sci. U.S.A. 2014, 111, 8717-8722.
6.        Hui-Qing Peng, Jiang-Fei Xu, Yu-Zhe Chen, Li-Zhu Wu, Chen-Ho Tung, Qing-Zheng Yang*, Water-Dispersible Nanospheres of Hydrogen-Bonded Supramolecular Polymers and Their Application for Mimicking Light-Harvesting System, Chem. Commun. 2014, 50, 1334-1337.
7.        Jiang-Fei Xu, Yu-Zhe Chen, Li-Zhu Wu, Chen-Ho Tung, Qing-Zheng Yang*,  Synthesis of a Photoresponsive Cryptand and Its Complexations with Paraquat and 2,7-Diazapyrenium, Org. Lett. 2014, 16, 684-687.
8.        Hui-Qing Peng, Li-Ya Niu, Yu-Zhe Chen, Li-Zhu Wu, Chen-Ho Tung*, Qing-Zheng Yang*, Biological Applications of Supramolecular Assemblies Designed for Excitation Energy Transfer, Chem. Rev. 2015, 115, 7502-7542.
9.        Li-Ya Niu, Yu-Zhe Chen, Hai-Rong Zheng, Li-Zhu Wu, Chen-Ho Tung and Qing-Zheng Yang*, Design Strategies of Fluorescent Probes for Selective Detection Among Biothiols, Chem. Soc. Rev. 2015, 44, 6143-6160.
10.        Peng-Zhong Chen, Yu-Xiang Weng, Li-Ya Niu, Yu-Zhe Chen, Li-Zhu Wu, Chen-Ho Tung, Qing-Zheng Yang*, Light-Harvesting Systems Based on Organic Nanocrystals to Mimic Chlorosomes, Angew. Chem. Int. Ed. 2016, 55, 2759-2763.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文章仅用于材料专业知识和市场资讯的交流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个人或组织若对文章版权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存有疑义,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

主题

53

帖子

85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85
沙发
发表于 2018-11-10 14:43:58 | 只看该作者
10月17日,应“手性分子合成组装及应用”教育部创新团队和杭州师范大学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院李世军教授邀请,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杨清正教授到我校进行学术交流和访问。
杨清正作了题为“基于超分子组装的光捕获体系”的学术报告。材化学院四十余名相关研究领域的师生认真聆听了本次报告。杨清正老师从光合作用出发,系统地介绍了超分子光捕获体系的基本概念、发展历史、光给体受体之间的空间排布与体系发光的关系,分享了超分子光捕获所面临的挑战及基于此体系的新型发光材料等最新研究成果。报告引起了在场师生的广泛兴趣,与会人员积极提问并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讨论。本次报告开阔了与会材化学院师生的学术视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

主题

36

帖子

4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40
板凳
发表于 2019-8-19 08:44:54 | 只看该作者
2019年4月23日下午,北京师范大学杨清正教授做客湖南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为我院师生带来一场题为“选择性检测生物硫醇的荧光探针”的学术报告。报告由我院谢青季教授主持,化学化工学院部分老师、研究生聆听了此次报告。
    本次报告杨教授对课题组在生物硫醇检测方面的工作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取得了许多创新性成果,包括:1) 提出了两步反应检测机制,为发展新型选择性检测生物硫醇的荧光探针提供了新思路;2) 发展了一系列基于该检测机制的选择性检测生物硫醇的荧光探针;3) 探索了复杂样品中生物硫醇的检测,实现了血浆中三种生物硫醇的同时定量分析。报告的内容对我院相关课题组的研究工作有很大的帮助,其中对研究想法的诞生,到最后获得成果这一过程的详细描述对同学们的科研之路也有很大的启发作用。报告引起了在场师生的广泛兴趣,大家都积极与他进行交流讨论,让同学们受益匪浅,获得了在座听众的阵阵掌声。
    杨清正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理学博士(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博士后(路易斯巴斯德大学、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多年来主要从事超分子光化学的研究,在光捕获体系的构筑、基于光顺反异构化反应的分子力学探针的开发以及光致发光络合物的合成等研究中取得了创新性的研究成果。在国际核心期刊如Nature Nanotechnology, J. Am. Chem. Soc.和Angew. Chem. In. Ed.等上发表文章80余篇,研究结果曾被多家杂志如Nature等正面报道评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

主题

42

帖子

58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58
地板
发表于 2019-12-14 10:37:11 | 只看该作者
2019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具有近红外二区发光的超分子聚合物光捕获体系
批准号        21971023       
学科分类        超分子复合物与聚合物 ( B010605 )
项目负责人        杨清正               
依托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
资助金额        68.00万元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研究期限        2020 年 01 月 01 日 至2023 年 12 月 31 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

主题

83

帖子

121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21
5#
发表于 2020-3-10 15:53:47 | 只看该作者
长余辉发光是指断开光源后,仍能持续发光数秒或者小时以上的发光现象。它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发光现象,如古代帝王梦寐以求的夜明珠在漫漫黑夜仍能发出夺目的光芒。长余辉发光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应急照明、信息存储、防伪、加密和生物成像等前沿科学领域。其中,有机长余辉材料由于成本低廉、结构易修饰等优点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兴趣。在过去的十多年中,国内外学者报道了数个具有超长发光时间的室温有机长余辉发光材料,但是多数材料仅显示一种长余辉颜色,需利用发射波长的强度变化进行防伪、数据加密等实际应用。近年来,新型的变色有机长余辉发光材料,因为可以提供额外的加密模式而提高防伪的安全性,逐渐引起了实验学家的高度关注,但对于实验和理论化学家仍然是一个极具挑战的课题,特别是单组分的室温有机变色长余辉材料。
最近,杨清正教授、崔刚龙教授和方维海教授课题组合作报道了基于4,4'-双(9H-咔唑-9-基)联苯晶体(pCBP)的单组分室温有机变色长余辉发光材料。该有机晶体在激发源被移去后的一段时间内,其长余辉颜色随时间呈现出从蓝色到橙色的变化。实验研究表明该奇特的发光特性是由衰减速率不同的蓝光和橙光两个发射峰造成的。发射光谱分析及高精度理论计算表明,蓝光和橙光发射峰分别来自于长寿命的热激活延迟荧光(TADF)和室温磷光(RTP)。超长TADF是由S1与T1间较小的能量差以及从T1到S1缓慢的反向系间窜跃效率引起的。此外,pCBP晶体的TADF和RTP的发光波长显著不同,波峰位于430 nm和560 nm。计算结果表明双发射波长的较大能差主要来自于S1和T1极小结构处S0能量的较大差异(见图1)。


论文的第一作者和共同第一作者分别为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王建新和方业广。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大力资助。相关论文信息:Jian-Xin Wang, Ye-Guang Fang, Chun-Xiang Li, Li-Ya Niu, Wei-Hai Fang, Ganglong Cui, and Qing-Zheng Yang. “Time-Dependent Afterglow Color in a Single-Component Organic Molecular Crystal.” Angew. Chem. Int. Ed. 2020, DOI: 10.1002/anie.20200114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版权声明|一起进步网 ( 京ICP备14007691号-1

GMT+8, 2024-4-19 10:50 , Processed in 0.104820 second(s), 3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