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东北师范大学化学学院功能材料化学研究所王新龙

查看数: 1665 | 评论数: 2 | 收藏 0
关灯 | 提示:支持键盘翻页<-左 右->
    组图打开中,请稍候......
发布时间: 2017-9-9 08:47

正文摘要:

王新龙,东北师范大学,化学学院,教授。主要从事配位化学与多金属氧簇化学领域的研究,在功能配合物或金属-有机网络化合物的新结构探索合成、基于金属氧簇的组装规律研究、结构调控与功能性质研究等方面取得系列创新 ...

回复

niuren 发表于 2018-12-12 13:54:37
多酸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在英国皇家化学会《Chemical Society Reviews》杂志发表评述性文章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英文简写为DSSCs)由于制备成本较低、制造工艺简单、光学性能可调、光电转换效率高等优势备受关注。随着能源危机的日益严重,开发高效、环保、节能的电池材料迫在眉睫。由于多酸具有优异的光敏性、氧化还原性和催化性能在DSSCs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近日,我院多酸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陈维林副教授、王新龙教授和王恩波教授等在英国皇家化学会的综述类国际著名期刊《Chemical Society Reviews》(IF=40.182)在线发表了题为“Polyoxometalates in dye-sensitized solar cells”的综述论文,本综述以该课题组在多酸基太阳能电池领域近十年的研究工作和国际同行的相关工作为基础,对多酸在DSSCs领域的重要应用进行了综述,并深入探讨了多酸的电子结构与性能的重要规律和关系。该综述是我院2015级博士生陈黎为第一作者,陈维林副教授、王新龙教授和王恩波教授为共同通迅作者。
      
该综述首先对DSSCs的发展以及多酸在DSSCs领域的潜在应用价值做了阐述,然后以多酸的能级调控作为理论基础来总结多酸在DSSCs中的研究进展。该综述阐述了多酸的光敏性,可作为电子受体,催化,氧化还原性能在DSSCs中的重要应用,而这些性能主要是由多酸电子结构的多样性来决定的,作者在综述中深入探讨了其结构与性能的关系。最后,作者对多酸在DSSCs领域的发展前景进行了总结和展望。该综述的发表标志着我院在多酸基太阳能电池领域的研究工作获得了国际同行的广泛关注和认可。
陈维林副教授和王恩波教授多年来一直从事多酸基光电材料的合成及其在太阳能电池领域的应用等研究工作,研究团队近五年在Angew. Chem. Int. Ed.、J. Mater. Chem. A、Chem. Commun.、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Chemsuchem、J. Power Sources等国际期刊发表SCI论文40余篇,研究工作受到同行权威专家的高度认可。该研究工作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面上项目,国家人社部留学人员科技活动项目择优资助、吉林省科技厅面上项目、吉林省人才开发基金、中央高校业务费青年教师科研发展基金、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等多项基金支持。

nifeng 发表于 2018-3-30 11:12:32
本帖最后由 nifeng 于 2018-3-30 11:14 编辑

王新龙教授研究团队获得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的自然科学二等奖

王新龙教授研究团队的“多金属氧酸盐团簇光催化材料设计与性能研究”课题获得2017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的自然科学二等奖。项目主要完成人:王新龙、苏忠民秦超、黄鹏、陈维超、孙春义。此课题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的支持下,以多金属氧酸盐为研究对象,在高核多金属氧酸盐的设计合成和光解水制氢等研究领域取得系列创新性研究成果,探索多金属铌酸盐体系的合成和溶液中的组装规律;率先开展多金属铌酸盐光解水制氢催化研究,揭示该类化合物在紫外光照和可见光照下具有光催化分解水制备氢气的催化活性,推动了多酸化学在催化和功能材料等研究方向的发展。

苏忠民王新龙教授及其研究团队多年来一直从事关于功能化金属铱磷光材料和多酸光催化材料的设计、合成与性能研究,相关 研究工作受到国际同行的广泛关注和引用。苏忠民教授在2014年–2017年连续4年入选汤森路透(Thomson Reuters)全球高被引科学家,王新龙教授在2014年–2017年连续4年入选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研究团队在Nature Commun., J. Am. Chem. Soc., Chem. Commun.,J. Mater. Chem.等国际期刊发表SCI检索论文40余篇,研究工作被美国化学会新闻版块Chemical & Engineering NewsNoteworthy Chemistry作为亮点介绍,同时相关工作被Adv. Mater., Chem. Soc. Rev., Chem. Rev.,等综述多次引用。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版权声明|一起进步网 ( 京ICP备14007691号-1

GMT+8, 2024-6-14 09:48 , Processed in 0.084257 second(s), 3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