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31|回复: 0

[材料资讯] 石硕课题组Advanced Materials:乳腺癌治疗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复制链接]

119

主题

147

帖子

185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85
发表于 2019-11-26 07:00: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乳腺癌一直是世界范围内女性发病率居首位的恶性肿瘤,其中三阴乳腺癌(TNBC)复发转移率高,复发转移后生存期短,预后差,化疗容易耐药。目前TNBC的治疗手段主要为手术切除、化疗和放疗,无法进行雌孕激素受体拮抗剂和抗Her-2靶向治疗。因此,如何改善TNBC的治疗效果是现在临床乳腺癌治疗的难题。针对这一难题,我院石硕教授课题组联合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乳腺肿瘤科主任董春燕教授课题组开展跨学科合作研究,提出了一种化疗联合免疫治疗协同光热和光动力技术治疗TNBC的新策略。日前,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知名期刊Advanced Materials上(IF: 25.8)。

乳腺癌治疗

乳腺癌治疗
        近些年来,随着Ipilimumab和Nivolumna的上市,免疫治疗通过激活失调或者耗竭的细胞毒性T细胞(CTLs)来识别杀伤肿瘤细胞在肿瘤治疗领域取得了革命性的成果。虽然免疫治疗在黑色素瘤和非小细胞肺癌(NSCLCs)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在乳腺癌治疗上效果却不那么显著,CTLs浸润的少和骨髓源抑制性细胞(MDSCs)负荷多是主要因素之一。MDSCs可以减少T细胞的增殖促进CD8+T细胞的凋亡,最终导致免疫抑制。MDSCs分为两种类型,M1型和M2型,其中M1型可以分泌IL-12和TNF-α来杀伤肿瘤细胞,而M2型就是通常说的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它分泌IL-10、IL-4和IL-13来促进肿瘤血管的生成。
        传统观点认为化疗能抑制免疫系统,但最新的研究表明低剂量的化疗药可促进肿瘤免疫原性死亡或参与肿瘤特异性的免疫反应,如多西他赛(DTX)可以促进MDSCs的M2亚型向M1亚型转化。CpG,作为免疫佐剂,可以特异性识别浆细胞样抗原提呈细胞表面的Toll样受体9,进而刺激1型T细胞辅助细胞(Th1)产生炎症前因子(比如TNF-α、IL-12)。而IL-12作为最有效的刺激物可以促使大量的CTLs浸润到肿瘤部位,同时激活的CTLs分泌IFN-γ来杀死肿瘤细胞。
        为此,我校石硕教授和董春燕教授课题组开展跨学科合作研究,积极尝试通过化疗联合免疫治疗TNBC。研究人员将介孔硫化铜(CuS)作为药物载体负载低剂量的多西他赛,发挥其良好的光热转换效率提供光热治疗。利用肿瘤主动靶向受体叶酸(FA),使纳米粒有效地靶向定位肿瘤病灶。同时,为了提高纳米粒的水溶性和实现CpG的负载,研究人员利用聚乙烯亚胺-原卟啉 IX(PEI-PpIX)包覆于CuS表面,有助于CpG吸附于纳米粒表面并实现光动力治疗,最终构建了FA-CuS/DTX@PEI-PpIX-CpG (FA-CD@PP-CpG)多功能纳米抗肿瘤药物复合体。FA-CD@PP-CpG通过静脉注射后可靶向定位到肿瘤部位,负载的DTX和CpG释放出来,DTX促进MDSCs中的M2亚型向M1亚型转化并分泌出IL-12、TNF-α因子,而CpG则识别抗原提呈细胞,促使Th1细胞产生IL-12、TNF-α,增多的IL-12可以促使T细胞浸润至肿瘤部位,并激活形成CTLs激活的CTLs可以分泌IFN-γ杀死肿瘤细胞,在T细胞浸润至肿瘤部位后通过皮下注射PD-L1抗体(aPD-L1)进一步增强免疫治疗的效果从而达到全身治疗的目的。这是一个具备光热和光动力治疗功能的化疗协同免疫治疗,局部治疗结合全身治疗的新策略。
       我院直博生周露露和硕士生陈律为该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我院石硕教授和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董春燕教授为该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
       论文链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full/10.1002/adma.201904997


       石硕,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毕业于中山大学(2007年),获化学生物学专业理学博士学位(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计亮年教授),2012年美国加州理工学院(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Caltech)Visiting Associate (导师:美国国家科学院,美国艺术与科学院,美国哲学院三院院士:Professor Jacqueline K. Barton)。2007 年进入同济大学化学系工作至今,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曾分别荣获同济大学青年岗位能手,同济大学优秀青年教师,同济大学骨干教师,同济大学青年教师讲课竞赛最佳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奖,同济大学青年教师讲课竞赛最佳教学设计奖,同济大学本科生学科竞赛优秀指导老师,同济大学巴斯夫优秀科技论文奖指导老师等荣誉。研究兴趣集中于:(1) 金属抗癌药物的设计合成及抗肿瘤机制研究;(2) 疾病基因诊断;(3) DNA分子器件设计。目前已在Chemical Science,  Chemistry. A European. Journal., Nnaoscale, 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 Inorganic Chemsitry, Biochemistry,  Dalton Trans 等期刊发表SCI 收录论文50余篇, IF > 3.0 ( > 40篇),h因子23,论文被 Chem.Rev, Chem.Soc.Rev, ACR, Coord.Chem.Rev, PNAS, JACS, Angew.Chem.Int.Ed 等期刊引用1500 余次,3篇论文引用超过100次,多篇研究论文被评为该领域的TOP 10 论文,并有多项已授权发明专利。前沿性的工作被选入为纪念中国化学会成立80周年而做的《高速发展中的中国化学(1982-2012)》一书中。   
       董春燕,女,副主任医师,同济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博士后,毕业于第二军医大学。2009年9月至2010年7月国家公派在瑞士苏黎世大学肿瘤中心访问学者。专长:实体肿瘤的个体化治疗以及综合治疗,包括化疗、放疗、高频热疗以及生物免疫治疗。已经发表10余篇有关肿瘤研究论文,其中第一作者SCI收录论文2篇。独立承担完成国家教委课题1项、上海市科委课题1项、同济大学课题1项以及浦东新区科委课题1项。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文章仅用于材料专业知识和市场资讯的交流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个人或组织若对文章版权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存有疑义,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版权声明|一起进步网 ( 京ICP备14007691号-1

GMT+8, 2024-3-28 21:55 , Processed in 0.131188 second(s), 4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