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材料学院 新材料 科学院院士 化学部 查看内容

中国科学院院士杨万泰

2017-12-15 11:02| 发布者: fiber| 查看: 272| 评论: 0

摘要: 杨万泰,高分子化学家。北京化工大学教授。1956年10月生于河北省成安县,籍贯河北成安。198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化工系,1985年于北京化工学院获硕士学位,1996年于瑞典皇家理工学院获博士学位。201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 ...

    杨万泰,高分子化学家。北京化工大学教授。1956年10月生于河北省成安县,籍贯河北成安。198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化工系,1985年于北京化工学院获硕士学位,1996年于瑞典皇家理工学院获博士学位。201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教育/工作经历

1978-1982清华大学化工系 高分子化工 学士 

1982-1985北京化工学院高分子系 高分子材料 硕士

1985-1993北京化工大学高分子系 高分子化学教研室 教师

1993-1996瑞典皇家理工学院聚合物工艺系 高分子化工 博士

1996至今 北京化工大学材料学院 教授/博导

1998-2005北京化工大学材料学院聚合物科学系 系主任

2005-2016北京化工大学材料学院 院长

2013至今 生物医用材料北京实验室  主任

主要从事高分子材料合成与改性化学的方法学研究。提出“表面受限反应”概念和实施方法,由此发展了一整套光催化表面C-H键转化新反应体系,可对聚烯烃等各种高分子进行多层次表面改性。在聚合领域,建立了基于环状芳香频哪醇调节的有工业意义的可控/活性自由基聚合新方法,可制备分子量可控水溶性聚合物和各种功能共聚物。在非均相聚合领域,建立了自稳定沉淀聚合绿色新技术,不仅可制备尺寸可控的微/纳粒子,还为解决“全球巨量废弃烯烃利用”难题提供了新途径。多项专利成果已进入工业应用。

目前已发表SCI论文400余篇,IF大于7的36篇,大于3的160余篇,他引近5千次;申请发明专利76项(已授权36项),美国专利1项,多项成果已进入产业化。先后主持国家级重点项目10余项,获省部级奖2项。2000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2001年获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作为负责人的“高性能烯烃基高分子材料的先进制备及功能化”团队于2012年获国家基金委创新群体,并于2015年获滚动支持。现兼任中国化工学会特种化工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染料工业协会色母粒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化学会高分子学科委员会委员、教育部科技委材料学部学部委员以及《Biomacromolecules》、《高分子学报》、《中国化学快报》、《膜科学与技术》等杂志编委。

代表性论文:

(1) Surface chemoselective phototransformation of C-H bonds onorganic polymeric materials and related high-tech applications, Chem. Rev. 2013,113, 5547-5594.

(2) Developments and new applications of UV-induced surface graft Polymerizations, Prog. Polym. Sci. 2009, 34, 156-193.

(3) Positive and negative TiO2 micropatterns on organic polymer substrates, J. Am. Chem. Soc. 2007, 129, 1541-1552.

(4) Facile preparation of a patterned, aminated polymer surface by UV-light-induced surface aminolysis, Adv. Funct. Mater. 2005, 15, 1415-1425.

(5) Flexible, highly transparent, and conductive poly(3,4-ethylenedioxythiophene)-polypropylene composite films of nanofibrillar morphology. Chem. Mater. 2010, 22(14) 4254-4262.

(6) Positive and negative ZnO micropatterning on functionalized polymer surfaces, Small 4, 2008, 1527-1536.

(7) Radical living graft polymerization on the surface of polymeric materials, Macromolecules 1996, 29, 3308-3310.

(8) Macroscopic supramolecular assembly of rigid building blocks through a flexible spacing coating, Adv. Mater. 2014, 26, 3009-3013.

(9) Metal-organic frameworks with incorporated carbon nanotubes: improving carbondioxide and methane storage capacities by lithium doping, Angew. Chem. Int. Ed. 2011, 50, 491-494

(10-20) 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 2016, 8 (26), 16690–16698; 2014, 6(6), 3759-3770; 2013, 5(3), 494-499; 2012, 4(6), 2891-2896; Polym. Chem., 2016, 7, 2728-2739; 2016, 7, 4226-4236; 2015, 6, 6664-6670; 2012, 3, 1982-1986; Chem. Eur. J. 2014, 20(36), 11421-11427; Lab Chip, 2014, 14, 2505-2514.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文章仅用于材料专业知识和市场资讯的交流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个人或组织若对文章版权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存有疑义,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最新评论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版权声明|一起进步网 ( 京ICP备14007691号-1

GMT+8, 2024-3-28 17:56 , Processed in 0.051003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