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50|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课题组] 北京大学彭练矛

[复制链接]

119

主题

147

帖子

185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8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11-25 10:15:33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彭练矛,男,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1962年9月生,湖南平江人,1982年北京大学电子学系毕业,1988年在美国获物理学博士学位。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大学长江特聘教授(纳米科学与技术)。主要从事纳米电子材料和器件研究。现任北京大学信息学院“博雅”特聘教授、电子学系主任、纳米器件物理与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湘潭大学湖南先进传感与信息技术创新研究院院长,政协北京市第十三届委员,国际晶体学联合会电子晶体学委员会主席 ,中国电子显微镜学会、中国晶体学会、中国真空学会副理事长,北京纳米科技产业创新联盟技术委员会副主任。2019年11月22日,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彭练矛
Emaillmpeng@pku.edu.cn
联系电话010-62762764
所在院系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实验室主页教授

教育经历
1978-1982:北京大学电子学系
1982-1983:北京大学硕士课程
1983-1988:通过CUSPEA计划赴美,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美国国家高分辨电子显微学中心博士课程。
           1988年获博士学位
1988-1989:挪威Oslo大学物理系,博士后
1989-1990:英国牛津大学材料系,博士后

工作经历
1990-1995:牛津大学 Violette and Samuel Glasstone Research Fellow
1995-2002: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1999-    :北京大学纳米科学与技术长江特聘教授

研究方向
(1) 纳米电子及功能材料的合成;
(2) 基于纳米材料的高性能电子、光电子器件的制备,器件物理,纳米集成电路的实现和系统集成;
(3) 纳米器件在化学、生物传感及能源方面的应用。

担任职务
北京大学电子学系系主任;
教育部纳米器件物理和化学重点实验室主任;
北京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学位分委员会副主任;
中国电子显微镜学会副理事长;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微纳器件与系统技术分会副理事长;
国际晶体学会电子衍射委员会委员;
国际 MICRON, Ultramicroscopy 等杂志编委会成员。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文章仅用于材料专业知识和市场资讯的交流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个人或组织若对文章版权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存有疑义,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60

主题

392

帖子

524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524
沙发
发表于 2021-9-21 10:09:38 | 只看该作者
主流的硅基集成电路的发展遇到来自物理极限、器件功耗和加工成本等多方面的瓶颈,未来集成电路的继续发展,需要引入基于新原理、新材料、新结构的新型晶体管。碳纳米管具有独特的结构、优异的电学性能,其超高的载流子迁移率和平均自由程、单层原子结构,提供了制备晶体管所需的优异的载流能力、栅控能力和尺寸缩减潜能,契合了半导体产业界对新型晶体管的高性能和低功耗需求。
       北京大学电子学系碳基电子学研究中心、纳米器件物理与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张志勇教授-彭练矛教授联合课题组一直从事高性能碳纳米管晶体管和集成电路制备,近年来从材料开始突破,发展了全新的提纯和自组装方法,制备出高密度高纯半导体阵列碳纳米管材料,达到超大规模碳管集成电路的需求, 突破了长期以来阻碍碳管电子学发展的瓶颈,首次在实验上显示出碳管器件和集成电路较传统技术的性能优势,为推进碳基集成电路的实用化发展奠定了基础(Science 368, 850-856, 2020)。并基于这种高质量碳纳米管阵列,首次实现了有望在太赫兹频段工作的碳纳米管射频晶体管和高性能放大器,充分展现了碳管在射频电子学上的优势和潜力 (Nature Electronics 4, 405-410, 2021)。
尽管基于目前碳纳米管阵列材料已经制备出高性能的晶体管,但是由于在材料、器件结构以及工艺过程等方面缺少系统的优化,制备的空穴型场效应晶体管(p-FET)为耗尽型(即阈值电压为正值,在零栅压时仍有足够大的源漏电流),亚阈值斜率摆幅(SS)远大于100 mV/dec,这些问题会给构建碳基集成电路带来较大困难,并大幅度增加了电路的功耗。因此,基于高密度半导体碳纳米管阵列构建高性能增强型晶体管,成为发展碳基电子学所必须的关键技术。
       张志勇教授-彭练矛院士联合课题组通过优化阵列碳纳米管沟道材料,提升阵列碳管的均匀性和表面平整性,改善MOS栅叠层结构(碳纳米管/栅介质/栅金属),实现了基于阵列碳纳米管的高性能增强型晶体管和集成电路,展现出碳管电子学的优势。所制备的顶栅晶体管的载流子迁移率高达1850 cm2/(V·s), 是目前已报导的高密度碳纳米管阵列材料迁移率的最大值,接近化学气相沉积(CVD)生长的单根碳管迁移率,并且远超商用硅基空穴迁移率,充分展示了碳纳米管在高性能晶体管和电路应用中的潜力。基于优化的栅叠层结构,200 nm栅长碳纳米管晶体管的峰值跨导和饱和电流分别达到1 mS/μm和1.18 mA/μm,室温下SS为73 mV/dec。在与相近尺寸的硅基晶体管和其他高性能碳管晶体管比较中,碳基晶体管在性能和功耗上表现出综合优势,实际性能超越相似尺寸的硅基晶体管。基于此高性能、均匀的增强型碳纳米管晶体管,批量制备出5、7、9、11阶环形振荡器,产率高达80%,表明优良的器件均匀性和稳定性。通过环振电路实测的单阶门延时达到11.3ps,是目前基于纳米碳管和其他纳米材料制备的环振电路中的新纪录。
       该工作首次实现了基于阵列碳管的高性能增强型晶体管和集成电路,充分展现出碳管电子学的优势。


论文信息:
Enhancement-Mode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and High-Speed Integrated Circuits Based on Aligned Carbon Nanotube Films
Yanxia Lin, Shibo Liang, Lin Xu, Lijun Liu, Qianlan Hu, Chenwei Fan,Yifan Liu, Jie Han, Zhiyong Zhang*, Lian-Mao Peng*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DOI: 10.1002/adfm.202104539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02/adfm.20210453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版权声明|一起进步网 ( 京ICP备14007691号-1

GMT+8, 2024-4-26 03:21 , Processed in 0.088182 second(s), 4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