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材料学院 新材料 科学院院士 化学部 查看内容

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希

2017-12-19 15:18| 发布者: bluesky| 查看: 207| 评论: 0

摘要: 张希,高分子化学家。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1965年12月生于辽宁本溪,籍贯湖南长沙。1986年毕业于吉林大学化学系,1989年、1992年先后获该校硕士、博士学位。200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1982.9-1986.7吉林大学化 ...

张希,高分子化学家。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1965年12月生于辽宁本溪,籍贯湖南长沙。1986年毕业于吉林大学化学系,1989年、1992年先后获该校硕士、博士学位。200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1982.9-1986.7吉林大学化学系 分析化学理学学士学位。

1986.9-1989.7吉林大学化学系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理学硕士学位

1989.9-1992.12吉林大学化学系/德国Mainz大学有机化学所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理学博士学位

1993.1-1994.12吉林大学超硬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后

1992.12-1994.10吉林大学化学系讲师

1994.10-2003.12吉林大学化学系教授

1996.10-2003.12吉林大学化学系博士生导师

1999.3-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1997.5-2004.3超分子结构与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

2003.1- 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 博士生导师。

200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2012年6月24-29日应邀参加在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召开的第44届世界高分子大会( 简称MACRO2012),并以“单分子力谱与高分子作用”为题做了一小时的大会报告。

2016年8月21-25日张希应美国化学会邀请中国化学会代表团参加美国化学会第252次年会,并被授予美国化学会会士证书

主要从事聚合物的各种组装技术研究。发展了基于分子间不同相互作用的界面分子组装方法,实现了多种构筑基元的有序组装,并用以制备有机薄膜材料和功能表面。基于弱相互作用的协同效应,构筑了稳定的组装体系通过微环境调节,制备了可逆功能超分子材料。基于单分子力谱技术,研究聚合物的界面结构和表面黏附力,为从单分子水平认识分子结构、超分子结构及组装驱动力提供了实验依据。曾获1998年香港求是“杰出青年学者奖”、2004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等多项奖励。

张希教授是清华大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领域的学术带头人。他在超分子组装与聚合物薄膜方面开展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一些在国内外学术界有影响的成果,包括:建立和发展了基于静电作用、氢键、配位键等不同相互作用力的界面分子组装技术,实现了多种构筑基元的有序组装;研究了多种形状各向异性分子的自组装行为,开拓了由分子自组装制备有序表面结构及可逆超分子材料的新途径;基于单分子力谱技术,研究聚合物的界面结构和表面黏附力,为从单分子水平认识界面结构、超分子结构及组装推动力提供了实验证据。先后获得过中国青年科技奖、中国化学会-巴斯夫青年知识创新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名列第二)、北京市茅以升青年科技奖、全国思德先进个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香港求是科技基金会“杰出青年学者奖”、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宝钢教学基金会“优秀教师特等奖”等奖励与荣誉。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文章仅用于材料专业知识和市场资讯的交流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个人或组织若对文章版权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存有疑义,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最新评论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版权声明|一起进步网 ( 京ICP备14007691号-1

GMT+8, 2024-3-28 18:41 , Processed in 0.052567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