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6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材料资讯] 李春忠课题组:二氧化碳电还原研究的最新进展

[复制链接]

354

主题

369

帖子

403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0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9-14 16:02:19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近期,我校化工学院李春忠教授团队利用多尺度的原位表征技术,系统揭示了二氧化碳电还原过程中催化剂的结构演变和真实催化活性相,相关成果以“Tracking structural evolution: operandoregenerative CeOx/Bi interface structure for high-performance CO2electroreduction”为题,在线发表在NationalScience Review上。
       将二氧化碳还原为有价值的化学品或燃料被认为是一种合理利用碳资源,实现碳循环并能有效缓解温室气体二氧化碳造成环境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因而,二氧化碳电还原被认为是利用可再生电力的一种有前景的途径,其中,设计合理高效的催化剂成为二氧化碳电还原的关键。然而,电催化剂的设计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因为,大多数催化剂在实际电化学反应过程中经历结构的演变。如何动态检测电催化剂的结构演变,以及催化剂的真实活性相,对研究者来说仍是一个难点。
      研究者们利用环氧丙烷辅助水解的方法制备了具有丰富界面结构的CeO2/BiOCl预催化剂,通过电镜表征技术证明其具有明显的界面结构。通过原位X射线衍射、原位拉曼光谱、原位同步辐射X射线吸收光谱等多尺度的原位表征技术,系统证实了在真实二氧化碳电还原条件下,催化剂的结构演变以及真实活性催化相。研究者们又探究了催化剂的催化性能,结果发现重构衍生的CeOx/Bi具有金属/氧化物界面,其催化性能明显优于对比样,且表现出优异的选择性和稳定性。最后,研究者们利用原位红外光谱,同位素标记实验以及密度泛函理论计算,系统阐述催化剂的催化机理。这项工作为研究催化剂在真实催化条件下的结构演变和活性来源提供了理论依据,为今后催化剂的结构设计和催化机理研究提供了新见解和新思路。
       我校材料学院硕士研究生庞瑞超和化工学院教师田鹏飞为该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化工学院江宏亮特聘研究员和李春忠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该项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基础重大等项目的支持。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93/nsr/nwaa187
       文章来源:华东理工大学
       李春忠,华东理工大学教授。1967年12月出生于山东定陶。1989年7月本科毕业于华东理工大学无机化工专业,1997年3月获华东理工大学化学工程专业博士学位。1998年11月晋升教授,2001年3月被聘为博士生导师,2008年10月校特聘教授。2002年1-2月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访问教授,2006年7月-2009年7月英国诺森比亚大学客座教授。现任超细材料制备与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2000年入选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2001年入选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2004年入选上海市曙光学者,2007年入选上海领军人才,2008年入选上海市曙光学者跟踪计划、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和第四届上海青年科技英才,2009年获吴蕴初化学化工科学技术进步奖、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和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文章仅用于材料专业知识和市场资讯的交流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个人或组织若对文章版权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存有疑义,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 · 催化|主题: 1066, 订阅: 2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版权声明|一起进步网 ( 京ICP备14007691号-1

GMT+8, 2024-4-26 01:18 , Processed in 0.092865 second(s), 4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