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1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材料资讯] 孙立涛教授团队:可视化原子制造方向重要成果

[复制链接]

276

主题

341

帖子

504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504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6-16 09:30:00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近日,东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孙立涛教授团队基于自主搭建的原位电子显微学系统,实时观察了纳米气泡可加速(~20倍)湿法刻蚀的全过程,首次从原子尺度揭示了刻蚀过程中完整的固-液-气三相反应机制,为发展高效、高精度制造工艺与方法提供了新的实现手段和制造原理。其研究成果以“Solid-liquid-gas reaction accelerated by gas molecule tunneling-like effect”为题在Nature子刊《Nature Materials》上在线发表。研究团队也以此文献礼东南大学120周年华诞。
湿法刻蚀广泛应用于半导体制造等重要领域,但湿法刻蚀方向选择性有限,很难得到尺寸精确可控的微纳结构。孙立涛研究团队借助自建的可实现原子尺度动态观测的原位电子显微学系统,发现纳米气泡可大大加速(~20倍)湿法刻蚀的速率。此发现揭示了原子尺度湿法刻蚀的新机理,使得湿法刻蚀技术在刻蚀方向、尺寸的可控性大幅提升成为可能,该成果也极有可能发展为未来微纳加工领域的新技术。微纳尺度的固-液-气反应是集成电路制造中的基本物理化学过程,还涉及晶体管加工中的清洗、抛光等关键工艺。当前7nm、5nm等先进晶体管器件对于内部金属、半导体和介电层等结构的几何尺寸具有亚纳米级的严苛精度要求。受限于表征手段,上述工艺研发仅能依靠离线检测手段表征。该研究结果对建立工艺参数-结构尺寸模型,加速工艺研发具有基础性支撑作用。
        该项研究中涉及的固-液-气三相反应在自然界和工业界广泛存在,除湿法刻蚀外,还有如大气腐蚀、生物有氧呼吸、光催化、燃料电池等。由于在纳米尺度追踪单个颗粒以及三相界面的演变非常困难,所以一直缺乏对反应动力学的定量分析和对三相界面处气体传输机制的准确理解。孙立涛团队通过实验发现仅当纳米气泡与固体之间的距离小于临界尺寸(1nm)时,刻蚀速率才显著提升(一个量级以上);否则,刻蚀速率几乎不变。结合大量实验定量分析和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团队提出范德华力诱导的气体分子“类遂穿”效应是加速刻蚀反应的主要原因。该研究首次从纳米尺度揭示了固-液-气反应的具体路径,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各类三相反应现象的准确理解提供了扎实的实验依据与理论支撑。
液体环境中纳米气泡加速金表面刻蚀的过程与机理
         本文第一作者为东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生王文,东南大学副研究员徐涛、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陈济舸副研究员为共同第一作者。东南大学孙立涛教授、美国劳伦斯国家实验室郑海梅教授和华东理工大学方海平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东南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该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国家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专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项目的共同资助。
          孙立涛教授课题组长期从事“可视化”原子尺度制造工艺与原理的相关研究。通过在透射电镜里原位搭建纳米实验室的构想,发展了多种基于原位电子显微学的创新性新技术和新方法,从原子尺度揭示材料在加工制造过程中的演变行为和相关机理。至今,孙立涛教授已累计在Science、Nature及Nature子刊发表文章20篇。
         论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63-022-01261-x


         文章来源:东南大学
         孙立涛,男,汉族,中共党员,理学博士,东南大学副校长、首席教授、博士生导师。1976年10月出生,山东省海阳人。1999年7月和2002年3月于沈阳工业大学分别获得热加工工艺及设备专业工学学士学位和材料加工工程专业工学硕士学位;2005年3月于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获得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专业理学博士学位;2005年3月至2008年3月在德国美因兹大学物理化学所任博士后研究员;2008年3月受聘为东南大学特聘教授,任教于东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2010年1月任东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2014年12月任东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集成电路(IC)学院副院长;2016年6月任东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微电子学院副院长;2016年12月任东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微电子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2018年2月任东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微电子学院院长;2021年6月起,任东南大学副校长。长期从事微纳电子材料与器件、可视化原子制造及原位检测方面的研究。发表SCI论文200余篇(其中Science 2篇, Nature及子刊15篇),做国内外会议邀请报告180余次,申请专利100多项,提出并实现了石墨烯在环保领域的应用和产业化,作为主编撰写石墨烯相关专著两本。目前兼任《电子器件》杂志主编,Materials Today Nano杂志编委,美国IEEE纳米技术委员会南京分会主席,江苏省真空学会理事长,国家石墨烯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顾问,住建部科技协同创新专委会委员,欧洲科学基金会专家评审委员会委员等。曾获“Nano Research 2021年度青年创新者奖”,江苏省教学成果特等奖、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指导团队获国家小平科技创新团队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青项目获得者(2015)、教育部长 江学者特聘教授(2016)、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2017)、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2018-2020)。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文章仅用于材料专业知识和市场资讯的交流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个人或组织若对文章版权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存有疑义,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版权声明|一起进步网 ( 京ICP备14007691号-1

GMT+8, 2024-4-26 01:54 , Processed in 0.091947 second(s), 4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