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0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材料资讯] 朱晓张:通过协同富勒烯和非富勒烯受体实现具有分级形貌的高效有机三元太阳能电池

[复制链接]

20

主题

36

帖子

44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44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9-23 09:33:24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maiwang 于 2018-9-23 09:34 编辑

采用多种光吸收材料来拓宽吸收光谱的三元有机光伏(TOPVs)被认为是实现高能量转换效率(PCE)的重要手段。TOPV的性能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能够形成匹配的电子结构和合适的微观形貌的材料组合来产生和传输电荷。尽管最近有一些成功的实践和报道,但如何在复杂动力学平衡的指导下操纵多组分共混物的形貌,以最大光生电流并减少不同来源的电压损耗通道,这一基本挑战远未得到满足。因此,使用合适的材料和后处理过程来实现可以最大化电荷产生和提取的理想形态,是提高器件效率的重要途径。由此出发,结合富勒烯和非富勒烯受体(NFAs)可能是有利的,因为富勒烯衍生物(PCBM)是良好的电子传输介质,而NFAs具有良好的光吸收和高度可调的能级排列。此外,由于NFAs体系的电荷分离过程中的驱动力较小,相应的器件得到的开压损耗[定义为Eloss = Egopt − qVoc (其中Egopt是光带隙,Voc是开路电压,q是基本电荷)]很低。

近日,中科院化学所的朱晓教授、瑞典林雪平大学的张凤玲教授以及上海交通大学刘烽教授(共同通讯)联合在Nature Energy上发表文章,题为:High-efficiency small-molecule ternary solar cells with a hierarchical morphology enabled by synergizing fullerene and non-fullerene acceptors。作者通过将小分子给体与富勒烯和非富勒烯受体相结合,实现了三元太阳能电池13.20 ± 0.25%的高能量转换效率,这形成了由PCBM组成的电荷运输高速公路和精细的非富勒烯小相分离路径组成的分级形貌。载流子生成和传输实现了最佳平衡,同时降低了电压损耗。这种分级形貌充分利用了富勒烯和非富勒烯受体的各自优势,证明了它们在有机光伏中的不可或缺性。
作者设计了有趣的三元共混物,使用分子给体(BTR)、NFA (NITI)和富勒烯受体(PC71BM)组分,在300 nm的活性层厚度下,器件效率高达13.20±0.25 %。与BTR : NITI BOPVs相比,作者观察到几乎所有器件参数都有提升以及电荷传输和复合都有协同改善,PCE增强了一倍。这种改进是由于从详细的相分离和材料结晶之间的平衡中获得的分级形貌,这表明材料和界面之间达到了微妙的平衡。作者通过使用SVA来操纵薄膜形态,BTR结晶可以将NITI分子推出,这导致PC71BM边界处的NITI的富集,且PC71BM和(BTR:NITI)之间呈现出有利于光电转化的face-on分子堆积取向。此外BTR和PC71BM之间的电荷转移状态可以被抑制以减少能量损失,并且载流子可以通过级联能量通道有效地传输,因此这种分级形貌结构有利于性能的提升。NITI是提高器件Voc的关键,并贡献了近红外光谱区的额外吸收。PC71BM的大相分离框架和良好的BTR结晶度平衡了载流子传输并减少了双分子复合并提升了填充因子FF。

文献链接:High-efficiency small-molecule ternary solar cells with a hierarchical morphology enabled by synergizing fullerene and non-fullerene acceptors,( Nature Energy, 2018, DOI: 10.1038/s41560-018-0234-9)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文章仅用于材料专业知识和市场资讯的交流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个人或组织若对文章版权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存有疑义,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版权声明|一起进步网 ( 京ICP备14007691号-1

GMT+8, 2024-4-24 15:06 , Processed in 0.089432 second(s), 3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