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0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材料资讯] 李莉莉等:体内组装效率的核磁成像定量检测新方法以及增强的T1核磁共振成像

[复制链接]

56

主题

70

帖子

111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1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2-22 08:31:37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生理环境中高效原位的材料自组装具有独特的生物效应,其中重要的材料评价和优化的参数是材料的体内组装效率。然而,在复杂生理环境中,定量自组装效率的方法建立,极具挑战,目前尚无相关报道。针对定量化材料的体内组装效率这一难题,国家纳米科学中心李莉莉研究员团队发展了基于核磁成像技术的高灵敏、定量计算纳米组装体在体内的组装效率的新方法。该工作以“Quantitative Detection of In Vivo Aggregation Degree for Enhanced M2 Macrophage MR Imaging”为题发表在Nano letters期刊上。
图. 分子设计,核磁共振成像测定体纳米组装体内组装效率,并增强核磁共振体内成像窗口
       本工作基于叶绿素衍生物设计了一种酶响应性多肽分子探针。该分子探针的工作原理如下:首先,甘露糖部分为靶向部分,通过M2巨噬细胞表面甘露糖受体进行靶向,并介导分子内化;其次,多肽序列具有组织蛋白酶B的酶切位点,实现高效的酶响应剪切;最后,螯合了顺磁造影剂Mn2+的叶绿素衍生物部分为组装部分,在酶切后诱导形成J-型分子堆积。研究团队前期基于叶绿素衍生物进行了大量的可激活体内组装(bioactivated in vivo assembly,BIVA)分子探针设计,并有效调控了叶绿素分子在体内的堆积模式和组装结构(Materials Today 2021, 45, 77-92; Nano Lett 2018, 18(10), 6229-6236;Adv Mater 2016, 28(2), 254-62)。基于具有可激活体内组装(bioactivated in vivo assembly,BIVA)特点的多肽分子探针,通过酶剪切前后,多肽分子探针从单体状态到组装体状态下的转变,导致核磁共振分子弛豫率(T1和T2)变化,定量表征纳米组装体体内聚集度,最终实现体内组装效率的定量检测。该成像方法具有高灵敏度的特点,其最低检测限为10-4 M。经多肽分子探针的核磁成像表征,可优化得到高效自组装材料,其在细胞内的组装效率可达71.2%,在动物体内组装效率可达55.6%。该多肽分子探针不仅有效增强核磁共振T1信号,还有效延长了检测时间窗口,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增强核磁成像造影剂。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联合培养硕士生罗禄军和刘秀梅为该文章共同第一作者,国家纳米科学中心李莉莉研究员为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支持。
       论文链接: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nanolett.1c04711


       文章来源: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李莉莉,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研究员。2012年博士毕业于北京化工大学,2012-2015年在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从事博士后科研工作(合作导师:王浩研究员),2015-2018年留任纳米中心为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近年来,共发表文章40余篇,包括Nat Biomed Eng, Nat Commun, Adv Mater,Angew. Chem. Int. Edit.等,文章总引次数超过1000次, 相关重要成果多次被MaterialsViews China等媒体和学术网站报道。申请国内发明专利六项,国际专利一项,授权一项。以负责人承担科研项目7项,包括国际合作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自然基金面上、青年等。2017年成为中国科学院青年促进会成员,并获得2017中科院青促会“学科交叉与创新”奖。现任抗癌协会纳米肿瘤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和抗菌科学与技术论坛学术委员会委员。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文章仅用于材料专业知识和市场资讯的交流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个人或组织若对文章版权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存有疑义,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版权声明|一起进步网 ( 京ICP备14007691号-1

GMT+8, 2024-4-25 14:53 , Processed in 0.086368 second(s), 4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