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46|回复: 0

[材料资讯] 赵文杰研究员和黄良锋等在耐蚀石墨烯薄膜缺陷修复方面取得进展

[复制链接]

100

主题

142

帖子

274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74
发表于 2022-4-28 09:37: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石墨烯以其优异的化学稳定性和不透过性被认为是最具潜力且已知最薄的防腐材料。化学气相沉积法(CVD)常用来制备大面积和高品质的石墨烯薄膜,但研究人员发现CVD法生长石墨烯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引入不同类型和不同尺寸的本征缺陷,如空位、针孔、裂纹和石墨烯岛晶界等。缺陷的存在,导致金属基体直接暴露在腐蚀介质中,引发金属基体和石墨烯之间的电偶腐蚀,加速了金属基体的腐蚀速度。缺陷除了会降低石墨烯薄膜的防腐性能外,还会降低电学性能,尤其是在腐蚀发生以后。
  目前已有一些修复石墨烯缺陷的方法,比如通过原子层沉积(ALD)方法在石墨烯上沉积钝化氧化物(例如ZnO和Al2O3)。氧化物覆盖整个石墨烯表面,可以提升石墨烯膜层的耐腐蚀性能。但是,ALD方法需要数小时且对缺陷不具有高的选择性,沉积在石墨烯的无缺陷区域的氧化物往往会显著降低石墨烯的电学性能。到目前为止,修复石墨烯缺陷的最大挑战是高效性和精准性,同时又不影响其化学稳定性和电学性能。

石墨烯涂层

石墨烯涂层
图1 CVD石墨烯涂层缺陷的快速修复过程示意图

石墨烯涂层

石墨烯涂层
图2 PFOT修复石墨烯缺陷的六种吸附构型

石墨烯涂层

石墨烯涂层
图3 PFOT修复石墨烯缺陷的显微机制
  近期,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海洋实验室苛刻环境材料耦合损伤与延寿团队设计了一种快速、精准修复石墨烯缺陷的方法,可以在15分钟内高效地修复石墨烯上多尺度和多类型缺陷,在提高石墨烯膜层腐蚀防护性能的同时不影响石墨烯优异的导电性能。
  研究人员基于溶液蒸发过程中1H,1H,2H,2H-全氟辛硫醇(PFOT)分子在石墨烯缺陷位置的原位自组装(图1),通过硫醇与缺陷位点暴露的铜基底形成化学键快速修复缺陷。采用原子力显微镜和拉曼光谱联用技术验证PFOT修复石墨烯缺陷的精准度,发现PFOT能够选择性吸附在不同类型和尺寸的石墨烯缺陷上,在石墨烯完整区域没有出现PFOT分子。
  研究人员通过显微红外、XPS和DFT计算(图2)揭示了化学键的形成机制,实验表征和DFT计算得出的结果具有非常好的一致性。PFOT分子能与暴露在缺陷位置的基底铜原子和石墨烯缺陷边缘的碳原子形成非常强的共价键,并且,PFOT分子会与完整无缺陷的石墨烯表面形成弱的范德华键,在清洗过程中很容易去除,这就是PFOT精准修复石墨烯缺陷的原因。此外,硫醇与基底铜原子和缺陷边缘碳原子之间的化学键导致PFOT分子扩散到缺陷位置的Ehrlich-Schwoebel势垒降低。这就使得PFOT分子可以很快(仅在15分钟内)且精准的修复石墨烯缺陷。研究人员进一步使用FIB制样并采用TEM观察修复后缺陷位置石墨烯与PFOT分子的微观结构,发现PFOT分子只在石墨烯缺陷处的铜基底上生长,与无缺陷完整石墨烯具有明显且精确的分界,这充分验证了上述PFOT修复石墨烯缺陷机制和化学键合机制(图3)。该铜基石墨烯缺陷精准修复的方法展现出普适性,除了PFOT分子以外,高效且长效的修复石墨烯缺陷需要满足以下三个关键要求:一是修复物质必须与金属基底有牢固的化学键合,确保长期的化学稳定性,使得修复缺陷具有长效性;二是修复物质不会与完整无缺陷的石墨烯表面形成化学键,确保修复不会影响石墨烯优异的电学性能;三是修复物质含有疏水性官能团,以降低腐蚀性介质在表面的润湿性从而提升石墨烯膜层的腐蚀防护性能。
  该研究工作以“Eliminating the galvanic corrosion effect of graphene coating by an accurate and rapid self-assembling defect healing approach”为题发表在材料领域高水平期刊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2022, 32, 2110264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dfm.202110264),第一作者为吴英豪博士,通讯作者为赵文杰研究员和黄良锋研究员。该研究得到了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LR21E0500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2105230)、中国科学院前沿科学重点研究项目(QYZDY-SSW-JSC009)、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2017338)等项目的资助。
         文章来源:宁波材料所
       赵文杰,博士,研究员,硕士生导师。招生方向:表界面化学与物理,海洋工程防护技术。2005年6月毕业于河北大学化学系,获学士学位;2005年9月-2010年6月就读于中科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固体润滑国家重点实验室,获材料学博士学位;2010年6月-2012年7月在中科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博士后出站后即留所工作,2012年12月晋升为副研究员,2013年5月入选宁波材料所“春蕾行动”人才计划。在JPCC,ACS Applied Materials&Interface,RSC advances,Colloids and Surfaces A,Tribology International,摩擦学学报、中国表面工程等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科研论文50篇,其中SCI论文32篇,EI论文4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9项,其中7项已授权;参与摩擦学百科全书编写,负责“solid-like lubricating films, ionic liquids films”词条的撰写。目前主要从事海洋防护功能涂层的制备、化学改性、表面形貌设计及其防护服役性能研究;作为项目负责人,在研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公益计划、宁波市重大科技专项和宁波市自然科学基金等,作为骨干成员参与了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基金和浙江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等项目;已顺利结题宁波市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和浙江省博士后择优资助等项目。是Langmuir, 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 RSC Advances, Industrial & Engineering Chemistry Research, Journal of Composite Materials, Colloids and Surfaces A, Surface and Interface Analysis, Tribology International, 摩擦学学报、中国表面工程、中国材料进展等多个学术期刊的审稿人。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文章仅用于材料专业知识和市场资讯的交流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个人或组织若对文章版权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存有疑义,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版权声明|一起进步网 ( 京ICP备14007691号-1

GMT+8, 2024-3-29 23:03 , Processed in 0.089282 second(s), 4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