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材料学院 新材料 科学院院士 技术学部 查看内容

中国科学院院士邹世昌

2018-1-11 10:03| 发布者: bluesky| 查看: 222| 评论: 0

摘要: 邹世昌,材料科学家。原籍江苏太仓,1931年7月27日生于上海。1952年毕业于唐山交通大学冶金工程系。1958年获苏联莫斯科有色金属学院副博士学位。中国科学院上海冶金研究所研究员。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 ...

邹世昌,材料科学家。原籍江苏太仓,1931年7月27日生于上海。1952年毕业于唐山交通大学冶金工程系。1958年获苏联莫斯科有色金属学院副博士学位。中国科学院上海冶金研究所研究员。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1931年7月27日 出生于上海市。

1949-1950年 在上海中国纺织工学院(今东华大学)学习。

1950-1952年 在唐山交通大学(今西南交通大学)学习。

1952-1953年 任中国科学院上海冶金陶瓷研究所研究实习员。

1953-1954年 在北京俄语专修学校学习。

1954-1958年 在莫斯科有色金属学院学习。

1958-1983年 任中国科学院上海冶金研究所助研、副研究员,室主任、大组长。

1979-1980年 任西德慕尼黑弗朗霍夫学会固体技术研究所客座教授。

1983-1997年 任中国科学院上海冶金研究所研究员、所长。

1991年 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1997年- 任中国科学院上海冶金研究所研究员。

60年代负责国防重点任务甲种分离膜加工成形部分工作,对技术路线进行优选决策。70年代以后在离子束与固体相互作用以及离子束材料改性、合成、加工和分析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工作。独创用二氧化碳激光背面辐照获得了离子注入损伤的增强退火效应。用全离子注入技术研制成中国第一块120门砷化镓门阵列电路,用反应离子束加工成中国第一批闪光全息光栅。研究SOI材料并制成CMOS/SOI电路。发展了离子束增强沉积技术并合成了氮化硅、氮化钛薄膜。

20世纪70年代初,经受过“文化大革命”批判的邹世昌回到了研究工作岗位,此时他的研究领域已转到研究离子束与固体材料的相互作用及其在半导体材料与器件方面的应用。当时“文化大革命”还在继续,能用的设备是国内制造的第一台20万电子伏特能量离子注入机,性能很不稳定。邹世昌先参加了CMOS集成电路(电子手表分频器)阈值电压控制的后期部分工作,这是在中国首次将离子注入应用于半导体集成电路。1974 年与上海原子核研究所合作在该离子注入机上配置束流准直器及精密定角器,建立了背散射能谱测量及沟道效应分析系统,应用于离子注入半导体的表面层组分浓度分布的测定、晶格损伤的分析以及掺杂原子晶格定位,于1975年完成了氖离子背面注入损伤吸收硅中重杂质以改善p-n结反向漏电特性的研究工作。同年9月,邹世昌在西德卡尔斯鲁厄“离子束表面分析”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了这篇论文,引起国际同行好评。令他们十分惊讶的是国际上一般都要用百万以上电子伏特能量加速器及精密仪器进行的实验,中国竟在自制的设备上完成了。这是中国第一篇在国际学术界发表的利用离子背散射能谱分析开展半导体研究的论文。1978年又与上海光机所合作在国内率先开展了半导体激光退火的研究工作。在建立了上述技术的基础上,邹世昌领导的离子束实验室对离子束与固体材料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应用于材料的改性、合成、加工、分析,陆续完成了以下一些研究工作。

(1)半导体离子注入:研究了离子注入硅的损伤及其退火行为,独创性地提出了用二氧化碳激光从背面照射对离子注入半导体进行退火及合金化的新方法,这项工作获中国科学院1982年重大科技成果二等奖。研究了用双离子注入的办法在磷化铟中得到了最高的载流子浓度及掺杂电激活率,并用全离子注入技术率先研制出国内第一块120门砷化镓门阵列电路和高速分频器,获中国科学院1990年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2)SOI技术:对SOI技术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用离子注入和激光再结晶方法合成了SOI新材料。解决了激光再结晶SOI 材料适于制作电路的表面质量问题,获得一项发明专利。在深入分析SOI材料光学效应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套非破坏性的表征技术,进而研制成功新型的CMOS/SOI电路。该项目获中国科学院1990年自然科学奖二等奖。近年来SOI材料已进入实用并将成为21世纪硅集成电路的基础技术,说明邹世昌对这一新研究领域的高瞻远瞩。

(3)离子束微细加工:研究了低能离子束轰击材料表面引起的溅射、损伤和貌相变化等物理现象,并用反应离子束微细加工在石英基片上刻蚀出中国第一批实用闪耀全息光栅,闪耀角可控,工艺重复稳定,衍射效率大为提高,这是光栅制造技术的重大突破,获中国科学院1987年科技进步二等奖与1989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4)离子束增强沉积:负责国家“863高技术材料领域材料表面优化”专题,建立并掌握了可控、可预置和可重复的离子束增强沉积技术,合成了与基体有很强粘附力,低摩擦系数和高耐磨性的氮化硅、氮化钛薄膜。

由于这些成绩,邹世昌被选为国际离子束领域两个主要学术会议(离子注入技术——IIT和离子束材料改性——IBMM)的国际委员会委员。1989年被评为上海市劳动模范。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文章仅用于材料专业知识和市场资讯的交流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个人或组织若对文章版权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存有疑义,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最新评论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版权声明|一起进步网 ( 京ICP备14007691号-1

GMT+8, 2024-3-28 21:35 , Processed in 0.053529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