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材料学院 新材料 查看内容

梁朋

2017-11-17 11:08| 发布者: bluesky| 查看: 133| 评论: 0

摘要: 梁朋是基因差异显示技术和蛋白质三聚体化技术的发明人、白介素24(IL-24)及受体的发现者、p53靶基因 Killin,NDRG1,CYFIP2和TIS11D 的发现者,拥有10项已授权的美国专利。北京大学生物系学士,美国伊利诺斯大学生物化 ...

梁朋是基因差异显示技术和蛋白质三聚体化技术的发明人、白介素24(IL-24)及受体的发现者、p53靶基因 Killin,NDRG1,CYFIP2和TIS11D 的发现者,拥有10项已授权的美国专利。北京大学生物系学士,美国伊利诺斯大学生物化学博士,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Dana-Farber癌症研究所博士后,美国Vanderbilt大学终身教授。1997年获北美华人生物学家年会(SCBA)颁发的“科技发明大奖”, 1998年获德国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化学协会颁发的“分子分析大奖”。

1978.7-1982.8北京大学生物系 学士

1983 CUSBEA中美交换计划 留美学生

1984.1-1990.1 美国伊利诺斯大学生物化学 博士

1991.4-1995.8 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 Dana-Farber癌症研究所 博士后

1995.9-1999.7美国Vanderbilt(范德堡)大学助理教授(Assistant Professsor)

1999.8-2010.12.31 美国Vanderbilt(范德堡)大学终身教授 (Associate Professor)

1992.10-至今 GenHunter公司 (美国) 创始人及董事长

2007.6-至今 四川三叶草生物制药公司 创始人及董事长

2007.12-至今 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四川三叶草生物制药有限公司与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共建)主任

2007.9-2010.7 四川大学 客座教授

2007.9-2010.7 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兼职教授

2008.5-至今 成都市第四届科技顾问团 顾问

2010.8-至今 四川大学 教授

研究内容:

以运用世界上最先进的荧光基因表达差异显示(FDD)技术为手段,寻找及发现疾病相关的靶基因,用生物化学及细胞生物学的方法对其进行功能性研究。用AP-Tag技术寻找及研究相关的分泌型细胞因子及其细胞表面受体,并运用现代生物逻辑制药的方法(包括本实验室发明的蛋白质三聚体化技术),在生物反应器中采用无血清细胞培养技术研发生产新一代癌症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靶向抗体及可溶性受体蛋白质药物。

从事科研项目:

1   国家973项目《肿瘤发生发展中关键蛋白的功能与调控》的课题2《研究抑癌蛋白p53家族及新的上游调控蛋白和下游作用靶点对肿瘤发生发展的分子调控机制》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Killin在p53介导肿瘤抑制上的生物学功能》

3.  国家863项目《抗体药物关键技术》

公司注册资金5000万人民币,得到了成都市政府和成都高新区管委会的大力扶持。公司座落于美丽的成都高新技术南区孵化园内,拥有同时符合美国和中国GMP条件的、进行无血清细胞培养、分离纯化蛋白质药品物和制备冻干针、水针的中试车间,并拥有世界一流水平的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公司拥有具自主知识产权、目前世界上唯一的以共价形式结合的蛋白质三聚体化技术平台,正致力于用该技术研发生产抗体、受体类最新蛋白质工程药物。

梁朋博士用他发明的蛋白质三聚体化平台技术(美国专利号:7,268,116,该专利有包括欧盟、日本、中国的全球覆盖专利PCT),在国内研发国家一类新药——“重组人TNF-α可溶性受体及胶原蛋白三聚体融合蛋白”药物(研发代号:SCB-131)和“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三聚体融合蛋白”药物(研发代号:SCB-313)等现代生物制药产品。并从美国带回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在国际上被公认并被成功运用的新药筛选/研发核心平台技术及经验,建设符合国际标准的现代生物制药创新药物和工艺关键技术研发体系。同时引进国外先进设备和管理理念,聚集了一批世界生物制药领域的顶尖人才和有志人士,率先在中国成都真正建立起一个国际一流国内的生物制药研发基地,将构建一个以三聚体化平台技术研发和生产蛋白质药物集研发和产业化为一体的跨国生物集团。

发表论文:

在《科学》、《自然生物技术》、《自然方法学》、《自然癌症综述》、《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通报》和《酶学方法》等世界著名杂志上发表的文献近70篇,其ISI引用率超过9000次。

(1) Man Qiao, Dan Luo, Yi Kuang, Haiyan Feng, Guangping Luo and Peng Liang. Cell Cycle Specific Distribution of Killin: Evidence for Negative Regulation of both DNA and RNA Synthesis.Cell Cycle, 2015, in Press.

(2)Xinxin Liu, Anliang Huang, Dan Luo, Haipeng Liu, Huzi Han, Yang Xu, Peng Liang.Use of adenylate kinase as a solubility tag for high level expression of T4 DNA ligase in Escherichia coli Protein Expression and Purification. 2015 Feb; 109 :79–84.

(3) Ma Z,Luo D,Huang A,Xu Y,Wang Y,Wei Y,Liang P. pKILLIN: a versatile positive-selection cloning vector based on the toxicity of Killin in Escherichia coli. Gene. 2014 Jul 10; 544(2):228-35.

(4) Cho YJ, Liang P. S-phase-coupled apoptosis in tumor suppression.Cell Mol Life Sci. 2011 Jun;68(11):1883-96.

(5) He M, Liang P. IL-24 transgenic mice: in vivo evidence of overlapping functions for IL-20, IL-22, and IL-24 in the epidermis.J Immunol. 2010 Feb 15;184(4):1793-8.

(6) Cho YJ, Meade JD, Shester BR, Walden JC, Guo Z, Liang P. Linear dynamic range for signal detection in fluorescent differential display. Biotechnol Lett.2010 Nov;32(11):1593-7.

(7) Cho YJ, Meade JD, Shester BR, Walden JC, Guo Z, Liang P. Proof-reading signal accuracy of gene expression by binary differential display.Biotechnol Lett. 2010 Aug;32(8):1039-44.

(8) Meade JD,Cho YJ,Shester BR,Walden JC,Guo Z,Liang P.Automated fluorescent differential display for cancer gene profiling.Methods Mol Biol. 2010;576:99-133.

(9) S. Zhou,J.D. Meade,S. Nathashon,B. Shester,J. Walden,Z. Guo,J.Z. Liang,J. G. Liang and P. Liang.: Genome-Wide Analysis of mRNA Expression by Florescent Differential Display. The Handbook of Plant Functional Genomics. p165-186. 2008. Wiley-Blackwell publisher.

(10) Cho YJ, Liang P. Killin is a p53-regulated nuclear inhibitor of DNA synthesis.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2008 Apr 8;105(14):5396-401.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文章仅用于材料专业知识和市场资讯的交流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个人或组织若对文章版权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存有疑义,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上一篇:黄永下一篇:郑俊华

最新评论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版权声明|一起进步网 ( 京ICP备14007691号-1

GMT+8, 2024-4-25 02:37 , Processed in 0.144920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