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42|回复: 0

[材料资讯] 吕昭平课题组Nature:一种简化工艺获得的高强韧超细晶奥氏体钢

[复制链接]

78

主题

95

帖子

115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15
发表于 2021-2-22 16:54: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近日,我校新金属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吕昭平教授团队与英国谢菲尔德大学、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及泰斯研究公司、郑州大学等国内外科研机构合作,首次通过调控共格无序析出适时且持续的钉扎再结晶晶界迁移,获得了具有高热稳定性的超细晶TWIP钢,强度及加工硬化同时提升,据此研发出一种仅通过简单轧制和退火工艺即可获得高性能超细晶钢的工业化晶粒细化技术。该项超细晶高强钢研究的重要突破于2021年2月10日以“Facile route to bulk ultrafine-grain steels for high strength and ductility”为题在国际学术刊物Nature上发表。

高强韧超细晶奥氏体钢

高强韧超细晶奥氏体钢
        开发性能优异并适合大规模生产的新型高强钢可以实现交通装备的轻型化,具有巨大的市场需求。而孪晶钢因其具有优异的成形性能、抗拉强度(800-1000MPa)和均匀延展性(≥50%)从而成为汽车轻型化设计的首选材料,但低的屈服强度严重制约工程应用。如何在保证其高加工硬化率、高塑韧性的同时大幅提升材料强度是交通装备制造等国民经济领域面临的关键问题。
        细晶强化是同步提升材料韧性和强度的重要手段。然而,由于孪晶钢在冷却过程中不具备固态相变,无法像低合金高强钢一样通过轧制和快速冷却等工艺达到超细晶粒的目的,因此不得不采用等通道转角挤压、高压扭转等大塑性变形方法获得超细晶。这些方法生产成本高、样品尺寸小,而且细晶材料中通常含有高密度位错、空位等晶体缺陷,大大降低其均匀延展性,很难实现规模化生产。
        为解决超细晶奥氏体钢的规模化制备的技术问题,北京科技大学新金属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吕昭平教授团队与来自英国谢菲尔德大学、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及泰斯研究公司、郑州大学等国内外科研机构的材料学家们研发了一种新型晶粒细化技术:即通过微量Cu合金化,在再结晶过程中实现超细再结晶晶粒内部快速、大量共格无序析出,通过强烈而持续的Zener钉扎抑制超细再结晶晶粒长大,从而实现工业化条件下获得超细晶TWIP。该技术通过影响局部层错能细化了超细晶TWIP钢的机械孪晶,而晶内无序析出几乎不钉扎位错移动,从而在细化晶粒的同时进一步提升了TWIP钢加工硬化能力。通过这一技术所得到的超细晶钢屈服强度达到710MPa,抗拉强度高达2000MPa,同时均匀真应变超过了45%。该项技术具有一定的普适性,对其他合金体系的晶粒细化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据悉,该项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创新群体项目和面上项目(51531001, 51921001, 51671018, 51971018和11790293)、教育部引智计划项目(B07003)、教育部创新群体项目(IRT_14R05)、中央高校科研业务费项目(FRF-TP-18-093A1)、博新计划项目(BX20180035)、北京科技大学新金属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项目(2018Z-01, 2018Z-19和2019Z-01)联合资助。论文的第一作者是来自英国谢菲尔德大学的中国学者高军恒博士后,通讯作者分别是北京科技大学新金属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蒋虽合研究员和吕昭平教授、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及泰斯研究公司的Huairuo Zhang和英国谢菲尔德大学的Rainforth。
       详情参见: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1-03246-3


       文章来源:北京科技大学
       吕昭平,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北京科技大学新金属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理事,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国际学术杂志《Intermetallics》编辑。1992和1995年分别从华中科技大学获得学士及硕士学位,1995年获得1996年赴新加坡国立大学攻读材料学博士学位,2001年进入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做博士后,2004年成为该室正式研究员。2007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支持,2009年因耐热钢的工作获美国“R&D 100 Award”。2010年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长期从事新型高性能钢铁材料和块体非晶合金方面的研究工作,取得了卓有成效的学术成绩。在《Science》、《Physical Review Letters》、《Advanced Materials》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50余篇,总引用4900余次,获得中国发明专利17项。获批美国发明专利2项,成功转化1项。单篇论文最高引用为790余次,做国际学术大会特邀报告35余次,承办/协办国际会议18次。相关工作在所研究领域引起很大反响2004年有关非晶钢的工作被美国物理学会评为当年世界上“Top Physics Stories”之一,2005年有关非晶形成能力的论文被ISI机构确定为材料科学界“Fast Moving Frontier”论文,2009年新型耐热不锈钢的工作被评为世界上“the top high technology products of the year”,2010年相关块体非晶复合材料韧化的工作被Nature-Asia Materials做专题评述。 多项其它工作还被《Science》、《Materials Today》、《Nature》等学术杂志做专题评述以及其它世界各国媒体所报道。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文章仅用于材料专业知识和市场资讯的交流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个人或组织若对文章版权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存有疑义,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版权声明|一起进步网 ( 京ICP备14007691号-1

GMT+8, 2024-4-19 10:21 , Processed in 0.093356 second(s), 4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