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材料学院 新材料 化工 化工资讯 查看内容

世界离子液体大会首次在中国举办

2019-5-20 11:19| 发布者: daboss| 查看: 234| 评论: 0

摘要: 第八届世界离子液体大会(The 8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n Ionic Liquids,COIL-8)于2019年5月13-17日在北京隆重召开,这是世界离子液体大会从2005年创办以来首次来到中国。本次会议由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绿色过程制造创新研究院和中国化工学会离子液体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等支持。汇聚了 ...

第八届世界离子液体大会(The 8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n Ionic Liquids,COIL-8)于2019年5月13-17日在北京隆重召开,这是世界离子液体大会从2005年创办以来首次来到中国。本次会议由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绿色过程制造创新研究院和中国化工学会离子液体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等支持。

汇聚了美国、英国、德国、法国、巴西、日本、中国等30多个国家离子液体领域的顶级专家及主要研究单位和企业界代表,共计700余名,与会人数为历届世界离子液体大会之最。大会由张锁江院士担任主席,韩布兴院士、王键吉教授任共同主席,中科院国际合作局副局长王振宇、衡水高新区主任姚幸福等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张锁江在开幕致辞中指出,作为绿色化学最具代表性的溶剂和介质,离子液体的发展已从最初的探索、基础研究、工业示范,进入了基础与应用迭代创新的新纪元。

本次大会将不仅探讨离子液体领域最新学术前沿,还将展示其在大规模工业应用中逐步增长的影响力。他强调,我们将继续秉承融合创新、开放共享、追求卓越的理念,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加强前瞻原始创新,不断开创基础与应用相互促进发展的国际合作新模式,引领重大原创成果及其应用的持续突破,推动全球离子液体研究和绿色可持续发展。

此次大会以“离子液体创造绿色未来”为主题,设有443个报告,包括20个大会报告、18个主题报告、47个分会邀请报告、131个口头报告、227个墙报,从基础研究、技术创新和工业应用等多个角度展示了离子液体在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质、生物医药、模拟计算、绿色智能过程等领域的最新成果和前沿科学进展,并展示了离子液体在CO2捕集转化、烷基化、甲壳素提取利用等工业应用的重大突破。

依托中国科学院-发展中国家科学院绿色技术卓越中心,大会特别设立了CAS-TWAS绿色技术分会,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代表们围绕各自发展中遇到的绿色技术需求、研究进展和成功转化案例等进行了充分地交流与讨论,为今后“一带一路”在绿色技术领域的进一步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大会的一个亮点是特设了专家对话环节(Panel Discussion),在张锁江院士的主持下,中科院化学所韩布兴院士、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Douglas MacFarlane院士、美国总统绿色化学挑战奖获得者Robin D. Rogers教授等专家就“离子液体:科学前沿和颠覆性应用”主题发表了看法,并和与会代表现场互动,引发热烈讨论,涉及离子液体基础前沿、未来重大应用方向、成果转移转化模式、离子液体教育及青年人才培养等问题,鼓励年轻一代积极探索、勇于创新、敢于突破,开辟离子液体新方向、新领域,发展颠覆性技术,为离子液体与绿色技术的发展、提升国际影响力贡献智慧。

此次大会充分展现了在世界绿色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离子液体研究蓬勃发展的态势及光明的发展前景,对促进国际离子液体基础及应用研究、提升我国在离子液体与绿色技术领域的影响力具有重大意义,影响深远。

本次大会还得到了中科院化学所、河南师范大学、CAS-TWAS绿色技术卓越中心、国科大化工学院、郑州中科新兴产业技术研究院、衡水高新区、化工学报、Green Energy & Environment、KOEI、Proionic等单位的支持。

世界离子液体大会是离子液体与绿色化学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学术会议之一, 2005年创办于奥地利,每两年举办一次,先后在日本、澳大利亚、美国、葡萄牙、韩国、加拿大举办,下一届将于2021年在法国里昂举行。

离子液体(或称离子性液体)是指全部由离子组成的液体,如高温下的KCI, KOH呈液体状态,此时它们就是离子液体。在室温或室温附近温度下呈液态的由离子构成的物质,称为室温离子液体、室温熔融盐(室温离子液体常伴有氢键的存在,定义为室温熔融盐有点勉强)、有机离子液体等,目前尚无统一的名称,但倾向于简称离子液体。在离子化合物中,阴阳离子之间的作用力为库仑力,其大小与阴阳离子的电荷数量及半径有关,离子半径越大,它们之间的作用力越小,这种离子化合物的熔点就越低。某些离子化合物的阴阳离子体积很大,结构松散,导致它们之间的作用力较低,以至于熔点接近室温。

离子液体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14年,当时Walden报道了(EtNH2)+ HNO3-的合成(熔点12℃) 。这种物质由浓硝酸和乙胺反应制得,但是,由于其在空气中很不稳定而极易发生爆炸,它的发现在当时并没有引起人们的兴趣,这是最早的离子液体。一般而言,离子化合物熔解成液体需要很高的温度才能克服离子键的束缚,这时的状态叫做“熔盐”。离子化合物中的离子键随着阳离子半径增大而变弱,熔点也随之下降。对于绝大多数的物质而言混合物的熔点低于纯物质的熔点。例如NaCl的熔点为803℃,而50 %LICI-50 %AICl3(摩尔分数)组成的混合体系的熔点只有144℃。如果再通过进一步增大阳离子或阴离子的体积和结构的不对称性,削弱阴阳离子间的作用力,就可以得到室温条件下的液体离子化合物。根据这样的原理,1951年F.H.Hurley和T.P. Wiler首次合成了在环境温度下是液体状态的离子液体。他们选择的阳离子是N-乙基吡啶,合成出的离子液体是溴化正乙基吡啶和氯化铝的混合物(氯化铝和溴化乙基吡啶摩尔比为1:2) 。但这种离子液体的液体温度范围还是相对比较狭窄的,而且,氯化铝离子液体遇水会放出氯化氢,对皮肤有刺激作用。直到1976年,美国Colorado州立大学的Robert利用AICl3/[N-EtPy]Cl作电解液,进行有机电化学研究时,发现这种室温离子液体是很好的电解液,能和有机物混溶,不含质子,电化学窗口较宽。1992年Wilkes以1-甲基-3-乙基咪唑为阳离子合成出氯化1-甲基-3-乙基咪唑,在摩尔分数为50%的AICl3存在下,其熔点达到了8℃。在这以后,离子液体的应用研究才真正得到广泛的开展。

张锁江,博士,中科院过程工程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科院“百人计划”、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973首席科学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 国家级人选。现任中科院过程工程所所长。1994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化学系获得博士学位,之后进入北京化工大学做博士后,1995年获日本文部省奖学金与小岛和夫教授合作开展研究,1997年受聘于日本三菱化学公司,2001作为“百人计划”到过程所工作。主要从事离子流体(离子溶液、离子液体)的构效关系及清洁化工过程研究。在AIChE J., Chem. Eng. Sci., Ind. Eng. Chem. Res., Green Chem., Chem. Eur. J., JPC B等重要学术刊物上共发表论文150余篇,其中SCI收录90余篇;编写中英文书籍4本;获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主持“973”项目、“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多项。多次组织学术会议,如:“第一届亚太离子液体与绿色过程会议”(2008)、“第366次香山科学会议”(2009),担任会议主席/副主席,并多次应邀作大会或主题邀请报告。获2010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09年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和2007年北京市科学技术二等奖等科技奖励。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文章仅用于材料专业知识和市场资讯的交流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个人或组织若对文章版权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存有疑义,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最新评论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版权声明|一起进步网 ( 京ICP备14007691号-1

GMT+8, 2024-3-28 23:53 , Processed in 0.052613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