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228|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学者专家] 四川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傅强教授

  [复制链接]

200

主题

233

帖子

358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5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3-20 16:37:30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傅强,教授,博士生导师,1993年获四川大学高分子材料加工专业博士学位。1995.1-1997.12美国阿克隆大学博士后,1999.8-2000.9德国Freiburg大学洪堡学者,1999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2002受聘为教育部长江学者。现任四川大学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委员,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中国化学会高分子专业委员会委员,人事部博士后管委会专家组成员,高分子学报副主编,国际知名期刊Polymer 顾问编委。


傅强
职 称: 教授
所属学科: 高分子材料
导师情况: 博导
E-mail: qiangfu@scu.edu.cn
个人主页: http://www.scufugroup.com/



傅强教授主要从事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中的形态控制和聚合物共混改性与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承担并完成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四川省科委等资助的多项科研课题,以及多项与企业合作的研究课题。出版专著1部,发表学术论文270余篇,被SCI收录240余篇,论文被SCI等引用达3000余次。获得授权发明专利25项。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第一完成人,2010),全国先进工作者(2010),国家技术进步二等奖(第一完成人,2009),中国石油和化工协会技术发明一等奖(第一完成人,2008),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第一完成人,2007), 四川省自然科学一等奖(第一完成人,2005)、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一完成人,1999)、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一完成人,2003)和宝钢优秀教师奖(1999)。


1.  Li Zhu, Xin Zhou, Yuhang Liu, and Qiang Fu*, Highly Sensitive, Ultra-Stretchable Strain Sensors Prepared by Pumping Hybrid Fillers of Carbon Nanotubes /Cellulose Nanocrystalinto Electrospun Polyurethane Membranes, 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2019, 11 (13), pp 12968–12977
2.   Xiang Zhang, Kai Wu, Yuhang Liu, Bowen Yu, Qin Zhang, Feng Chen∗, Qiang Fu∗,Preparation of Highly Thermally Conductive but Electrically Insulating Composites by Constructing a Segregated Double Network in Polymer Composites,Composit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9,175, 135-142
3.  Kunkun Zhu#, Hu Tu#, Pengcheng Yang, Cuibo Qiu, Donghui Zhang, Ang Lu*, Longbo Luo, Feng Chen, Xiangyang Liu, Lingyun Chen, Qiang Fu*, Lina Zhang*, Mechanically Strong Chitin Fibers with Nanofibril Structure, Biocompatibility and Biodegradability, Chem. Mater., 2019, 31 (6), pp 2078–2087 DOI: 10.1021/acs.chemmater.8b05183
4.   Lingyu Wu, Kai Wu, Chuxin Lei, Dingyao Liu, Rongni Du, Feng Chen and Qiang Fu,  Surface Modifications of Boron Nitride Nanosheets for Poly(vinylidene Fluoride) Based Film Capacitor: Artful Virtue of Edge-Hydroxylation, J.Mater. Chem. A, 2019,7, 7664-7674 DOI:10.1039/C9TA00616H
5.   Wenjing Ji, Hua Deng∗∗, Chengxiao Sun, Qiang Fu∗, Nickel hydroxide as novel filler for high energy density dielectric polymer composites , Composit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172 (2019) 117–124
6. HuixianZhang, Hongwei Bai, Shihao Deng, Zhenwei Liu, Qin Zhang, Qiang Fu∗, Achieving all-polylactidefibers with significantly enhanced heat resistance and tensile strength via in situ formation of nanofibrilized stereocomplex polylactide, Polymer, 2019, 16.13-20
7.   Shihao Deng, Hongwei Bai,* Zhenwei Liu, Qin Zhang, and Qiang Fu*, Toward supertough and heat-resistant stereocomplex-typepolylactide/elastomer blends with impressive melt stability viainsitu formation of graft copolymer during one-pot reactive meltblending, Macromolecules, 2019,52,1718-1730
8. Zhenwei Liu, Meirui Fu, Fangwei Ling, Guopeng Sui, Hongwei Bai*, Qin Zhang,Qiang Fu*, Stereocomplex-type polylactide with bimodal melting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toward desirable melt-processability andthermomechanical performance, Polymer, 2019, 169, 21-28
9.   Yuhang Liu, Xunen Wu, Yuxin Tian, Xiaoyao Zhou, BowenYu, Qin Zhang, Rongni Du, QiangFu*, Feng Chen*, Largely Enhanced Oxidationof Graphite Flakes via Ammonium Persulfate Assisted Gas Expansion for thePreparation of Graphene Oxide Sheets, Carbon, 2019,146, 618-626
10.  Guopeng Sui, Ke Wang, Shuman Xu, Zhenwei Liu, Qin Zhang, Rongni Du, Qiang Fu∗, The combined effect of reactive and high-shear extrusion on the phase morphologies and properties of PLA/OBC/EGMA ternary blends,  Polymer, 2019, 169, 66-73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文章仅用于材料专业知识和市场资讯的交流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个人或组织若对文章版权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存有疑义,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4

主题

77

帖子

81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81
沙发
发表于 2018-4-10 09:14:33 | 只看该作者
通过高速挤出制备高性能PBS/PETG共混材料
樊茂 , 傅思睿 , 郭硕 , 陈枫 , 傅强 ,
四川大学 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高分子材料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成都 610065
通讯作者: 傅强, qiangfu@scu.edu.cn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金号51721091 21627804)资助项目

摘要: stringUtils.convertMathHtml(通过高速挤出技术制备了高性能聚丁二酸丁二醇(PBS)/聚(乙二醇-co-环己烷-1, 4-二甲醇对苯二酸酯)(PETG)共混材料,研究了不同PETG含量和不同螺杆转速对共混材料相区尺寸和性能的影响. 研究发现PETG质量分数存在一个最佳用量:即为20%时,随着转速的提高PETG分散相相尺寸从最初的2.27 μm逐渐降低到0.89 μm. 与此同时,共混材料的屈服强度从最初的26.2 MPa增加到33.4 MPa,提高了27.5%. 断裂伸长率也从最初的13.3%提高到133.3%,实现了从脆性断裂到韧性断裂的转变. 而当PETG的质量分数为10%或30%时,提高转速对PETG分散相的相尺寸减少不多,对共混材料力学性能有一定提升. 最佳用量的存在表明高速挤出引起的相区尺寸减少是一个破碎与聚并动态平衡的过程. 将不同的组成和加工的转速下获得的共混物的屈服强度与分散尺寸成作图,发现他们成近似的反比关系,进一步证明PETG减小分散相相尺寸对共混材料性能提升的重要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主题

41

帖子

4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43
板凳
发表于 2018-11-1 14:53:17 | 只看该作者
 中国化学会纤维素专业委员会筹备委员会于2018年10月17日在武汉召开选举会议。由中国化学会常务理事张俐娜教授主持,通过无记名投票,在43名委员候选人中差额选举产生39名委员。
  在随后召开的委员会第一次工作会议上,通过无记名投票选举四川大学傅强教授为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张军研究员、南京林业大学金永灿教授、武汉大学蔡杰教授和华中科技大学杨光教授为委员会副主任。新届期将自2018至2022年。
  新成立的委员会聘请武汉大学张俐娜教授和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黄勇研究员担任顾问,聘期将自2018年至2022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22

帖子

24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4
地板
发表于 2019-5-28 09:02:09 | 只看该作者
主题 高分子加工技术的发展与创新
活动时间 2019年05月24日 10:00 - 2019年05月24日 12:00
活动地址 中山大学丰盛堂芙兰学术中心A403讲学厅
主讲人 傅强 教授,四川大学
主持人 陈旭东 教授
报告摘要:


高分子材料的绿色发展方向是生物基可生物降解高分子,例如聚乳酸(PLA)材料,但是由于聚乳酸有耐热性差、韧性差和易水解降解的缺点,严重限制了PLA作为工程塑料的广泛应用。报告人主要介绍其课题组最近在PLA材料方面的研究进展,提出金属粉末冶金启发的sc-PLA低温加工成型,应用于高分子加工的全新方法,首次获得了高透明(85%-90%),高结晶度(50%-55%),高耐热(T225℃)可降解聚乳酸工程塑料,通过调控结晶形态实现聚乳酸的高性能化。


报告人简介:
傅强,教授,博士生导师,1993年获四川大学高分子材料加工专业博士学位。1995.1-1997.12美国阿克隆大学博士后,1999.8-2000.9德国Freiburg大学洪堡学者,1999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2002受聘为教育部长江学者。现任四川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中国化学会纤维素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塑料加工协会副理事长;2010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2011年国家创新群体学术带头人,2013年入选教育部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际期刊Polymer副主编,国际期刊Composit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的国际编委,国内期刊高分子学报,高等学校化学学报(中英文版)、功能高分子学报等杂志编委,亚洲聚合物加工学会AWPP执行委员会委员。傅强教授主要从事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和聚合物共混改性与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被SCI收录400余篇,论文被SCI引用10000余次。入选爱思唯尔(Elsevier)2014、2015、2016.2017 年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材料类)。获准国家发明专利40余项。获中国化学会高分子基础研究王葆仁奖(2017年);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第一完成人,2014),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第一完成人,2009),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第一完成人,2010),获国际著名高分子期刊Polymer冯新德优秀论文奖(2009),获中国石化协会技术发明一等奖(第一完成人,2008),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第一完成人,2007), 获中国化学会高分子邀请报告荣誉奖(2007),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第一完成人,2005)、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一完成人,1999)、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一完成人,2003)和宝钢优秀教师奖(1999), 编写专著一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2

主题

304

帖子

51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512
5#
发表于 2020-4-4 10:29:57 | 只看该作者
基于导电高分子复合材料(CPCs)的应变传感器由于其广阔的应用前景,近年来受到了极大的关注。对于大多数由导电填料填充的弹性体复合材料而言,在应变下由于相邻填料之间的接触减少或者隧道距离增加会出现电导率下降的现象。但是,镍/聚氨酯复合材料在填充含量高于一定值时会出现拉伸电导率增加,而在低含量下拉伸时电导率随应变增加而降低,导致这一有填料含量依赖性的应变敏感现象的机理尚不清楚。基于此,四川大学傅强教授课题组采用交流阻抗分析研究了这一特殊敏感行为的机理,通过实验得出的一系列微观参数给出了在应变下导电网络不同的演化模式,合理解释了这一现象。上述工作发表在《高分子学报》2020年“高分子优秀青年学者专辑”。
实验采用阻抗分析研究了金属镍填充的聚氨酯复合材料在拉伸应变下导电网络演变。一些反映网络结构和电子传输方式的关键性参数,例如:隧道电阻、团聚体电阻等通过拟合得以量化,并通过分析这些结果在不同应变下的变化规律推测了导电网络的演化模型。结果表明:对于27.5 vol%填料含量的复合材料,由于含量接近逾渗区域,且在外力作用下团聚体维度发生了变化,由需要高逾渗含量的零维转变为较低逾渗含量的一维形貌。这种转变使得复合材料的逾渗在拉伸下提前到来,即出现了拉伸逾渗现象。而对于25 vol%填料含量的复合材料,团聚体的维度在拉伸过程中也出现类似的转变,但由于含量太低,在拉伸下依然是导电网络破坏占主导地位,即在拉伸下电阻增大。
四川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田可是该论文的第一作者,邓华教授为通讯作者。该项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金号51773139,51922071)的资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9

主题

147

帖子

185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85
6#
发表于 2020-5-5 13:07:15 | 只看该作者
柔性和高导电性纤维由于其在可穿戴电子设备领域中的巨大潜力而备受关注,但是如何在确保高导电性的同时实现高柔性仍然是一个挑战。通过同轴纺丝制备聚电解质包裹的石墨烯纤维提供应对这一挑战的策略。本文,四川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傅强教授课题组提出选择具有优异的热稳定性和机械性能的芳族聚酰胺纳米纤维(ANF)作为石墨烯线材的高级涂层材料,从而通过热还原来实现GO的还原。得益于ANF和石墨烯优异的固有特性,同轴纤维不仅显示出高导电性,而且机械性能也得到了显着提高。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000862232030401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5

主题

126

帖子

140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40
7#
发表于 2020-11-23 16:06:46 | 只看该作者
2020年11月23日,由Polymer期刊中国区和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高分子物理与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办的第十四届“冯新德高分子奖”报告会以网络会议形式举行。我院傅强教授荣获“最佳文章奖”,获奖论文为“Achieving all-polylactide fibers with significantly enhanced heat resistance and tensile strength via in situ formation of nanofibrilizedstereocomplexpolylactide”。
“冯新德高分子奖”于2006年由ELSEVIER出版集团出资设立,以纪念冯新德先生作为我国著名化学家和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高分子化学的开拓者之一对中国高分子科学的卓越贡献,旨在奖励每年度发表在Polymer期刊上的中国最优秀文章作者。本年度参选文章共287篇,评选出1篇“最佳文章奖”和14篇“最佳文章提名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版权声明|一起进步网 ( 京ICP备14007691号-1

GMT+8, 2024-4-25 17:45 , Processed in 0.095743 second(s), 4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