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材料学院 新材料 金属材料 钢铁 查看内容

中南大学功能材料冶金领域重要进展

2019-5-27 11:06| 发布者: qipa| 查看: 276| 评论: 0

摘要: 近日,中南大学冶金与环境学院李新海教授、王接喜副教授所在课题组在国际顶级期刊Chemical Society Reviews上发表了题为“Advances in Nanostructures Fabricated via Spray Pyrolysisand Their Applications in Energy Storage and Conversion”的综述论文。论文从材料制备和能源存储与转换应用出发,深入阐述了喷雾热解技术 ...

近日,中南大学冶金与环境学院李新海教授、王接喜副教授所在课题组在国际顶级期刊Chemical Society Reviews上发表了题为“Advances in Nanostructures Fabricated via Spray Pyrolysisand Their Applications in Energy Storage and Conversion”的综述论文。

论文从材料制备和能源存储与转换应用出发,深入阐述了喷雾热解技术的设备组成、反应原理与形貌控制策略,归纳出不同形貌材料的喷雾热解可控制备方法,系统介绍了喷雾热解所制备功能材料在二次电池、超级电容器、催化剂及太阳能电池等领域的应用,总结了喷雾热解在制备功能材料方面的潜在优势和挑战,展望了喷雾热解未来的研究和发展方向。

该论文对喷雾热解制备功能材料的基础研究和工业应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中南大学为论文第一完成单位,冶金与环境学院硕士生冷进为第一作者,王接喜副教授为第一通讯作者,合作者有澳大利亚伍伦贡大学郭再萍教授、厦门大学张桥保助理教授。论文在李新海教授及团队指导下完成。

近年来,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中南大学创新驱动计划等项目的支持下,冶金与环境学院李新海教授、王接喜副教授所在研究团队在功能材料冶金方面开展深入研究,取得一系列重要进展。

(1)阐明了金属氯化物热解多相反应的物质转化规律、热解与烧结过程的结构演变机制,建立了“高温多物理场对流强化制备粉体材料及微纳结构调控”方法。开展多金属氧化物前驱体热解制备的研究,研究了阴离子种类、热解气氛、热解温度、外加组分等因素对前驱体物相、结构、形貌等的影响规律,建立了前驱体的形貌、结构的调控方法及振实密度的提升方法;揭示了材料合成过程的物相和形貌的转化规律,实现了镍基多元材料的可控制备;通过温度精准控制,采用流化床气相热解可控制备了有序/无序弥散分布的高性能硅负极材料。

(2)创造性地提出了“高冰镍两段氧化焙烧转型-盐酸浸出-多金属提取净化液喷雾热解”直接制备锂离子电池多元材料。阐明了高冰镍焙烧过程中低熔点硫化物抑制脱硫的作用机制,提出了“低温相变-高温脱硫”的两段氧化焙烧脱硫新方法;揭示了杂质元素在固-液相中的分配规律及多元素掺杂对材料晶体结构和性能的调控机制,构建了“多金属同时提取-定向净化-组元调控-固态组织定向生长与形貌控制”原理,形成了镍钴资源短流程直接制备多元材料的技术原型,为低品位镍钴矿以及废旧锂离子电池的经济清洁高效利用提供了新理论新方法。

(3)首创“锂云母矿相重构与可控复分解-选择性浸出与定向净化-一步法生产电池级碳酸锂”新技术。发明了固氟重构新方法,有效实现了锂云母中碱金属的矿相转型、高效浸出以及氟元素在渣中的固定,显著减少了重构剂用量;一步法直接制备电池级碳酸锂,无需制备工业级碳酸锂的中间步骤,显著缩短了流程。建成了全球首条从锂云母矿年产万吨级碳酸锂生产线,为缓解我国70%锂资源(含产品)依赖进口的突出矛盾发挥了重要作用。


李新海,出生于1962年12月,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湖南省科技领军人才。中国有色金属学会冶金物理化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长期从事冶金、材料与电化学的基础理论研究与新技术开发。

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其中国际知名刊物论文150余篇,被SCI、EI收录的论文达300多篇次。出版专著《化学电源》一本。主持国家973课题、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重大专项、国家教委博士点基金及校企业合作项目40多项,在新型储能材料、新型化学电源、有色金属资源高效利用等领或取得系列重大创新性成果。其中通过省部级鉴定12项,获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9项,其中,“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锂离子电池及其关键材料制造技术”获得200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第1完成人)。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20余项,获授权发明专利72项。近年先后被授予教育部通用汽车中国高校汽车领域创新人才奖、湖南省优秀专家、湖南省科技领军人才、长沙市十佳科技创新青年人才、2006年度李新海教授学术团队荣获首届“湖南青年科技创新十大杰出集体”。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文章仅用于材料专业知识和市场资讯的交流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个人或组织若对文章版权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存有疑义,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钢铁
“钢铁行业减污降碳协同控制关键技术与应用”入选“2022年度中国生态环境十大”
6月5日,中国科协生态环境联合体在中国科技会堂发布了“2022年度中国生态环境十大科技
超纯316L不锈钢自主化制备关键技术获得重要突破
电子器件加工设备关键部件用316L不锈钢,其化学成分、应用等级、夹杂物等的要求极高,
北京科技大学获批建设钢铁工业碳中和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2022年度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建设项目立项名单,依托我校建设的“钢
马秀良、张波等:钝化膜稳定性及不锈钢耐蚀性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金属所沈阳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马秀良、张波和博士生魏欣欣等人利用在过钝化电位下的
王晓东教授团队在双相不锈钢的性能提升及机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王晓东教授团队在国际金属材料领域顶刊《Acta M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版权声明|一起进步网 ( 京ICP备14007691号-1

GMT+8, 2024-3-28 22:23 , Processed in 0.222224 second(s), 3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