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材料学院 新材料 复合材料网 复合材料 查看内容

台湾塑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2017-10-31 15:03| 发布者: fiber| 查看: 696| 评论: 0

摘要: 台湾塑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碳纤维 成立于1954年,在纤维制品方面,包括亚克力棉、碳素纤维,其中亚克力棉年产能十二万吨,为国内最大之生产厂。碳素纤维年产能二千吨,其生产制程所需原丝系本公司自行开发成功, ...

  台湾塑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碳纤维

 成立于1954年,在纤维制品方面,包括亚克力棉、碳素纤维,其中亚克力棉年产能十二万吨,为国内最大之生产厂。碳素纤维年产能二千吨,其生产制程所需原丝系本公司自行开发成功,是国际上少数生产厂之一,对国内高科技工业发展贡献良多。该公司生产的碳纤维为聚丙烯腈(PAN系)碳纤维,为本公司自行开发的高科技产品,强度比刚高,重量比铝轻,坚硬度比钛合金高,耐腐蚀、不生锈。与树脂亲和性好,可与各种热固性、热塑性树脂结合支撑碳纤维复合材料,尤其与环氧树脂具有良好的粘合性和加工性,复合材料应用上可快速、任意成型制成各种成品。

 TC-33       

 此规格为小丝束,主要有1.5K、3K、6K三种类型。用于编织布制备工艺,近期因适应产业轻量化需求,本公司特别开发宽幅碳纤,目前已可应用于预浸布制备工艺。

 TC-35       

 12K、24K主要用于预浸布制备工艺,该规格初期设定于大众化产品、且强度不高的应用上,故强度设定于580Ksi(4,000Mpa),但仍拥有良好加工性能,成为客户选用主要规格。        48K  为大丝束 (本公司具有可生产小丝束及大丝束能力厂家),用预浸布制备工艺於,一般应用于大尺寸产品 (布重FAW600)或提高加工生产率,特別注重树脂含浸能力。

 TC-36S     

 分为12K、24K两种,该规格要求较高强度,强度=710Ksi(4,900Mpa),与业内同类产品相当,但模量36Msi(248Gpa)比业内同类产品高约3~6%,因此适用于要求刚性的产品,另其加工性能更为优异,已可应用于布重FAW50。

 TC-42S     

 分为12K、24K两种,该产品中模量规格(模数30吨),强度825Ksi(5,690Mpa)、模数42 Msi(290Gpa),应用于极其注重轻量化且要求具备高刚度的产品。

 TC-55       

 分为12K、24K两种,   高模量规格(模量40吨),強度640Ksi(4,400Mpa)、模量55 Msi(380Gpa),本规格于2014年第一季度开发成功,生产需要具有优质原丝品质及特殊碳化技术,目前仅有日本三大厂家及本公司有此生产能力。

 台湾塑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王永庆

 王永庆(1917年1月18日-2008年10月15日),台湾台北人,祖籍福建泉州安溪。生于台湾日本殖民时期台北近郊的直潭(今属台北县新店市)、逝世于美国新泽西州。为台湾著名的企业家、台塑集团创办人,被誉为台湾的“经营之神”。

 1954年筹资创办台塑公司,1957年建成投产。靠“坚持两权彻底分离”的管理制度,他的“台塑集团”发展成为台湾企业的王中之王,下辖:台湾塑胶公司、南亚塑胶公司、台湾化学纤维公司、台湾化学染整公司、台旭纤维公司、台丽成衣公司、育志工业公司、朝阳木材公司和新茂木材公司等9家公司,在美国还经营着几家大公司;全部资本额在1984年就达45亿多美元,年营业额达30亿美元,占台湾国民生产毛额的5.5%,在民间企业中首屈一指。与台塑集团企业有着存亡与共关系的下游加工厂超过1500家,如今,在台湾的富豪中他雄居首席,在世界化学工业界他居“50强”之列,是台湾唯一进入“世界企业50强”的企业王。 在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地震后,王永庆捐款一亿元人民币用于恢复建设。

 1917年1月18日,王永庆出生在台北县新店,父亲是茶农王长庚。6岁时就读小学,学校距离住家10公里,每天必须徒步20公里往返。

 1932年,15岁的王永庆被父亲送到嘉义的米店当学徒,1年后,他向父亲商借200元旧台币创业。

 1942年,王永庆结束卖米的生意,利用10年的积蓄在新店老家购买50亩土地,成为一位小地主。

 1943年,王永庆转向木材生意发展,在二次大战景气复苏下,木材生意让他赚进5000万元旧台币。

 1954年,王永庆成立福懋塑料公司,生产PVC。他曾说,禁不住一位台湾当局官员的一再怂恿,才同意开创这个事业。当时的他就像只瘦鹅,饿到“什么东西都可以吃”。王永庆在无知的情况下开始塑料事业。当时台湾当局利用美援,开始推行第一次四年经济建设计划,福懋公司就在这样的时空背景下成立。 1957年4月,福懋塑料公司开始生产,每天生产4吨PVC,随后更名为台湾塑料公司,简称台塑,由于下游的塑料料加工业者对王永庆的产品没有信心,曾经连1吨都卖不掉,庞大的库存几乎使王永庆破产。

 1958年,王永庆成立“南亚塑料公司”直接作为台塑产品的下游加工与销售业者。

 1960年,台塑每月总产量增加到1200吨,并开始外销。

 1978年,台塑的营收业绩创下10亿美元新纪录。

 1978年12月1日,林口长庚医院开幕,为亚洲地区最大医院。

 1980年,王永庆为解决PVC原料短缺问题,并购美国德州的一家石化公司;在他的重整下,成为全世界最大的PVC工厂。

 1983年,王永庆成立南亚电路板项目组,首度跨足电子产业。

 1986年9月30日,王永庆经13年极力争取后,“六轻计划”获台湾经济主管部门核准通过。

 1993年,台塑成为全世界最大的PVC生产业者,“南亚”成为全球最大的PVC加工业者。

 1994年,王永庆在台湾南部投资新台币90亿元成立石化专业区,年初破土动工。他不忘对大陆投资,但缩小投资规模,将投资地区分散到广东与安徽。

 2000年9月2日,台塑石化公司油品全面上市,正式供应全省加油站,成为台湾第一家民营油品制造业者。 2003年5月,台塑宣布“六轻”第四期计划启动,预计投入新台币1200亿元,“六轻”一至四期总计投入超过新台币6500亿元。

 2004年 8月1日,王永庆创办的明志技术学院改制为明志科技大学。

 2006年6月5日,王永庆指示成立台塑企业行政中心,以90岁高龄正式宣布交棒。

 2008年5月,发生四川汶川大地震,王永庆慷慨解囊1亿元人民币协助四川成都与汶川等地区的震后重建工作。

 2008年6月,福布斯公布王永庆身价68亿美元,位居台湾第二。

 2008年王永庆在美国时间10月15日上午于美国过世,享寿92岁。

 王永庆每天晨跑,不论风雨从不间断,每年在台塑集团员工运动会中亲自率领企业干部跑5000米,成绩和毅力都相当惊人

 台湾塑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成立于1954年,历经四十余年之努力,目前资本额为353亿4千6百万元,公司目前经营以下业务及产品:在塑胶原料制品方面,包括PVC粉、VCM、液硷、盐酸、塑胶改质剂、高密度聚乙烯等产品,其中PVC粉年产能一百二十九万吨,不仅系台湾最大生产厂,若含美国投资公司年产能达二百三十二万吨,是世界上最大PVC粉生产厂。配合政府环保政策,硷厂生产方式由水银法改采离子交换膜法,液硷年产能五十二万七千吨。塑胶改质剂是本公司自行研发成功之产品,其中MBS耐冲击改质剂年产能一万五千六百吨、PA加工助剂年产能五千七百六十吨、AM耐候改质剂年产能一千四百四十吨合计年产能二万二千八百吨,对国内发展高附加价值产品颇有助益。高密度聚乙烯年产能四十五万吨。

 在塑胶加工品方面,配合高密度聚乙烯之生产,在前镇及新港厂区设加工厂生产市场袋、购物袋、垃圾袋等,年产能一万三千八百吨。其加工品配合环保需要,供应焚化炉专用含碳酸钙塑胶袋、可分解塑胶袋及使用水性油墨印刷等产品,销往日、澳等地区。

 在纤维制品方面,包括亚克力棉、碳素纤维,其中亚克力棉年产能十二万吨,为国内最大之生产厂。碳素纤维年产能二千吨,其生产制程所需原丝系本公司自行开发成功,是国际上少数生产厂之一,对国内高科技工业发展贡献良多。

 配合“政府”发展高附加价值品及精密化学工业,公司亦生产特用化学品,包括丙烯酸及其酯类、氟氯烃化物,其中丙烯酸及其酯类年产能十八万吨,系国内唯一生产厂;同时配合丙烯酸酯厂生产之高纯度丙烯酸(HPAA),于新港厂区设厂生产高吸水性树脂,年产能一万二千吨,系国内唯一之工厂。氟氯烃化物是国内唯一生产厂,供应空调、冰箱、冷冻机用冷媒,PU、PS发泡剂及电子资讯产品洗净用途,为现代生活重要的化学品。另外公司于新港厂区生产工程塑胶聚缩醛树脂(POM),该技术系本公司自行开发成功,年产能二万吨。

 电石产品方面,包括电石、碳酸钙、台钙剂、优钙剂、生石灰、轻胶钙等,系国内唯一之电石工厂。

 公司另设有工务部,除负责工程设计、规划外,亦供应各厂之公用流体,另配合本企业六轻计划庞大配管工程,成立配管预制工厂,采自动化机具设备施工,提升工作效率及品质。

  配合公司多角化发展策略,成立电子专案部门,除具有生产自动化设计及规划软、硬体程式之制作能力外,并与日本富士电机技术合作,从事大规模分散式综合电仪、电脑监控系统(DCS)软硬体之设计与制造,1999年更自欧美厂商移转电浆显示器(PDP)技术,设厂生产大尺寸之电浆显示器。

 公司正积极推动六轻建厂工作,包括氯乙烯厂、聚氯乙烯厂、硷氯厂、高密度聚乙烯厂、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厂、丙烯酸酯厂、甲基丙烯酸甲酯厂、丙烯睛厂、四碳厂、环氧氯丙烷厂、碳纤厂及乙烯-醋酸乙烯共聚合物厂等十二个厂,其中高密度聚乙烯厂、丙烯酸酯厂、聚氯乙烯厂、氯乙烯厂及硷氯厂已分别于八十七年及八十八年完工生产,其余各厂预定于八十九年陆续完工生产。完工後除可每年增加本公司营业额约四百余亿元外,并纾解国内石化基本原料不足,且可再加工生产特用化学品及工程塑胶,对石化业原料取得、成本控制及产品附加价值提升,都有密不可分之关系,同时可促进工业升级及带动国内塑胶、电子、化纤等产品之层次。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文章仅用于材料专业知识和市场资讯的交流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个人或组织若对文章版权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存有疑义,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版权声明|一起进步网 ( 京ICP备14007691号-1

GMT+8, 2024-3-28 22:48 , Processed in 0.065906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