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86|回复: 0

[材料资讯] 张腾飞:高效电化学储能技术重点实验室在Joule杂志发表科研成果

[复制链接]

14

主题

31

帖子

3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3
发表于 2018-10-10 15:57: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8年8月,能源材料类顶级综合期刊《Joule》(Cell姊妹刊)发表了由我校(第一单位)与上海大学、日本广岛大学、北海道大学合作完成的研究论文“Ammonia, a Switch for Controlling High Ionic Conductivity in Lithium Borohydride Ammoniates”(Joule, 2, 1522-1533, 2018)。这是我校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江苏省高效电化学储能技术重点实验室在电化学储能领域取得的又一项重要进展。
  锂离子电池技术的进步离不开电解质材料的创新。与传统的液态电解质相比,固态电解质更安全,易于装配,价格低廉。然而,由于其在室温下的低离子电导率,固态电解质的大规模应用目前受到限制。基于以上背景,我校张腾飞副研究员及其合作者跳出传统的元素掺杂方法,通过引入气体分子(氨气)到LiBH4中,调节不同温度下的“固-气”动态平衡,进而控制氨化物微观晶体结构变化,以期达到在宏观条件下控制物质的锂离子电导率。实验结果表明,Li(NH3)nBH4(0<n≤2)在室温附近表现出较高的离子电导率,在40度时的锂离子电导率达到10-3 S/cm级别,媲美传统的液态电解质。化学类顶级综合期刊《Chem》(IF:14.1,Cell姊妹刊)对该工作进行了引用和跟踪报道“High Li-Ion Conductivity in a Hydride-type Solid-State Electrolyte: The Ammonia Effect”(Chem, 4, 1770-1772, 2018)。该工作为全固态锂离子电池的研究提供了另一条解决思路。

氨化物晶体结构

氨化物晶体结构
图1 A 氨化物晶体结构;B 硼氢化锂晶体结构;C 硼氢化锂和氨化物锂离子固态电导率。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文章仅用于材料专业知识和市场资讯的交流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个人或组织若对文章版权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存有疑义,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 · Joule|主题: 26, 订阅: 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版权声明|一起进步网 ( 京ICP备14007691号-1

GMT+8, 2024-4-19 04:27 , Processed in 0.217402 second(s), 4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