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材料学院 新材料 查看内容

任晓兵

2017-11-17 10:02| 发布者: bluesky| 查看: 202| 评论: 0

摘要: 任晓兵,1982年考入西安交大,在校期间因成绩优异被保送攻读硕士学位,1988年被保送直攻博士。1990-92年被国家教委选拔赴日本大阪大学留学进行联合培养博士的实验研究。回国后于1994年获西安交大工学博士,其博士论 ...

任晓兵,1982年考入西安交大,在校期间因成绩优异被保送攻读硕士学位,1988年被保送直攻博士。1990-92年被国家教委选拔赴日本大阪大学留学进行联合培养博士的实验研究。回国后于1994年获西安交大工学博士,其博士论文被评为西安交大“优秀博士论文”。

获得博士学位后,在南京大学物理系(1994-96)进行了两年博士后研究工作,于1996年获日本学术振兴会Fellowship(JSPS Fellowship)成为日本筑波大学特别研究员,第二年(1997)取得教职。

2000年调往日本国立金属材料技术研究所(现名:国立物质材料研究所)并升任高级研究员(主任研究员)同时取得永久职位。2001年兼任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JST)“二十一世纪先驱计划(Sakigake-21)”项目负责人。2002年11月正式受聘为西安交通大学“材料学”学科长江学者讲座教授,成为本实验室客座人员。

近年来,任晓兵博士在材料科学特别是相变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在国际学术界引起强烈反响。并应邀在国际著名材料杂志上发表综述论文以及在大型国际会议上做邀请报告。正如美国物理学会前会长,著名物理学家J.A.Krumhansl教授所评论的那样,“很清楚任是马氏体相变领域非常杰出的新人”。

学术任职

2006年4月至今 日本国立物质研究机构铁性材料研究组主任

2003年4月-2006年3月 日本国立物质研究机构基础物性研究组主干研究员

2000年4月-2003年3月 日本国立物质研究机构主任研究员

1997年4月-2000年3月 日本筑波大学材料科学系助教

1996年6月-1997年3月 日本筑波大学材料科学系JSPS Fellow

1994年6月-1996年5月 南京大学凝聚态物理博士后 求学经历

1991年9月-1994年6月 西安交通大学材料科学系博士

1990年10月-1992年9月 日本大阪大学材料科学系研究生

1982年9月-1986年7月 西安交通大学材料科学系学士[2]

研究方向

1、形状记忆合金/马氏体、铁弹相变、铁弹体纳米级结构及应变玻璃;

2、铁电体/压电体、高性能无铅压电材料、弛豫铁电体及其纳米级结构;

3、铁磁材料/铁磁相变、巨磁致伸缩材料、团簇自旋玻璃纳米级结构及其奇异性能;

4、多铁材料;

5、马氏体/铁电/铁磁中点缺陷的作用;

6、铁性材料的时效行为及其奇异效应;

7、铁性材料中的玻璃行为(应变玻璃/弛豫铁电体/铁磁自旋玻璃);

8、铁性材料及其性能的理论研究和计算机模拟;[2]

突出贡献

任晓兵教授是智能及功能材料方面的国际知名学者。主要致力于广泛的智能材料研究,在形状记忆合金、铁电/压电材料、铁磁/磁致伸缩材料等多个领域都取得了重要成果。这些不同类型的材料虽然原本属于不同专业领域的研究对象,但是任晓兵教授采取了一种独特而强大的整体研究方法,从而解决了许多长期悬疑未决的重要的问题,诸如马氏体时效、铁电时效、应变玻璃的本质以及导致了高性能无铅压电材料和巨磁致伸缩材料的发现。这一跨学科研究风格使来他率领的研究团队在世界上独具特色。

1997年任晓兵博士在Nature杂志上发表论文提出了固体中点缺陷的一个普适性原理---“点缺陷分布的统计对称性原理”,并以该原理成功的解释了长达65年无法理解的金属马氏体橡皮弹性之谜,并预言一大类材料会产生“奇异多尺度效应”。2000年在著名物理学杂志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发表论文以实验首次验证了他预言的这些奇特效应。在同年他还提出了关于金属间化合物点缺陷的统一理论,成功的解释了所有不同类型金属间化合物中点缺陷的行为。该理论发表后引起了国际学术界强烈反响,被广泛引用并称之为Ren-Otsuka模型。国际金属物理权威,剑桥大学R.W.Cahn教授在最近的一篇综述金属间化合物最新进展的论文中9次点名引用任晓兵博士的论文,该论文所使用的11张图中有3张使用了任晓兵的论文的图。任晓兵博士的上述成果全部列入该领域最新进展之中。

2005年任晓兵课题组在世界上首次发现了一种新的物质状态"应变玻璃态",该发现不仅解释了马氏体领域长期无法理解的一些奇特现象,而且拓展了马氏体研究的新领域。2009年任晓兵课题组提出了一种获得超高压电性能的新理论并且制备出了全球第一例性能超越传统含铅压电陶瓷的无铅陶瓷,这一成果在学术界和工业界引发强烈反响,正在成为本领域研究热点(PRL 2009)。近期,任晓兵课题组又提出了一种在铁磁材料中获得巨磁致伸缩效应的普适方法(PRL 2010)。

在过去的15年中,任晓兵在国际期刊上发表了100多篇论文,其论文被引用超过1800次,论文的H因子为21。其中,单篇引用率最高超过260次。并作了30多次国际性会议等邀请报告。

荣誉和获奖

2008 Scripta Materialia杂志十佳审稿人

2008 Progress in Materials Science杂志2005-2008年间论文被引用次数最高作者

2005日本科学城筑波的“筑波杰出青年科学家奖”

2001日本“二十一世纪先驱基金(Sakigaka-21)”

1998日本金属学会“杰出青年奖”

代表性论文

1. X. Ren and K. Otsuka

Origin of the Rubber-like Behavior in Metal Alloys.

Nature, vol.389, No.6651, 579-582 (1997).

2. X. Ren and K. Otsuka,

Universal symmetry property of point defects in crystals,

Phys. Rev. Lett., 85, 1016-1019 (2000)

3. X. Ren, and K. Otsuka, (Overview paper)

Interaction of point defects with martensitic transformation - A prototype of exotic multi-scale phenomena,

MRS Bulletin,vol.27, No.2, 115-120 (2002).

4. Xiaobing Ren

Large electric-field-induced strain in ferroelectric crystals by reversible domain switching

Nature Materials, 3, 91-94 (2004).

5. S. Shampa, X. Ren, and K. Otsuka

Evidence for Strain Glass in the Ferroelastic-Martensitic System Ti50-xNi50+x,

Phys. Rev. Lett., 95, 205702 (2005)

6. K. Otsuka and X. Ren (Overview paper)

Physical metallurgy of Ti-Ni-based shape memory alloys,

Progress in Materials Science, 50, 511-678 (2005)

7. Yu Wang, Xiaobing Ren, Kazuhiro Otsuka

Shape Memory Effect and Superelasticity in a Strain Glass Alloy

Phys. Rev. Lett.,97,225703 (2006) .

8. Wenfeng Liu, and Xiaobing Ren,

Large Piezoelectric Effect in Pb-Free Ceramics

Phys. Rev. Lett., 103, 257602 (2009)

9. Sen Yang, Huixin Bao, Chao Zhou, Yu Wang, Xiaobing Ren, Yoshitaka Matsushita, YoshioKatsuya, Masahiko Tanaka, Keisuke Kobayashi, Xiaoping Song, and Jianrong Gao,

Morphotropic phase boundary in ferromagnets - a way leading to large magnetostriction

Phys. Rev. Lett. 2010, in press.

10. Xiaobing Ren, et al.(Overview paper)

Ferroelastic Nanostructures and Nanoscale Transitions: Ferroics with Point Defects

MRS Bulletin, Vol. 34 (2008) pp 838-846

国际杂志特邀综述论文

1. X. Ren and K. Otsuka, The interaction of point defects with the martensitic transformation: A prototype of exotic multi-scale phenomena, MRS Bulletin, 27, 115-120 (2002).

2. X. Ren and K. Otsuka: Recent advances in understanding the origin of martensite aging phenomena in shape memory alloys. Phase Transitions, vol.69, 329-350 (1999).

3. K. Otsuka, and X. Ren, Recent development in the research of shape memory alloys, Intermetallics, vol.7, No.5, 511-528(1999).

4. K. Otsuka and X. Ren, Martensitic transformations in nonferrous shape memory alloys, Mater. Sci. Eng. A., vol.273-275, 89-105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文章仅用于材料专业知识和市场资讯的交流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个人或组织若对文章版权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存有疑义,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上一篇:马恩下一篇:廖良生

最新评论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版权声明|一起进步网 ( 京ICP备14007691号-1

GMT+8, 2024-3-29 17:31 , Processed in 0.091270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