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9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材料资讯] 江雷课题组:基于氢键的高强度、超稳定的透明离子凝胶

[复制链接]

106

主题

164

帖子

21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1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12-16 16:46:47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导电凝胶在柔性电子器件方面表现出良好的潜在应用价值,因而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通常,以水为溶剂的导电水凝胶低温时,易结冰;高温时,易失水;此外,水电解质对金属电极具有化学腐蚀性,这些都不利于器件的安全使用。虽然可用有机溶剂代替水来制备有机凝胶以解决水溶剂的结冰失水问题,但有机溶剂的易燃性又带来了新的安全问题。然而,由离子液体和聚合物网络组成的离子凝胶(Ionogels)因其高离子电导率,非挥发性,高热稳定性和(电)化学稳定性、不燃性等独特特性,使其可作为一种安全的凝胶导体材料。但是目前大多数现有离子凝胶的力学性能较差,例如拉伸性小、韧性低等;并且有些离子凝胶在各种环境中不稳定,例如在潮湿环境中发生吸湿。因此,如何设计和制备出机械强度高的稳定透明离子凝胶仍是一大难题。
  针对上述问题,江雷院士团队通过弹性体和离子液体之间的氢键键合,制备了一类新型高透明、高强度和超稳定的离子凝胶。研究发现:聚(丙烯酸乙酯)(PEA)弹性体与双(三氟甲基磺酰基)酰亚胺([NTf2])类离子液体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容性,且[NTf2]阴离子与弹性体之间存在强氢键作用。该疏水的离子凝胶显示出超高拉伸性(~ 5000%)、高光学透明性(平均透射率,可见光95%)和超高韧性(~ 4.7 kJ m-2)(如图1所示)。此外,该离子凝胶具有高热稳定性、高电压稳定性、空气稳定性、耐湿性、强自粘性以及对金属电极的不腐蚀等优点。得益于该离子凝胶的优异机械性能和超高稳定性,基于该离子凝胶的传感器可实现在高真空(6×10-4Pa)、低温(-70℃)、高温(100℃)以及99%的相对湿度等恶劣环境条件下的正常运行。更重要的是,鉴于离子液体和聚合物的多样性,这里基于氢键作用制备高性能离子凝胶的策略可扩展到设计和制备新一代多功能性(如自愈性、自增强、发光性及响应性等)高机械强度离子凝胶,而这将极大的拓宽可拉伸透明电子器件的领域。
       以上研究成果发表在Materials Horizons,2019, DOI:10.1039/C9MH01699F,并被选为封面(Front cover)文章予以重点推介。论文的第一作者为北航博士后曹自权,通讯作者为中科院理化所刘洪亮副研究员。相关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中科院青年创新促进协会等的大力支持。
  研究团队近期在高性能离子凝胶及其复合物的研究成果还发表在Adv. Mater. 2017, 28, 1704253、Adv. Electro. Mater. 2019, DOI: 10.1002/aelm.201900668、Chin. J. Polym. Sci. 2019, DOI: 10.1007/s10118-020-2357-2、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 2018, 10, 29010以及Adv. Mater. 2016, 28, 7167上。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39/C9MH01699F


       离子凝胶是一种具有离子导电性的固态混合物,通常是由高分子有机聚合物和可电解为离子的盐类电解质材料混合而成,因其聚合物分子链互相连接或缠绕,形成空间网状结构,结构空隙中充满了作为分散介质的阴阳离子,与传统凝胶的结构相似,因而称其为“离子凝胶”。 组成离子凝胶的高分子多为胶状嵌段共聚物,共聚物会形成交联的网状结构,为离子凝胶提供了较高的拉伸强度,同时网状结构也为离子的运动提供了通道。混合在高分子共聚物里的离子液为熔融态强电解质,这种强电解质在熔融态会以阴、阳离子的状态存在与离子凝胶中。离子凝胶内部的电荷分布如图 1-2 所示。由于共聚物的功能团有很多配位位点,所以在没有外加电场的状态下阴、阳离子大多以配位键与共聚物的功能团相连,分散在整个离子凝胶当中。而在外电场作用下,离子在聚合物链和离子配位位点之间的局部运动产生阴阳离子的迁移,从而在离子凝胶介电层内部产生不均匀的电荷分布,阴阳离子分别堆叠在介电层界面两端,形成双电层 。


       江雷,中科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理化研究所研究员。自1999年回国以来,一直从事具有特殊浸润性的仿生多尺度界面材料的研究工作。撰写专著2部,发表SCI论文400余篇,其中IF > 6的186篇,被SCI引用18500余次,H因子为66,论文13次作为 Highlight 在 Science、Nature 及其系列杂志报道,30余次被选作杂志的封面。重要论文包括:Nature(2篇),Nat. Mater. (1篇),Nat. Nanotechnol.(1篇),Nat. Comm. (1篇),Chem. Soc. Rev. (4篇),Acc. Chem. Res.(3篇),Angew. Chem.(22篇),Adv. Mater.(54篇), J. Am. Chem. Soc.(19篇),Adv. Func. Mater.(19篇),已授权专利50余项。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文章仅用于材料专业知识和市场资讯的交流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个人或组织若对文章版权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存有疑义,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版权声明|一起进步网 ( 京ICP备14007691号-1

GMT+8, 2024-4-20 06:17 , Processed in 0.089945 second(s), 4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