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材料学院 新材料 金属材料 钢铁 查看内容

大提升:钢铁业锻造硬核竞争实力 ——首钢“十三五”发展系列报道之二

2021-1-13 11:41| 发布者: laiwang| 查看: 190| 评论: 0|来自: 首钢

摘要: 首钢因钢铁而生,因钢铁而兴。100年浪淘风簸,100年淬火渗碳,钢铁报国的情结、钢铁强国的情怀已然成为首钢人的乡愁所系、梦想所系,成为首钢钢铁人在任何困难和挑战面前,始终保持坚定发展定力、强大发展自信的信念支撑、动力支撑,成为首钢钢铁业无论时代变迁、风云变幻,始终奋楫争先、勇立潮头的根本内核、根本内驱。当历史的 ...

首钢因钢铁而生,因钢铁而兴。100年浪淘风簸,100年淬火渗碳,钢铁报国的情结、钢铁强国的情怀已然成为首钢人的乡愁所系、梦想所系,成为首钢钢铁人在任何困难和挑战面前,始终保持坚定发展定力、强大发展自信的信念支撑、动力支撑,成为首钢钢铁业无论时代变迁、风云变幻,始终奋楫争先、勇立潮头的根本内核、根本内驱。

当历史的车轮驶入“十三五”,彼时的首钢钢铁,发展方兴未艾。搬迁调整新建基地“幼虎”正长,产业结构重组优势未成,“后危机时代”钢铁“寒冬”长夜漫漫,内忧外困的交复缠织,首钢钢铁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前所未有的挑战。生存下去,在生存中集智聚力,蓄势待机、蓄能赋远,成为首钢钢铁“十三五”发展的第一位问题、第一位任务。

于“冰点”中出发,于“极地”中反击,五年来,首钢钢铁业以“犯其至难方能图其至远”的勇气和锐气,坚持“稳中求进”,以全力做好内部工作为基础支撑,以全方位打造“质量、产品、成本、服务、技术”优势为市场竞争应对,突破自我“设限”,突破“靠天吃饭”,在实现从扭亏到经营持续向好到做优做强整体成势大提升同时,更为集团效益增长作出了重大贡献。

在新时期高质量发展新的航程上,百年首钢,钢铁群舰,正以新的硬核实力锻造御风疾驰,破浪铿锵

——聚力“制造+服务”提升,这五年,钢铁业产品品牌、服务品牌站稳中高端市场、粘牢中高端客户

坚持差异化、高端化发展方向,突出市场导向、客户导向,以“因为首钢,所以首钢”为内生动力,持续强化精品制造、精准服务,持续优化产品结构、用户结构,五年来,首钢钢铁业逐步实现同质化“红海”突围,步入“蓝海”发展。

产品结构持续突破。高端领先产品产量翻番,汽车板、电工钢、镀锡板三大战略产品市场占有率稳居国内前三,年产增长40%以上。2020年,汽车板国内市场占有率达21.5%,打破纪录;镀锌、高强、外板和合资品牌供货量平均增长20%,免中涂外板、锌铝镁镀层板、DH高强钢国内“领跑”。电工钢无取向高牌号产品同比增长15.4%,独家供货世界著名电动车生产企业;取向超薄规格产品连续3年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实现乌东德水电站供货占比超70%、白鹤滩水电站占比50%。镀锡板薄规格比例达到56.4%,DR材同比增长74%。外埠钢铁业立足区域市场,积极推进产品提档升级,2019年水钢产品贵州市场占有率25.51%,长钢产品山西市场占有率18%、其中棒材占有率约35%,通钢产品东北市场占有率19%,贵钢产品重庆市场占有率约8.6%。面对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持续的产品结构调整优势得到充分展现,为确保全年任务交账,决战决胜“十三五”提供了有力支撑。

新品开发不断拓展。持续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累计新产品开发210项,实现工业化生产、市场化供应192万吨。聚焦“onlyone”产品攻坚,5项产品全球首发、27项产品国内首发。“蓝鲸1号”、高铁动车、高桥大船、水电核电、火箭飞船等一批国之重器牢牢打上首钢印记,构筑形成新基建、新能源市场领域产品先发和持续竞争优势。股份公司厚植电工钢市场品牌,取向电工钢薄规格比例提升至85%,完成超特高压变压器材料供应上百台套,站稳变压器材料供应商世界第一梯队。京唐公司发挥产线组合优势,实现板材系产品全覆盖,形成41大类1742个牌号的产品大纲,产品市场供应的战略纵深能力笃实增强。1420罩退线成功轧制“薄如纸,光如镜”高端电子产品用钢,为国内5G基站建设,“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材料输出。

质量管控日趋增强。深入践行“客户标准就是企业标准”,建立产品质量挂牌督办机制,构建完善全流程、全产业链质量管控体系。股份、京唐转炉终点碳氧积控制持续突破,洁净钢生产水平世界领先;开发低碱高镁工艺,钢水钛含量降低2ppm;开发热轧无套控制和低温轧制技术,实现外板宽度标准差1.33mm,宽度极值10.74mm,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电工钢S40、S09横向厚差均值分别降低至5.0μm和5.5μm,板形控制全球领先。2020年,在中钢协2019年度冶金产品实物质量认定评选中,首钢钢铁业9项产品分获“金杯特优产品”和“金杯优质产品”。首钢——首屈一指的钢,从理念追求转化为实物呈现。

客户服务频获赞誉。坚持站在高端服务高端,以“贴身+贴心”全天候至诚服务为遵循,不断增强客户粘性,实现“朋友圈”做优做强,推进由钢铁制造商向综合服务商转型。强化“客户问题无小事”,“闻风而动,马上就办”,质量异议平均处理周期按天、按周加速推进,提高客户响应能力;建成13个加工中心及2个汽车板贸易公司,市场服务直抵客户现场;与下游龙头企业共建联合研发平台22个,先后完成40款新车型先期介入,EVI供货比例由4.3%提升至10.8%。几年来,首钢股份、首钢京唐多次荣获来自华晨宝马、上海大众、长城汽车、西门子、格力、美的等多家下游卓越企业给予的优秀供应商服务奖项。首钢品牌、首钢服务日渐在客户心目中扎根,成为众多客户首选。

——聚力“质量和效益”提升,这五年,钢铁业经营发展稳中有进、进中有质、质中创优,彰显主业担当

坚持创造价值、生产财富的企业使命遵循,以提高全要素生产效率和效益为导向,自觉运用财务“三张表”,全面加强成本管控、资金管控、资产管控,五年来,首钢钢铁业摆脱“靠天吃饭”,以强大的发展韧性彰显主业担当,为集团转型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经营质量明显提升。坚持以对标提升、“三个跑赢”“双百工程”为抓手和途径,深化“一支笔”审批、“一体化”运营,狠抓“两金”压降、“四个专项成本”管控、“五项费用”削减,探索形成极低成本运行实践路径,实现生铁成本缩差105元/吨,行业排名上升到第七位;产品单利缩差260元/吨;资金占用降幅22%,应收账款降幅16%,全板块营业收入对比规划目标增加1368亿元,利润总额增加212亿元。自2017年起,钢铁业整体比较竞争力跃上和保持行业平均水平之上。在2020年上半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影响下,利润水平跑赢行业近两成。

全员效率显著提高。坚持挂图作战,做大蛋糕,深耕细作,促产线效率提高,2020年,钢铁业铁钢材产量全面超过3000万吨,生产达到新高度,产能效率提高增利8.8亿元。股份电工钢生产线“按秒轧制,按毫精剪”,创出高效生产模式,推动电工钢产能释放突破设计水平;长钢持续推进降低出钢温度、缩短冶炼周期、铁水罐加废钢、炉后精炼等方法运用,在两座高炉模式下,钢产量达到原来五座高炉水平。坚持效率导向,一切提质提效着力更快更早,2018年钢铁业实物劳产率首次超过行业平均水平,2020年2015年提高一倍以上。并以此倒逼,推动各基地组织机构、体制机制、人员素质、技术进步不断提升,钢铁业发展进入效率效益提高、人均收入增长、工资总额得到合理管控的良性轨道。

资产结构有序改善。积极落实供给侧结构改革要求,率先完成787万吨、500万吨粗钢产能化解任务。坚持“能退尽退,应退早退”,109家企业有序退出,主业经营更加精干高效。坚持担当有为,2019年通钢金融普通债权200余亿元成功实施债转股,实现年节约财务成本9亿元,并入选中国高院企业债转股典型案例;2017年、2018年累计处理历史问题33亿元,健康可持续发展基础更加坚实。2020年1月通过交叉持股资本运作,宝武集团成为股份公司战略投资者,资本运营迈出新步伐。

——聚力管理和技术提升,这五年,钢铁业深化管理变革、持续技术创新,高质量发展基础更稳更实

坚持管理和技术进步双轮驱动,强化破立结合、资源整合和流程再造结合、自我革命和博采众长结合、聚焦当期产线上的“热工作”与着眼长期、基础性的“冷工作”相结合,五年来,钢铁业把管理变革、技术创新的成果写在产线上、写在市场上、写在业绩提升上,在管理兴企、技术强企的道路上稳健前行。

板块协同持续增强。培育和树立板块管理思维,构筑“力出一孔”板块协同管理体系,形成“抱团取暖”、共克时艰的强大合力。2020年初,面对疫情冲击带来的供应短缺、物流受阻、开工延迟等困难,股份发挥平台作用,协调京唐、技术研究院和首钢国际,调整配矿结构,引入替代资源,妥善应对秘铁停产影响。京唐顶住人员组织、生活后勤、疫情防控等多重压力,提前3天完成7000多人参与、时长68天的高炉系列检修。采购中心24小时抓资源、抢节点、盯催发,全力以赴保证资源供应。营销中心加大合同承揽,专人专班动态摸排发运难点、堵点,保障产销衔接。首钢国际积极组织秘铁在疫情初期抢装抢运,疫情缓解后第一批复工复产,展现出超强的危机应对能力、超强的组织能力、超强的执行能力。

管理变革持续深化。坚持市场化效率效益导向,持续推进管理提升在“深”字上发力、在“改”字上解题、在“实”字上见功。股份的“阿米巴”经营、JIET精益化管理,京唐的“尺子”文化、“曲线”文化、QTI持续改进,长钢的铁前一体化、钢后一体化、“三清晰三到位”高效执行体系,水钢的高效物流管控体系、精细资金管控体系,通钢公司的事业部制内部市场管控体系,首钢国际的主业协同与效益支撑,矿业的资源化拓展、百元矿山……一个个各具特色的管理工具和载体的自觉创新运用,箭指效率效益提升“靶心”,助力钢铁业板块各基地经营改善“多点开花”。

技术创新影响力持续增强。坚持把打造技术领先优势作为企业第一核心竞争力,构建“一院多中心”研发体系,技术创新实现从“跟跑”向“并跑”“领跑”转变跨越。“十三五”以来,钢铁业技术研发投入强度达到3.1%,先后创建国家级、省市级创新平台5个,获得国家、行业及省级以上科技奖项63项。股份、京唐等5家企业分别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2020年,在中国钢协、中国金属学会冶金科学技术奖评审中,首钢钢铁业牵头和参与的4项科技创新成果获得冶金科学技术一等奖,同时获得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创下了首钢历年来参与评审的最好成绩。几年来,钢铁业累计获得国家专利授权2061件,其中发明专利978件,主持制修订国家、行业、团体标准195项。在新材指数发布的2020世界钢铁企业专利技术排行榜上,首钢钢铁业位列世界钢企第六名,中国钢企第二名。

基层创新活力持续涌集。坚持“越基层越精彩”,激发基层创新活力。通过持续攻关,股份1号板坯铸机实现1000万吨不漏钢,板坯连浇炉数突破400炉,最高达到508炉,转炉碳氧积控制水平最低0.00148,长周期生产顺稳控制能力、高洁净钢水冶炼能力比肩国际先进水平。京唐低硅碱性球团矿还原膨胀率控制在18%以下,3座5500立方米高炉实现50%以上球团冶炼,综合入炉品位提高1.9%,渣比降低50千克/吨;带钢翘曲智能检测设备实现国内首发,成功应用于镀锡产线。自主完成MCCR产线20余项技术攻关,无头轧制占比达92.5%,形成未来板带钢轧制技术先发优势。坚持任务导向、业务服从,不断强化产品驱动、效率驱动、效益驱动,以科技资源、创新要素的高效流动、协同共享,首钢钢铁业“十三五”发展,基层创新硕果累累、动力强劲。

——聚力产业链和生态圈发展提升,这五年,钢铁业科学规划、主动作为,构筑形成高效制造、智能制造、绿色制造产业发展生态,打造可持续发展竞争优势

坚持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在行业前进的逻辑中前进,五年来,钢铁业坚定不简单追求规模扩张的发展定力,持续把工作重心放在做优做强产业发展生态圈布局优化上,聚焦产线升级、智造升级、环保升级,构筑先人一步的产业竞争优势,打牢高质量发展基础。

优化产线布局构建高效制造产业生态。统筹推进首秦产线搬迁和京唐二期一步工程建设,规划建成世界先进水平的MCCR多模式全连续铸轧产线、4300毫米和3500毫米中厚板项目、高强镀锌汽车板专用产线、高强酸洗、热基镀锌、十八辊单机架等多条产线,推动京唐跃居国内单体规模最大、高端板材全覆盖、全产业链钢铁大厂,实现新产线快速达产达效,钢铁“梦工厂”燃梦再出发。完成秘铁二期1000万吨扩建项目,大幅提升资源保障能力。启动股份新能源汽车项目,构筑提升首钢新能源汽车材料用钢可持续竞争优势。马城铁矿加速推进,唐首马、杏山地采井巷掘进进展顺利,矿业迈出第三次创业新步伐。

深化“两化”融合构建智能制造产业生态。稳步推进股份硅钢智能工厂、京唐智能化料场、智能仓储、智能球团、拆捆带机器人、产销一体化等智能工厂建设,实现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水钢“8+1”信息化项目、长钢供应链信息化一期期目,贵钢基于大数据技术的物流管控平台项目,矿业杏山铁矿“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实验项目的实施建成,推动了企业信息化升级、智能化升级。导入行业最佳实践,以信息化建设逆向倒逼产销一体管理生态变革,实现钢铁业后搬迁调整时期的最大、最彻底信息化改造创新工程——迁顺、京唐产销一体化系统顺利上线,推动了从销售到制造、从制造到运输、从运输到加工配送等各流程环节,以及从基础自动化、制造执行到经营管理、决策支持等各层次信息系统的集成共享,构造形成了跨地域多制造基地产销一体、管控一体、业财一体的管控格局,提了升智造服务、智慧营销能力。

拓展绿色行动构建绿色制造产业生态。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滚动实施绿色行动计划。股份成为世界首家实现全流程超低排放企业,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减排比例分别达26%、47%、46%,引领国际先进水平。京唐构建全球首例“燃—热—电—水—盐”五效一体高效循环利用系统,开创了低品质能源高效利用的新格局,能源消耗指标取得新突破,通过河北省超低排放评估验收并成为第二批环保绩效A级企业。投资22亿元,全板块建成煤、料仓大棚34个,总面积153万平方米,无组织排放控制能力显著增强。迈出绿色经营新步伐,股份完成150MWCCPP项目获国家发改委审核备案,成为国内第一家“碳交易”钢铁企业;高磁感取向硅钢为20余个省市输送电力,惠及1.02亿人口,可节电18.4亿千瓦时。矿业绿色建材综合利用新产业产能突破千万吨,成为京津冀绿色建材示范基地,让绿色成为百年首钢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首钢钢铁,一直在行动,始终在引领。

时间丈量出发展的足迹,未来积蓄起奋斗的希望。历经钢铁市场“寒冬”,首钢钢铁一路前行、一路攻坚、一路奋进,实现从保生存求发展,到健康可持续发展,到打牢高质量基础的大提升、大跨越。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把握新阶段新理念新格局发展特征、发展要求,以“绿色制造、精品制造、智能制造、精益制造、精准服务、资源协同、产融协同”为目标导向,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首钢钢铁,动力永恒,未来可期!


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发布的文章仅用于材料专业知识和市场资讯的交流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任何个人或组织若对文章版权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存有疑义,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钢铁
“钢铁行业减污降碳协同控制关键技术与应用”入选“2022年度中国生态环境十大”
6月5日,中国科协生态环境联合体在中国科技会堂发布了“2022年度中国生态环境十大科技
超纯316L不锈钢自主化制备关键技术获得重要突破
电子器件加工设备关键部件用316L不锈钢,其化学成分、应用等级、夹杂物等的要求极高,
北京科技大学获批建设钢铁工业碳中和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2022年度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建设项目立项名单,依托我校建设的“钢
马秀良、张波等:钝化膜稳定性及不锈钢耐蚀性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金属所沈阳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马秀良、张波和博士生魏欣欣等人利用在过钝化电位下的
王晓东教授团队在双相不锈钢的性能提升及机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王晓东教授团队在国际金属材料领域顶刊《Acta M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版权声明|一起进步网 ( 京ICP备14007691号-1

GMT+8, 2024-4-26 07:01 , Processed in 0.284982 second(s), 3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