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911|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专家学者] 杭州师范大学徐利文

[复制链接]

19

主题

28

帖子

4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4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9-23 15:44:53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徐利文杭州师范大学教授。博士毕业后先后在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羰基合成与选择氧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副研究员,主任助理)、杭州师范大学有机硅化学及材料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研究员,科研团队负责人)从事研究工作,期间还先后在法国国家科研中心、新加坡国立大学及东京大学(JSPS学者)从事合作研究工作,近年来还先后被遴选为杭州市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杭师大校学术委员会委员,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目前主要从事不对称催化合成及有机硅化学、均相催化及有机硅新材料等方面的研究,先后主持了10余项省部级及以上各类科技项目,迄今已在Chem. Soc. Rev., Angew. Chem. Int. Ed.等化学类国际著名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50余篇,并已被引用超3000次(H因子为29);近年来已获得国内外科技成果奖励5项,包括2项省部级自然科学二等奖及1项德国的Thieme Chemistry Journal Award国际学术奖。

个人简介:
姓名:徐利文
职称: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学历:博士(后)
电子信箱:liwenxu@hznu.edu.cnlicpxulw@yahoo.com
出生年月:1976年6月
研究方向:有机化学、有机硅化学、均相与不对称催化
毕业学校: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职务:有机硅化学及材料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


近5年来的代表性成果:
1. Xing-Feng Bai, Tao Song, Zheng Xu, Chun-Gu Xia, Wei-Sheng Huang, Li-Wen Xu*,Aromatic Amide-derived Non-Biaryl Atropisomers As Highly Efficient Ligands in Silver-Catalyzed Asymmetric Cycloaddition Reactions, Angew. Chem. Int. Ed. 2015, 54, 5255-5259.
2. Li-Wen Xu*, Yun Chen, Yixin Lu, Catalytic Silylations of Alcohols: Turning Simple Protecting-Group Strategies into Powerful Enantioselective Synthetic Methods, Angew. Chem. Int. Ed., 2015, 54, 9456–9466.
3. Xing-Feng Bai, Zheng Xu, Chun-Gu Xia, Zhan-Jiang Zheng, and Li-Wen Xu*, Aromatic-Amide-derived Non-biaryl Atropisomer As Highly Efficient Ligand for Asymmetric Silver-Catalyzed [3+2] Cycloaddition, ACS Catalysis, 2015, 5, 6016-6020.
4. Zheng Xu, Li-Wen Xu*, Development of Ar-BINMOL-derived Atropisomeric Ligands with Matched Axial and sp3-Central Chirality for Catalytic Asymmetric Transformations, The Chemical Record, 2015, 15, 925-948.
5. Zheng Xu, Li-Wen Xu*, Catalytic Silylation of Arenes with Hydrosilanes: Environmentally Benign Evolution from Transition Metal-Catalyzed C-X Bond Cleavage to Transition-Metal-Free C-H Bond Activation, ChemSusChem, 2015, 8, 2176-2179.
6. Tao Song, Li Li, Wei Zhou, Zhan-Jiang Zheng, Yuan Deng, Zheng Xu, Li-Wen Xu*, Enantioselective Copper-Catalyzed Azide-Alkyne Click Cycloaddition to Desymmetrization of Maleimide-based Bis-alkynes, Chem. Eur. J. 2015, 21, 554-558.
7. Cheng Dong, Tao Song, Xing-Feng Bai, Yu-Ming Cui, Zheng Xu, and Li-Wen Xu*, Enantioselective Conjugate Addition of Cyanide to Chalcones Catalyzed by Magnesium-Py-BINMOL Complex, Catal. Sci. Tech., 2015, 5, 4755-4759.
8. Long-Sheng Zheng, Yun-Long Wei, Ke-Zhi Jiang, Yuan Deng, Zhan-Jiang Zheng, and Li-Wen Xu*, Enantioselective Fluorination of b-Ketoamides Catalyzed by Ar-BINMOL-derived Salan-Copper Complex, Adv. Synth. Catal., 2014, 356, 3769-3776.
9. Tao Song, Long-Sheng Zheng, Fei Ye, Wen-Hui Deng, Yun-Long Wei, Ke-Zhi Jiang, and Li-Wen Xu*, Modular Synthesis of Ar-BINMOL-Phos for Catalytic Asymmetric Alkynylation of Aromatic Aldehydes with Unexpected Reversal of Enantioselectivity, Adv. Synth. Catal. 2014, 356, 1708-1718.
10. Fei Ye, Zhan-Jiang Zheng, Li Li, Ke-Fang Yang, Chun-Gu Xia, and Li-Wen Xu*, Development of A Novel Multifunctional N,P-Ligand for Highly Enantioselective Palladium-Catalyzed Asymmetric Allylic Etherification of Alcohols and Silanols, Chem. Eur. J. 2013, 19, 15452-15457.
11. Xing-Feng Bai, Fei Ye, Long-Sheng Zheng, Guo-Qiao Lai, Chun-Gu Xia, and Li-Wen Xu *, Hydrosilane and Bismuth-accelerated Palladium Catalyzed Aerobic Oxidative Esterification of Benzylic Alcohols with Air, Chem. Commun. 2012, 48, 8592 - 8594.
12. Li-Wen Xu*, Transition Metal Complex-Catalyzed Desymmetrization: A Facile Protocol to Enantioselective Construction of Silicon-Stereogenic Silanes, Angew. Chem. Int. Ed. 2012, 51, 12932-12934.
13. Hua-Meng Yang, Li Li, Fei Li, Ke-Zhi Jiang, Jun-Yan Shang, Guo-Qiao Lai, and Li-Wen Xu*, Silicon-based Lewis Acid Assisted Cinchona Alkaloid Catalysis: Highly Enantioselective Aza-Michael Reaction under Solvent-Free Conditions, Org. Lett. 2011, 13, 6508-6511.
14. Guang Gao, Feng-Lei Gu, Jian-Xiong Jiang, Kezhi Jiang, Chun-Qi Sheng, Guo-Qiao Lai, Li-Wen Xu*, Neighboring Lithium-Assisted [1,2]-Wittig Rearrangement: Practical Access to Diarylmethanol-based 1,4-Diols and Optically Active BINOL-derivatives with Axial and sp3 Central Chirality. Chem. Eur. J. 2011, 17, 2698-2703.
15. Li-Wen Xu *, Li Li, Guo-Qiao Lai, and Jian-Xiong Jiang, The Recent Synthesis and Application of Silicon-Stereogenic Silanes: A Renewed and Significant Challenge in Asymmetric Synthesis, Chem. Soc. Rev. 2011, 40, 1777-1790.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文章仅用于材料专业知识和市场资讯的交流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个人或组织若对文章版权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存有疑义,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4

主题

176

帖子

261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61
沙发
发表于 2020-6-8 16:30:16 | 只看该作者
有机硅重点实验室徐利文教授团队在Science China Chemistry(一区期刊,2018 IF = 6.085)上在线发表了最新研究成果“Silicon-mediated Enantioselective Synthesis of Structurally Diverse a-Amino Acid Derivatives”(https://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s11426-020-9768-x)。
       氨基酸是生命机体的重要物质基础,有机生命体每一个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都离不开氨基酸的参与,自然界中手性氨基酸的产生更是与手性起源息息相关,是生命科学和化学科学的基本化学物质之一!在过去数十年里,对手性氨基酸的研究特别是合成策略的发展一直方兴未艾,带动了相关学科的发展。新型氨基酸结构的设计与不对称催化合成对新药的研制同样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近年来,徐利文教授团队专注于硅基催化合成化学(SiMOS)的新方法研究,在开发硅介导的合成及不对称催化新反应方面作出了系统性的研究成果(关于SiMOS的特邀专题性论文:Synlett, 2020, 31, 21-34;近期新进展:Angew. Chem. Int. Ed. 2020, 59, 790-797; Chem. Commun., 2020, 56, 4188-4191;Chem. Sci., 2019, 10, 7579-7583等)。最近,该团队利用酰化硅烷的大位阻效应以及脱硅成醛的特性,将不饱和烯基酰化硅烷作为烯醛的等价物,设计构建了一类新型的铜催化(3+2)环加成反应,在成功建立最佳的手性控制条件后,高收率地合成了20余种高ee值的含酰化硅烷官能团的手性氨基酯类衍生物,从而可简单地实现脱硅反应获得醛基手性氨基酸衍生物,大大拓展了传统的1,3-偶极子环加成反应的官能化多样性,解决了含醛的手性吡咯啶(脯氨酸类似物)合成难题。
       在研究过程中,该团队还意外地发现氟负离子与硅原子的相互作用形成可能的高价硅物种过程中,催化量的氟离子就可引起五元吡咯环的beta-消除反应即发生逆氮杂Michael加成反应,从而打破吡咯烷的五元环骨架,形成线性氨基酸类衍生物,通过快速发生3种不同的断键或成键方式来一步获得结构复杂的手性氨基酸衍生物,如在碘甲烷存在的情况下,可得到烯醛取代的氨基酯衍生物;而没有碘甲烷存在时,整个酰化硅烷可离去(脱羰反应)形成烯丙基氨基酯衍生物;在这些首次发现的新反应过程中,除反应点外,手性中心得以很好地保留,为构建相关手性物质提供了简单实用的新方法,并通过大量的机理研究验证了硅基团的重要性,充分显示了硅基催化合成化学(SiMOS)特别是硅介导的手性合成化学的巨大潜力及其魅力!
有机硅实验室2017级硕士生马俊涵为论文第一作者,通讯作者为徐利文教授,该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项目经费的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2

主题

218

帖子

327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27
板凳
发表于 2021-1-17 17:34:48 | 只看该作者
近日,凭借系统性的研究工作,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院/有机硅化学及材料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徐利文教授受美国化学会Accounts of Chemical Research杂志主编Burrows, Cynthia J.教授邀请撰写专题综述,以总结课题组近十年来在手性配体及其不对称催化方向做出的特色研究成果,该论文从多官能化手性膦配体的创制到实现其在构建季碳/硅和多手性中心化合物中的应用进行了全方面的归纳总结,并对该领域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相关研究成果以题为“The discovery of multifunctional chiral P ligands for the catalytic construction of quaternary carbon/silicon and multiple stereogenic centers”在美国化学会旗下顶级学术期刊Accounts of Chemical Research (IF: 20.832) 上发表。Accounts of Chemical Research杂志在化学研究领域深具影响力,被认为是化学化工领域顶级期刊之一,其发表的综述文章多为邀请论文,主要展示作者优秀的系统性研究工作。
        手性配体的创制是有机合成化学和不对称催化领域的重要且核心的研究方向。通过精确控制金属催化剂中手性配体的立体化学环境可以实现不对称催化的精准调控以制备具有优异的化学、区域和对映选择性的各种结构多样的高附加值的产品。自2009年起,我校有机硅实验室徐利文教授团队就在开发新型手性膦配体的创制方面开展了系统、深入的探索,多年来在该领域及其相关硅基合成化学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该论文首先总结了课题组基于非共价相互作用的多位点活化设计模式,通过将轴手性、原子手性、手性阴离子和多官能团整合到单一骨架中,成功合成出一系列新型多官能手性膦配体,例如:Ar-BINMOL及其衍生手性膦配体Ar-BINMOL-Phos、HZNU-Phos、Fei-Phos和Xing-Phos。其次,基于多位点活化的非等价配位概念,这些多功能手性膦配体与过渡金属催化剂(Pd, Pt, Ag, Cu, Ti, Zn, Rh, Ru等)和主族金属催化剂(Mg, Ca,Li等)作为催化剂前体被成功地应用于多种手性配体控制的不对称催化反应中,实现了一系列带有一到五个立体中心的手性杂环,氨基酸衍生物,环状酮,烯烃和有机硅化合物的对映选择性合成,尤其重点介绍了课题组在过去近十年里构建硅手性中心的研究历程。

发展的新型手性膦配体及其在构建季碳/硅和多手性中心化合物中的应用
        该论文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委及杭州师范大学的经费支持。材化学院/有机硅实验室叶飞博士和徐征教授为该文章共同第一作者,徐利文教授为通讯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0

主题

194

帖子

307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07
地板
发表于 2022-9-26 17:43:22 | 只看该作者
近日,凭借其在手性合成方面的系统性特色研究工作,我实验室徐利文教授受美国化学会Accounts of Chemical Research杂志主编Burrows, Cynthia J.教授以及宾夕法尼亚大学Marisa C. Kozlowski教授,耶鲁大学ScottJ. Miller教授和GileadSciences(吉利德科学公司)Stephane Perreault教授等GuestEditors联合邀请为该刊即将出版的阻转异构体(Atropisomers: Synthesis, Analysis, and Applications)专栏撰写个人专题综述,以总结该课题组近十年来在兼具轴手性和碳等点/中心手性的阻转异构体方向做出的特色研究成果,该论文从联芳类阻转异构体到非联芳类阻转异构体的合成及其应用进行了全方面的归纳总结,并对该领域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相关研究成果以题为“Atropisomers with Axial and Point Chirality: Synthesis and Applications”在美国化学会旗下顶级学术期刊Accounts of Chemical Research (IF: 24.466) 上发表,这是该课题组第二次以杭州师范大学为唯一通讯单位的特色成果荣登该刊。Accounts of Chemical Research杂志在化学研究领域深具影响力,被认为是化学化工领域顶级期刊之一,其发表的文章均为邀请论文,与普通的综述性论文不一样的是该刊主要展示研究者自身取得的优秀研究工作,是被公认为展示科研人员系统性研究特色的最具权威性学术期刊。
        阻转异构(Atropisomerism,也称轴手性)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之一,是与点/中心手性和平面手性等同样常见的分子手性特征,通常是由于取代基的位阻等原因,当分子中围绕某个特定单键的自由旋转受到阻碍且发生旋转的能垒足够大时,才有可能拆分出一对稳定的阻转异构体。近年来,阻转异构体,包括轴手性配体,不仅广泛应用于不对称催化与合成中,而且在天然产物、制药工业以及新材料(如:分子器件与功能材料)的合成中也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然而,在阻转异构体上除了轴手性外还同时含有匹配性中心手性(也称点手性)在过去几十年里并未受到足够重视。为同时发挥轴手性与碳等点/中心手性的协同作用和匹配效应,我实验室徐利文教授团队从2009年起,就在开发新型兼具轴手性和点/中心手性的阻转异构体方面开展了系统、深入的探索,多年来在该领域及其相关手性催化合成化学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在该方向先后发表了近百篇系列性研究论文。在这篇邀请论文中,徐利文教授等人首先总结了课题组在联芳类阻转异构体方面的研究进展,展示了利用重排反应设计合成的Ar-BINMOLs及其衍生含膦或含硅分子结构,并对其不对称催化应用反应进行了总结,同时对采用模块化组装的HZNU-Phos和Salan/Salen等兼具轴手性和点/中心手性配体进行了介绍。在该论文中,还重点对极为少见的非联芳类阻转异构体进行了论述,分别从Xing-Phos配体的合成与及其应用和一步催化合成兼具轴手性和点/中心手性的阻转异构分子两方面展示了课题组近年来的最新进展,进一步显示出兼具轴手性和点/中心手性的化合物在不对称催化合成及其应用方面具有极为广阔的研究潜力!
徐利文教授团队发展的具有代表性的阻转异构分子(兼具轴手性和中心手性)
        该论文以杭州师范大学为唯一单位发表,徐利文教授为通讯作者。该论文涉及的特色工作历经十余年的努力,研究过程中先后持续性地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含5项面上项目)和省自然科学基金委(含杰青项目和重点项目各一项)的经费支持。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21/acs.accounts.2c00417


        人物简介:
        徐利文教授
        徐利文,教授,博士生导师,目前为杭州师范大学研究生院院长和党委研究生工作部部长。为浙江省“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杰出人才。先后受邀担任Green Synthesis & Catalysis、《有机化学》等多家国内外学术期刊的编委或顾问编委。主要从事不对称催化、有机硅化学及材料等领域的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工作,先后得到包括7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省杰青、重点项目等在内10余项科研项目的持续支持,在Acc. Chem. Res., Nat. Commun., Angew. Chem. Int. Ed., Chem. Sci., ACS Catal.等期刊发表SCI论文200余篇,研究成果已被他人累计引用超6000次。获得包括省自然科学二等奖和技术发明奖在内的5项省部级科技奖励和The Thieme Chemistry Journal Award(2015年度)等,2021年获得第六届中国均相催化青年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版权声明|一起进步网 ( 京ICP备14007691号-1

GMT+8, 2024-4-20 17:49 , Processed in 0.093518 second(s), 3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